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先后制定出臺《文明村鎮創建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開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等文件,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性、針對性、操作性不斷增強。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在桑寶拉格蘇木額爾登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文藝節目。(圖片來源:中國民族報 通拉嘎攝)
廣大農牧民是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守護者和受益者,在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內蒙古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提高農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在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進程中,構筑農民的鄉村振興夢想,激發農民建設美麗家鄉的內生動力。
全面深化移風易俗
達旗樹林召鎮關家營子村新貌。(圖片來源:達旗文明辦 )
鄉村振興,必須文化振興、必須鄉風文明。全區各地不斷健全完善相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鄉風文明建設投入力度和考核權重,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動載體,交流推廣鄉風文明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完善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其中,形成普遍共識。組建基層紅白理事會,對紅白事操辦進行引導和監督。組織黨員干部、群眾積極開展幫扶鄰里、衛生整治、孝老愛親等志愿服務活動,幫助、帶動懶漢臟婦擺脫陋習,共同參與到村莊和家庭環境整治之中,培育文明新風。
持續加強宣傳引導
萬畝灘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墻。(圖片來源:烏海日報)
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持采取發放倡議書、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入戶宣傳講解、微信平臺發布、電視專欄播發等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形式,廣泛宣傳移風易俗、精神文明工作,引導廣大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厲行勤儉節約。依托村(嘎查)文化廣場、村民(牧民)之家開展文藝活動,統籌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匯演、文化墻等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圖解鄉風文明融入其中,使群眾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受教育。
選樹典型引領思潮
為“文明農民”頒獎。(圖片來源:土左旗文明辦)
全區各地通過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文明示范戶等評選表彰活動,挖掘培育本土典型人物、鄉賢先進事跡,并組建宣講團、百家名嘴,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形式,發揮新鄉賢效應,讓群眾學有標桿、做有榜樣,見賢思齊,蔚然成風。(內蒙古文明網綜合整理)
(來源: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