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文本文是對中國平安旗下平安人壽的研究文章通過行業和公司分析人身險行業空間還有10倍近15年左右會快速增長平安人壽的規模指標難以短期內超越傳統老大哥中國人壽但價值指標有望3年內成為行業第一平安人壽貢獻了行業50%以上的凈利潤保費收入和新業務價值率量價齊飛業內領先的營銷團隊優秀的機制體制和強悍的科技賦能讓同業望其項背
注1感謝大灣匯的木浴執筆第五章競爭力分析
注2本文是大灣匯明珠計劃中國平安的壽險部分且非最終稿
公司所處行業是人身險行業人保集團獨董陸健瑜先生曾用把一家人身險公司比喻成三家子公司的組合個人認為用來秒懂平安人壽的業務最合適不過
投資公司經營投資業務增長依賴于投資收益增長是利潤中心
服務公司經營存量客戶增長依賴于存量保單產生的價值而增長是成本中心
銷售公司經營新增客戶增長依賴于新增保單產生的價值而增長是利潤中心
銷售公司專門負責營銷新業務年終銷售公司將這一年營銷的所有新業務保單轉讓給服務公司銷售公司和服務公司經營留存的資金移交給投資公司幫忙投資
考慮到本文只提及平安人壽平安集團在投資層面由平安資管統籌故本文整理的內容僅涉及上述的銷售和服務公司
保險的市場潛力主要看保險深度和密度兩個指標
按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GDP為90.03萬億人口13.9008億人
按2018年銀保監會公布的保險統計數據報告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1755.69億元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6260.87億元
全保險深度=保費收入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GDP=4.2%
產險深度=保費收入產險公司/GDP=1.3%
人身險深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GDP=2.9%
全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人口=2734元折合398美元
產險密度保=費收入產險公司/人口=846元折合123美元
人身險密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人口=1889元折合275美元
人身險保費的26260.87億元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0722.86億元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5448.13億元意外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75.55億元
壽險深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壽險業務/GDP=2.3%
壽險密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壽險業務/人口=1491元折合217美元
健康險深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業務/GDP=0.6%
健康險密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業務/人口=391元折合57美元
意外險深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意外險業務/GDP=0.1%
意外險密度=保費收入人身險公司?意外險業務/人口=12元折合1.7美元
我們很多時候容易把全保險人身險和壽險的深度/密度混淆在橫向與其他國家對比時由于口徑的差異人身險的深度/密度難以比較因此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壽險深度/密度和健康險深度/密度
除了上述概念容易混淆外我們還需明確中國大陸的保險深度特別是壽險深度距離世界平均水平已經不遠我們與平均水平的差距主要在密度指標
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公共醫療政策不同保險密度/深度中的健康險橫向比較意義不大意外險則因數據采集口徑和難度較大也不好比較相對而言以死亡為賭注代價的壽險受政策影響小數據相對公開因此本文將以此進行比較
從壽險角度看按美國統計年鑒和興業證券整理的數據2014年美國壽險密度達到1,567美元壽險深度為2.9%我國壽險深度距離美國還有26%的上漲空間但兩者之差主要在密度美國壽險密度是中國的7倍
壽險密度的提升主要依賴于人均GDP的提升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人均GDP的提升又主要依賴于全國總GDP的提升與人口的減少
1929年美國壽險密度為27.5美至2014年美國壽險密度達到1,567美元2014年壽險密度是1929年水平的57.0倍同期美國人均GDP增長了62.7倍GDP總規模增長了165.6倍從壽險保費總規模看1929-2014年美國壽險保費總規模于85年間從33.5億美元增長至4,998.9億美元增長了148.2倍
在保險行業條件成熟的井噴期壽險密度增長會高于GDP美國的經驗是每年高1-2個百分點1945-1990年美國壽險業務經歷了45年的快速發展階段壽險密度從36.9美元提升至822.4美元提升了2128.7%同期美國人均GDP從1,631美元提升至23,901美元提升了1365.4%在45年間美國壽險密度實現年復合增長率7.1%高于美國同期人均GDP年復合增長率1.0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發展經常用20-30年時間追趕發達國家接近百年的發展歷史目前中國壽險密度大致相當于美國1978年的水平1997-2016年中國人身保險密度實現年復合增長率22.8%壽險密度也同步高于同期中國人均GDP年復合增長率11.0個百分點高于同期中國GDP總規模年復合增速10.3個百分點我們用20年走完了對方50年的時間若按此規律我國壽險密度還有15年左右快速增長會到達美國如今的水平進入緩慢增長階段
無獨有偶無論是瑞士再保險預測中國的年增長額仍將超過整個非洲市場并必將在2030年代中期的某個時點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同時天風證券和海通證券等知名非銀機構也預測中國壽險深度將于2032年達到峰值多個角度看未來15年特別是未來5年都將是保險投資的黃金5年
日本壽險行業發展成熟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2016年日本壽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約3518.68億美元占全球壽險市場的13.53%壽險密度為2803.40美元/人壽險深度為7.15%從保費收入角度來看日本壽險已步入成熟發展期保費收入呈低速增長態勢2001-2016年均增長率僅為-1.0%
日本壽險的增長與其國民經濟高度及人口結構高度相關國民經濟方面得益于經濟在1950-1970間的高速發展居民對保險的需求也呈現井噴之勢到1988年壽險深度高達6.8%到達上個世紀的頂點而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行業迅速萎靡保險深度也下降至5.2%2007年底監管為了復蘇保險業徹底放開對銀保渠道的限制使得行業重新復蘇人口結構方面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的加速家庭規模持續縮小醫療衛生費用支出持續上升人們越來越看重壽險
日本壽險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高的深度和密度除了國民經濟人口結構外與經濟泡沫破裂帶來的陰影很是相關此外日本允許郵政等泛保險機構販賣保險以補充社會保障缺失渠道的多元化也是造就此情況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美國1,567美元的保險密度是我們可期待的合理壽險密度日本壽險密度2803.40美元則是我們可以積極盼望的天空極限畢竟東亞人有著相同的文化如患得患失和保守主義等但日本文化中消極的成分則更過畢竟這片貧瘠的土地向來多災多難失去的三十年仍如陰影籠罩在這片大地
全球新興市場的主要由新七國組成包括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尼新七國組成了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雖然上文我們已充分認識到我國離世界平均水平的密度還有15年的輝煌時光但我們不應過度解讀我國保險空間為得天獨厚實際上我國未來15年的輝煌時光僅可解讀為保險密度的戴維斯單擊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尼四個排在新七國末尾的市場則比我們更牛逼更像是保險深度和密度的雙擊
發展規律上新七國表現出相同的軌跡隨著新興市場的人口成長為中產階層其財富會逐漸積累車輛和住宅將成為首要可保的資產早期平安和國壽都是做車險起家在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市場(尤其是受城市化程度上升影響的市場)由于企業需要遵守強制性保險需求商業保險的需求會增加基于上述原因在早期發展階段非壽險的保險深度通常相對較高機動車險一般是最大險種在中后期發展階段當消費者能夠承擔壽險成本而財務規劃安全性和健康在其生活中變得日益重要壽險需求隨之增加
按瑞士再保險預測未來全新興市場的壽險直接增長率為9%我國未來2年的壽險直接增長率將為11%冠絕全球
臺灣壽險業在20世紀80年代增速最快同期不遠處的香港和澳門也表現出相同的特點主要因為這三處地方的當時周邊相對貧瘠保險業并不發達大量離岸業務的持續涌入導致其首先深度居高不下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作為非洲唯一發達國家的南非臺灣香港和南非這幾處地方的壽險深度并沒有什么參考意義
從歷史來看比如從1960-1990臺灣人均GDP增長16倍人口并沒有爆發性增長但在1960-1990年間壽險公司保費高速增長復合增速高于25%7000倍夸張至極
從現實來看以香港為例其保險深度已高達17%GDP增長僅2-3%但其總保費增速過去十年仍有10%主要源于離岸業務占比30-40%的增長隔壁的澳門也表現出相同的特點在匯率不受管制的2010年左右澳門保費每年激增50%投保人群主要來自附近的珠海和中山高凈值人士
按2018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平安人壽排名第二落后于國壽股份
從2012至2018的原保費收入市占率來看平安人壽由2012年的13%提升至如今的接近20%太平洋人壽由10%略將至8%中國人壽由32%降至22%新華保險由10%降至5%但從趨勢來看平安人壽的主要挑戰對象中國人壽跌勢已穩住特別是2019開門紅數據靚麗預計2019年平安幾乎不可能奪得原保費第一把交椅預計可能還得3-5年才能實現
代理人數量方面中國的保險代理人數量已經突破800萬達總人口的5.7%與發達國家接近甚至超過已到達人數天花板平安人壽2018年代理人數量已達140萬2019Q1下降至131萬中國人壽一季度代理人隊伍持續狀大至153萬結合平安隊伍建設的質量目標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平安人壽代理人隊伍不可能超過中國人壽
按2018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內含價值平安人壽排名第二落后于中國人壽許多券商研報喜歡拿平安集團總內含價值2018年10024.56億與中國人壽相比此舉顯然是不合理的中國人壽上市僅是中國人壽集團的壽險股份公司集團層面還有財產險廣發銀行資產管理養老險和海外公司等
平安人壽2018內含價值增速21%中國人壽不足10%預計2019年前者增速22%后者增速13%因此2019年平安人壽幾乎不可能在內含價值上超越中國人壽但此事大概率會在3年左右實現中國太保與轉型后的新華都預期會在2019年取得18%左右的增速無奈規模太小并不影響競爭格局
按2018年報數據除安邦系人身險公司華匯人壽等險企暫未披露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之外已有84家人身險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這84家險企盈虧相抵合計盈利1394億元同比增長約20%2018年中國平安集團歸屬股東營運利潤1126億其中平安人壽貢獻703億營運利潤占全行業的50%雖全行業的1394億不是按營運利潤計但此比例不會誤差很大
人身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剩余邊際的攤銷剩余邊際是產品設計覆蓋成本外坑了客戶的錢但因無法在產品銷售出去時當期確認利得所以被困在準備金里逐年釋放只要不出大意外是人身險公司貨真價值的糧倉
平安財報對剩余邊際的解釋原話是在保險合同初始確認日產生首日利得的不確認該利得而將首日利得作為剩余邊際計入保險合同準備金剩余邊際的計算剔除了保險合同獲取成本該成本主要包括保險業務傭金及手續費支出對于壽險合同本集團以保額或保單數作為保險合同的攤銷因子在整個保險期間攤銷
按2018年報數據平安人壽2/3的營運利潤來自剩余邊際的攤銷因此剩余邊際這個糧倉的大小對于人身險公司利潤的持續性尤為重要
按2018年報數據平安人壽剩余邊際余額為7800億預計2019年可以達到9000億無論余額和增速已遠超其他保險公司是平安人壽營運利潤能持續不斷提速的力量源泉
人身險是個古老的行業已存續有500年之久從早期的合作社到互助組織再到近現代的人身險公司至今再沒有過大的形態變化在保險行業受到嚴格監管產品回歸保障的大背景下人身險公司的主要挑戰有
一壽命延長帶來的人身險價值主張變化就壽險業而言從1693年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哈雷發明生命表到1762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科學經營的壽險組織倫敦公平保險社創立再到現在的300多年間人壽保險更多的是提供人身事故之后的賠付而缺乏對客戶生活質量的關懷基因編輯靶向治療可穿戴設備等生命科學技術將刷新壽險的客戶價值主張
二生物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死差管理變化傳統保險經營的基礎是大數法則只有抽樣樣本足夠大對人身險死亡風險的統計才比較可靠但是在萬物互聯數字化的大背景下以大數法則抽樣為原則的大眾化公平定價就可以變成全數據樣本的個性化定價細化體現每個用戶的特殊需求和保險場景實現千人千面千人千險以前一個人的人身風險怎么樣是用生命表來衡量的現在有了生物科學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死差可以由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
三信息技術帶來的人身險體驗變化保險是低頻交易以前的人身險長期性保單往往是在到期了才會和客戶打一次交道但伴隨信息技術的進步及人們意識的覺醒人身險客戶與公司接觸的頻率將越來越高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三項挑戰依倒序將決定人身險公司在行業的競爭格局首先傳統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客戶體驗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將決定人身險公司的中短期的經營業績其次生物科學及ABCD四項顛覆性技術的應用將決定中期戰場的屬于誰最后如何在百年人生背景下抓住人身險價值主張重塑的主旋律將決定遠期誰是勝者
無論短期中期或是遠期巨大的投入都將決定規模效應和強者恒強是行業主旋律大多數的人身險公司依舊停留思考信息技術帶來人身險體驗變化的階段平安人壽及整個平安集團已進入第二階段至于壽命極大拉長對人身險公司意味著什么對客戶又意味著什么至今還沒有人給出答案
人身險公司的經營邏輯是金融業中相對最為復雜的
長期壽險產品的繳費期限一般遠低于保險期限導致其財務報表保費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對未來各項支出的準備因此需要計提準備金由于準備金計算的復雜性使得人身險公司的財務報表可讀性相對較差同時由于各家公司經營差異導致精算評估假設也存在一些差異橫向比較也存在一定難度
在研究過程中個人覺得萬聯證券的這張圖對理解人身險公司很有幫助
該圖解釋了內含價值財務報表償付能力等不同的評估準則另外還加入了一些我們認為能夠有助于理解人身險公司經營邏輯的指標核心邏輯如下
1內含價值的持續增長來源于新業務價值的不斷積累
2剩余邊際釋放是凈利潤的重要穩定來源
3現金流和償付能力是人身險公司持續健康經營不可逾越的紅線
人身險公司適用于內含價值估值
內含價值指其調整凈資產加有效業務價值內含價值的增量一方面來源于凈資產投資二方面來源于有效業務價值的釋放三也是更重要的是來源于新業務價值的增加前兩者是糧倉放糧即使精算再保守如有效業務價值使用了高達11%的折現率也總有一天會枯竭新業務價值才是糧倉源源不斷能釋放的源泉
新業務價值的邏輯往下拆又可分為新業務價值率和保費收入我們可以借助傳統的量價來理解這兩個概念新業務價值率是價保費收入是量
新業務價值率也就是價上平安國內領先與太保相近按2018年報數據為43%但與友邦差距不小圖中可以看出新華表現亮眼在萬峰在位期間大砍銀保和躉交讓新業務價值率一舉超過平安但猛然提高價值率價的提升并不能一定換來量的提升
新華在2017-2018年間新業務價值率雖然提升許多但新業務價值并未有什么變化是典型的提價縮量總額不變另一個典型是中國人壽為了保持新業務價值率的持續提升國壽也在2016-2018間大砍銀保結果是提價縮量量縮快于價漲導致新業務價值下降平安人壽則是量價齊飛在保險姓保的嚴監管時代護城河可見一斑
光說內含價值體系和新業務價值不釋放利潤是耍流氓
人身險公司60%-70%的利潤來源于剩余邊際攤銷雖然剩余邊際與新業務價值不在一個體系內但二者的增長卻保持相同的步調是一個鏡子的兩面
如前文所述剩余邊際是無法在產品銷售出去時當期確認的利得因此不同人身險公司或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的產品策略階段剩余邊際的攤銷方式會不同總體而言保障型產品集合的攤銷是每年逐步升高到一定短期后再降低eg:7,8,9,10,8,6,4,3,2分紅型產品集合的攤銷則是一開始就很高逐年降低eg:10,8,6,5,4,3,2高價值業務的總體攤銷量一定會大于低價值業務
當然剩余邊際的攤銷不僅來自于存量業務也來自于上年新業務的攤銷和當年新業務的攤銷這就是為何新業務價值如何次重要的原因
內含價值體系一般會計準則體系關系如下
新業務價值增長推動剩余邊際增長量價齊飛的平安和太保的剩余邊際余額也反應出相同的增長趨勢而提價縮量的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則是另一番風景
上市險企的重復能力充足率并沒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因為走的都是正道沒有陷入15年的資本驅動負債泥潭相較之下4年前搏一把的前海人壽和生命人壽日子并不好過
平安擁有國內規模第二且綜合素質較佳的營銷團隊僅次于友邦等少數公司但規模遠大于得益于扎實的基礎管理平安營銷員在出勤率出單率人均新保人均收入產品結構占比高績效營銷員占比等核心指標上大幅領先主要競爭對手以下數據均只包含營銷員渠道
公式一般為出單營銷員人數/總營銷員人數用來衡量每月實動的營銷員或者是有效的營銷員需要注意的是此圖中平安的出單營銷員也即分子的定義為當月長險新保≥3000元的營銷員另兩家則為新保≥0在分子口徑要求大幅領先同行的情況下依然非常穩定高位窄幅波動
5.1.2人均新保期交
以前可能更多的會分析人均新保這個指標但近些年伴隨各家公司均搭配銷售萬能賬戶產品很多不產生傭金收入公司也不太賺錢的假保費混入新保的比例越來越大為了更加合理的體現營銷員的銷售能力采用人均新保期交保費這一指標來對比平安依然明顯領先國壽今年銷售大量高定價利率儲蓄型產品一定程度上拉高了這一指標
一般來講保險產品新業務價值率和交費期限呈正相關比例尤其是十年交及以上產品價值率更高一般情況我們采取新業務價值率這一指標為代表但由于國壽新華仍有一定銀保業務特別國壽導致公司整體來看國壽新業務價值率會很低并失真無法代表其營銷渠道水平所以這里采取營銷渠道十年交及以上產品新保占比來代替直觀來看新華始終保持在高位主要原因是新華近些年主推健康險的產品策略幾乎不推動儲蓄型產品但筆者認為正是由于新華這一過于單一的產品策略導致其營銷員收入不高保費和營銷員規模愈發落后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處不再展開討論除新華以外太保平安占比保持相對平穩遠高于國壽考慮到平安營銷員新保規模數倍于太保能夠始終保持50%以上的占比已非常難得
5.1.4高績效營銷員占比
平安內部對營銷員的管理和推動均以鉆石人力為核心所謂鉆石人力其主要定義是當月新保傭金≥3500元含車險信用卡等交叉銷售收入另有差異化件數要求以平安和另一家業內以營銷渠道為主的保險公司為例某司口徑為當月新保傭金≥1000元平安占比穩定波動較小且明顯領先
在集團統一的框架下平安人壽擁有高度市場化大幅領先競爭對手的管理機制
平安人壽在2016年推出狂奔計劃將全司分支機構劃分為一元二元兩大區域設五大事業群內部賽馬以調動內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憂患意識起因是當年開門紅營銷渠道新保被國壽反超隨后其迅速反應調整組織架構并于次年重回第一位置現任CEO余宏就是憑借在二元事業群的出色表現晉升壽險掌舵人
2019年面臨總人力下滑業務負增長的局面其于近期推出領航計劃再次調整組織架構旨在強化整體戰略布局和板塊戰略協同形成前線做業務中臺做資源規劃后臺做支撐的職能體系共劃分渠道產品科技服務投資后援五個中心變革重點在于將五大事業群改為渠道中心同時強化產品科技的業務支持職能
在主要人身險公司中平安是唯一正式實施全員強制分布考核末位淘汰制度的公司
平安人壽組織架構完善分工細致僅產品支持中心即設有三個一級部門分別負責產品市場研究下設同業客戶營銷員三個維度的研究科室產品形態設計開發精算等由總精算師孫漢杰統一分管而大多數公司一般僅設一個部門或若干
傳統科技應用與移動互聯的應用在代理人端取得顯著成效平均承保時間由之前的幾天縮短至分鐘級別投保人線上渠道業務辦理占比達90%使得總體服務人力減少產能提升2016 年平安開啟 3.0 人工智能時代利用其自身研發的人工智能深化科技+金融探索金融+生態戰略部署
平安依靠自身大數據系統AI 技術成熟及先進的算法模型刻畫代理人特征全流程在線收集增員信息建模甄選優質留存人員面試人分別需通過四輪考核EPASS 測試AI 面談工作體驗及入職培訓成為保險代理人考核皆有人工智能與算法模型參與完成考核過程中海量收集準增員信息包括基本個人信息從業意愿客戶資源行為習慣參訓情況客戶服務表現及工作體驗評價等全方位信息判斷準增員人員是否滿足留存人員特征通過算法及建模對留存人員分類根據情況預設留存人員最佳發展路徑
此外平安通過多項指標得分快速識別代理人長短板實行智能云端課程配送分階段學習并在每階段進行學習完成情況評估與能力水平情況再評估追蹤學習效果快速提升代理人技能水平此舉在提高產能的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代理人的抵制集團強壓之下多有吐槽但總體著實提高了平安代理人的能力
另外一個在平安人壽值得一提的科技應用是SAT社交+移動+遠程服務SAT一詞不止一次出現在平安年報中該模式下公司除了提供我們熟知的在線機器人給客戶進行服務同時也提供以金管家為主的在線展業輔助工具E錦囊能為代理人實時提供全方位銷售線索來源于客戶在APP里的點擊習慣快速拉近代理人與客戶距離提高潛在客戶轉化
我們在購買產品時第一反應都是對比因此經常會有投資者困惑如果人身險公司陷入價格戰是否會嚴重拉低公司的盈利能力為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更好地理解人身險代理人特別是平安重視的鉆石人力這種高產代理人
代理人入門后隨著圈子經營的積累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戶這時做得好的代理人會把客戶分級每類不同等級的客戶采用不同的經營策略誠然有許多客戶喜歡比價特別是入門級的客戶但當代理人能往鉆石級的代理人發展甚至發展成為百萬圓桌會員時手頭沉淀下來的多為成交金額大的客戶這時展業的過程往往運用到的專業知識更少運用理念和規劃知識更多這是因為越高凈值的客戶越是抓大放小越是理解人身險是個先有后優的過程越是理解時間的價值越是信賴他的保險顧問
這類高產代理業更合適的稱謂應該是保險顧問保險顧問大多數不把自己定義為產品測評員或是產品對比員只因買賣雙方都清楚服務才是保險更加本質的東西銷售是次要的
當然有一些高產代理人擁有豐富知識也是靠比價和賣弄專業水平獲得客戶信任但這類代理人即使做到高產也是因為他一直在成交新客戶新客戶普遍有個特點信任難以建立成交金額相對小持續性差
銷售是從相信-信任-信賴的三個過程如果一直都停留在相信階段那么誠然代理人經常有單簽但是單都不會太大反觀高產代理人他們對客戶的心智水平要求并不太高挑選客戶時更加期望服務對象想購買的是保障的規劃而不是哪個產品代理人行業有溝通不過三的潛在規則房地產銷售也有類似的如果和一位客戶聊天超過三次對方仍在聊哪個產品的性價比而不是人生的保障規劃一般會鼓勵代理人放棄這某種程度是這個行業唯利是圖的表現但更多的是我們不應以自然科學和博弈學的角度來理解人身險產品從博弈角度鐵定輸而且很難理解而應以社會學及人生保障規劃來理解
平安人壽的管理層主要由三個人構成包括董事長丁當CEO兼總經理余宏常務副總經理趙福俊此外還有7個副總經理這里多提一嘴常務副總經理與副總經理的區別雖然兩個都是副總經理但是常務副總經理在總經理的領導下負責公司的日常工作其他副總經理要對常務副總經理負責常務副總經理有權對副總經理指導工作
原名丁新民1962年出生57歲1992年加入平安2005年曾離開平安一年半后被馬明哲邀請回來現已加入平安25年履歷如下
丁當曾是中國1980年代朦朧詩盛行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丁新民現年45歲在進入平安之前他還做過記者在國家電子部下屬的一雷達廠有過10年工作經歷1992年加入平安其履歷可謂顯赫先后擔任宣傳室主任調研室主任和總辦主任助理1996年出任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并主持工作1998年出任北京分公司總經理2002年平安成立北區事業部丁當成為第一任總經理此后又相繼被任命為平安人壽總經理助理和副總經理也正是在這一年丁當率領的北京分公司包攬了系統內幾乎所有的第一名
2005年時任平安人壽北區總經理的丁當遞交辭呈轉戰成立不到一年的合眾人壽擔任總裁一職傳聞合眾以年薪200萬外加北京一處高檔住房攬得了這一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接近丁當的人士則曾向本報記者透露丁當很希望能有機會獨立經營一家公司在合眾人壽任職一年半后丁當回歸平安擔任平安人壽副總經理一職此后擔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2012年至今平安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8年底卸任首席執行官目前僅負責公司黨建工作和品牌宣傳
1968年出生51歲1997年加入平安現已加入平安22年履歷如下
1997年12月加入平安歷任平安人壽總部保費部收費企劃室主任平安人壽董事長辦公室主任副總經理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平安人壽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平安人壽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等職務分管一元事業群互聯網事業部科技支持中心產品支持中心綜合金融產品部及綜合金融市場部2018年11月平安人壽管理層進行調整原公司總經理余宏兼任總經理和CEO全面負責主持平安人壽日常工作
1966年出生53歲1992年加入平安現已加入平安27年履歷如下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專業學士畢業1992年5月加入平安先后曾擔任平安人壽大連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平安人壽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平安人壽總公司副總經理平安人壽總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2017年和2018年有關上述三位平安人壽重要管理層有2次變動
2017年3月原保監會核準余宏出任平安人壽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原總經理趙福俊將與其對調降職為常務副總經理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總經理人選更替實屬正常現象但在同一家公司內正副職對調的情況卻頗不尋常
在擔任常務副總經理期間余宏主要負責個險中后臺經營規劃及業務推動對綜合金融業務的全面達成負責對電銷業務的全面達成負責分管一元事業群科技支持中心綜合金融產品部及綜合金融市場部
被降職的趙福俊是真正的從業務一線成長起來的職業經理人在大連黑龍江以及深圳等地都曾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后出任平安人壽副總經理兼中西區事業部總經理在擔任總經理期間分管二元事業群合規督察部及稽核監察部
一元事業群和二原事業群是怎么回事呢
眾所周知中心城市是平安人壽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在廣大的縣域市場中國人壽依然處于相當強勢地位針對這一現狀多年前平安人壽就提出了二元戰略即在穩固中心城市市場占比的基礎上投入資源大力推動平安在縣域市場的發展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并未改善
一元事業群和二元事業群在組織架構中的位置如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對調前趙福俊負責的二元市場在范圍上要遠遠大于余宏負責的一元事業群但平安人壽占據相當優勢的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都在一元事業群的范圍內二元事業群范圍中雖不乏經濟發達省份例如江蘇浙江四川等但這些地區一直是中國人壽的優勢領域有業內人士猜測從趙福俊與余宏兩人的分工來看當時任命總經理趙福俊負責二元事業群顯示出平安人壽對于二元事業群寄予厚望但如今二人位置進行了對調或許意味著平安人壽的二元戰略進行得并不如想象中順利
個人認為這種揣測站不太住腳我們知道常務副總就是拿著尚方寶劍主持主面工作統攬全局而公司的其它副總李海峰劉小軍鄧明輝李春廖剛胡景平饒勁松是分管一部分工作的該位置在名義上與總經理差不多對調并不意味著實權旁落實際上截止2019年趙福俊仍是負責二元事業群余宏仍主抓一元事業群
2018年11月29日平安人壽管理層進行調整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不再兼任CEO一職接棒者為余宏此事業內說法很多但個人認為這屬于合理正常調整畢竟丁當年事已高將指揮棒交給年輕的余宏更有利于持續的班子成員培養退居二線則讓這位老平安人更容易看清大局能更好地提供意見
平安人壽的股權沒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按最近一次股權變更受讓后中國平安集團持有平安人壽總股本的99.5129%除集團外持有平安人壽的的還包括一些老股東如招商局遠洋員工持股平臺新豪時江南實業等各持有千分之幾的股份平安人壽由集團牢牢把控
八風險
大的層面2018年人身險行業首年保費負增長產品出現較大變化理財型業務大幅度下滑負增長48%但健康險業務增長了23%平安以壽險和健康險業務為主未受此影響按新華前董事長萬峰所述2019年人身險行業仍可能出現首年保費負增長的情況行業短期頹勢或會影響平安人壽的經營增速
小的層面2018年的個人新業務期交保費負增長大概率是因為調整人身險產品結構做高價值業務所致2018年公司新業務價值增速在半年報轉正但2019年公司是否會持續期交保費負增長從而導致新業務價值增速放緩還應觀察2019Q1新業務同比+6%公司有意做弱開門紅全年增速應在此之上
總體而言由于寬廣的護城河及相對羸弱的同業平安人壽并沒有太大風險主要風險還是在集團層面和行業短期變化
此文為中國平安系列的壽險篇其他已完成系列包括
股權篇三十年股權變更造就今日體制中國平安系列三十年股權變更造就今日體制
投資篇投資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平安系列投資路漫漫其修遠兮
科技篇科技進程行至三分之一中國平安系列科技進程行至三分之一
綜拓篇以頂層意志推動的綜合金融中國平安系列以頂層意志推動的綜合金融
銀行篇銀行零售三步生蓮中國平安系列銀行零售三步生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