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面車輛也好,輪船也好,如果超載嚴重,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概率很高,而且這樣的事例也層出不窮,大家在新聞媒體上已經司空見慣了。但飛機同樣因為超載墜毀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事例卻令人意外,畢竟這樣的事情太少了,也超乎人們的想象。
1988年10月7日,山西臨汾某兩用機場,一批來自臨汾針織廠的技術骨干,正在這里等候登機。他們不是要去遠方旅行,而是坐飛機在市區上空轉一圈就下來的市區空中游。在那個時候,普通人坐飛機就像是開掛,非常難得的,這批幸運乘客也是因為被評上了先進工作者,才好不容易獲得了乘坐飛機游覽臨汾市區的好機會。
福兮禍所伏,如果他們知道這次總共不到兩分鐘的空中旅行會要了他們幾乎所有人的命的話,恐怕誰也不想去享這個來之不易的“福氣”了。
當天,執飛這次飛行的是編號為B-4218的山西省地方航空公司的伊爾-14P型客機。這架1956年出廠的蘇制客機,原本是空軍某師的專機執管,1985年退役后轉交給了山西省地方航空公司,1988年9月23日才正式被獲得飛行許可。由于機齡較長,不合適長途飛行業務,所以僅用于城市游覽飛行業務。
10月7日這次的市區空中游,應該是它第一次正式開展此類飛行業務。
這架機齡32年的老飛機,總飛行時間7837小時,離規定的10000小時飛行壽命還有一定的余量。但該機機體的設計壽命只有20年,實際上已經超期服役了12年。但機體也進行了3次延壽大修,可以達到35年。
該機搭載的是兩臺于1978年裝機的AⅢ-82T氣冷雙排星形活塞發動機,也都經過了4到5次的500小時延壽大修。飛行前的地面測試顯示一切正常,5日還進行了6個架次的飛行,狀態一切正常,航后檢查顯示無故障。
所以說,理論上飛機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飛機的載客量上。
這架飛機的機組人員4人,設計載客量是18人,作為空軍專機時,18個座位只剩下了14個,被拆的4個改成了一個沙發床。
當天乘坐這架飛機在城市上空觀光的人數卻高達44人,遠遠超出了18人的核定載客量!
7日當天的天氣情況良好,不存在影響飛行安全的氣象條件。
B-4218號機的機長與副機長都是退役飛行員,都曾經執飛過伊爾-14相當長時間,機長陳某本身是山西省地方航空公司的副經理。
由于起飛前機長身體不適,改由副機長王某駕駛飛機,機長則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協助操縱飛機和對地聯絡。
機上另外還有一名機械師和一名空乘人員。
下午一點多,這44名一輩子還沒有坐過飛機的優秀紡織員工在機場集合,開開心心地登上了這架死亡客機。
由于人數遠遠超載,當時飛機里面的狀況應該是非常擁擠的,但對這些第一次坐飛機的人來說,這些都不算什么,而是在新鮮與刺激中,期待著馬上開始的藍天之旅。
一點二十分,B-4218號機獲準起飛了。
在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里,B-4218號伊爾飛機由南向北起步滑跑了900米后,順利離地升空,很快上升到了100米的高度,飛越了位于跑道北端1000米處的機場近距導航塔臺。
此時飛機狀況看起來一切正常,機場調度員也停止了對飛機狀態的觀察。
飛機起飛1分15秒的時候,飛行高度也到達了400米,開始向左轉彎,意外也在此時發生。
飛機上突然發出了放炮一樣巨大的響聲,然后又是一陣“噼噼啪啪”、“呱啦呱啦”的聲音,飛機左側引擎突發故障,在空中停車了!
由于飛機是雙發配置,右側的發動機運行正常,這樣就造成了左右推力嚴重失衡,飛機不但失去了上升力,而且開始往左方向打轉傾斜。
飛機出現異常,這些第一次乘坐飛機的乘客們早已經慌作一團,人擠人,人壓人,驚叫聲此起彼伏,本就傾斜的飛行姿態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機組人員急忙采取糾正措施,竭力向右扳動操縱桿,試圖抵消推力不平衡帶來的力矩。但遺憾的是,由于人員超載嚴重,加上混亂的局面,機組人員采取的措施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飛機依然不受控制地快速傾斜下墜。
由于飛機故障時的高度只有400米,根本沒有足夠的滑翔時間避開地面建筑物。因此,在極速下墜過程中,先是飛機的左側機翼擦到了臨汾地區福利工廠一座高12.04米的廠房房頂后折斷墜地。
然后,繼續飛行的飛機又撞在了一根電線桿上,同時也把一條公路邊上一排8棵楊樹撞倒了。
此時飛機繼續前行下墜,越過公路以后,飛機的飛行方向已經計劃航線來了個180度倒轉,隨即撞在了路西新橋飯店屋頂上起火爆炸。
事后檢測,左翼墜地點距離飛機墜樓點46.7米,墜樓地點距離機場跑道北端方位7度1950米處。
飛機從起飛滑跑至墜地失事約一分半鐘,墜落過程僅15秒鐘!
實際上,飛機左側發動機故障停車發出巨大聲響的時候,早就引起了地面上人們的注意,路人紛紛停下來好奇而又緊張地觀察著飛機的動向。
臨汾機場地面信號員也注意到了飛機的異常,當即大喊“飛機掉下去了”!剛剛停止觀察的調度員,急忙抄起望遠鏡觀察,發現北邊騰起了一股濃煙,飛機已經看不到了,顯然是墜毀了。調度員隨即按照緊急處置程序通知有關單位開始進行事故搶救工作。
山西地方航空公司的簽派員則繼續連續呼叫B-4218號機,但顯然是徒勞的,不會有人回答了。
消防車、救護車在凄厲的警報聲中奔赴事故現場,但飛機已經被熊熊大火燒得面目全非,油箱里面的航空燃油也燃燒殆盡,飛機上的人員也只能救無可救。
幸運的是,機尾在撞擊中斷裂與主體分離躲過了爆炸和燃燒,在尾部的4名乘客僥幸生還。
十分不幸的是,飛機上另外44人全部在事故中喪生,包括4名機組人員。
除了飛機上的遇難者,還有兩名正在飯店吃飯的客人,也在這場飛來橫禍之中遇難。
慘不忍睹的事故現場,讓從沒有見過這種情況的人們倒吸一口涼氣,慘,實在是太慘了。
時候采訪僅有的4名幸存者時,他們依然心有余悸:當時心好懸,就像在乘電梯急速下降一樣,把人的身體往下壓,機上的人擠作一團,最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事后,經過聯合調查小組的調查,首先排除了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經過對飛機殘體的分析,事故的原因被鎖定為左側發動機的直接注油泵傳動軸因為金屬疲勞而斷裂,導致左發動機供油中斷而空中停車。
機組人員在試圖控制飛機平衡時,除了左右發動機推力差導致的傾斜外,嚴重超載的人員也極大地加快了飛機傾斜與下墜的力量與速度。
加上飛行高度太低,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有效糾正飛行狀態,于是,慘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調查中還發現,除了超載外,航空公司地面管理混亂,銷售機票不但沒有驗證乘客資質和限制乘客數量,而且也沒有做艙單,甚至在登機時連最基本的安全檢查都沒有。
航空公司沒有合格的飛行指揮員,責任機長屬于帶病執飛,不符合安全規定。
該航空公司的維修工作記錄不齊全,飛機、發動機、附件履歷本沒有按照規定保管,放在飛機上在事故中全部燒毀,導致無據可查。
另外,調查組還發現空中游覽飛行并不屬于該公司申報的經營項目,屬于超范圍經營。
此時空難事件的教訓的是異常深刻的,不但地面上的交通工具不能超載,空中的飛機更不能超載,違背管理規定,帶來的就是人命關天的人間慘劇。
多少個家庭,也從開始時的歡笑瞬間變成了難以接受的悲劇,慎之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