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是危害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辣椒“三落”,制約辣椒獲得高產。在基地走訪時常會遇到,辣椒苗出現葉片鄒縮、生長點壞死的現象,經過判斷應是辣椒病毒病引起的。隨著辣椒的重茬種植、品種的引進,病毒在田間發展日趨嚴重化。那我們如何正確識別辣椒病毒病及綜合防治呢?
花葉病毒病
在田間常見的病害整株類型有兩種,一是引起植株矮化、葉片呈黃綠相間斑駁花葉的斑駁花葉型,其葉脈、主莖和枝條上有時能看到褐色壞死斑,頂葉小,中下部葉片易脫落;二是引起植株矮化、葉片褪綠甚至白化的黃化枯斑型,其頂葉小,狹長,觀察中、下部葉片有褐色壞死病斑,有時病斑處會開裂,后期腋芽抽生簇狀細小分枝。
花葉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花葉型、畸形、壞死型、條斑型,其中壞死型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會引起“三落(落葉、落花、落果)”,整株干枯;條斑型發生在果實后期,引起果實從上半部出現褐色條斑、凹陷,變黃;畸形多為葉片畸形向上卷曲或叢簇狀;花葉型典型癥狀是葉片、果實出現黃綠相間或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
辣椒病毒病是植株病毒所引起的系統性侵染病害,其毒源植物分布很廣,土壤和種子均可帶毒,成為初次浸染源。定植、整枝、打杈等田間操作是煙草花葉病毒的傳播途徑,通過磨擦將病株毒源傳給健株;蚜蟲遷飛和危害是黃瓜花葉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品種間發病程度差異較大,一般辣味椒較甜味椒抗病,果實尖的或錐形品種較燈籠形品種抗病。另外,導致植株抗病性減弱的氣候條件(高溫干旱)、缺鈣鉀等因素均易導致該病發生。
生長點枯死
目前防治病毒病沒有“特效藥”,針對病毒病的傳播途徑、發生規律,有許多的防治方法,大多采取噴藥防治、防治蚜蟲及加強田間管理等方法來防治病毒病。
發生后可選用的藥劑有:病毒唑、鹽酸嗎啉胍等能對病毒增殖過程有抑制和干擾作用,可加蕓苔素兌水噴施,也可選用氨基寡糖素、菌毒清、新植霉霉素、植病靈或寧南霉素加三十烷醇,隔7天左右一次,連續2-3次。同時,也應根據田間蚜蟲發生情況,選擇啶蟲脒、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防治蚜蟲,切斷辣椒病毒病的傳播。
壞死型
(1)選用抗病品種,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抗病、高產、優質品種,如農大22號、農發甜椒、海豐1 號、同豐 37 號、湘研 10 號等。
(2)種子消毒,一般情況下,種子可能攜帶病毒,因此在播種前用磷酸鈉或高錳酸鉀浸種,催芽播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病發生的可能性。
(3)培育無病壯苗,選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育苗,苗床土用多菌靈、乙磷鋁錳鋅拌勻消毒撒入畦面;分苗和定植前10天,噴灑1次0.1% 硫酸鋅溶液,防治病毒病。
(4)蚜蟲是辣椒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可覆蓋銀灰色地膜,不僅能保溫增濕,還能趨避蚜蟲,也可利用防蟲網防治蚜蟲,以達到預防病毒病的效果。也可利用蚜蟲對黃色趨向性強的特點,畝插 6-8 塊黃板誘殺;發生量較多,應及時選用化學藥劑防治。
重型花葉
(5)合理密植。采用高畦、雙行密植法,覆蓋地膜,以促進辣椒根系發育;若未覆蓋地膜,要多中耕,少澆水,以提高地溫,增強植株抗性。
(6)實行輪、間作,不與茄科作物重茬、鄰茬,不要連作。可采用與玉米、豇豆、菜豆等高桿作物間作,避免高溫暴曬,對病毒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7)加強肥水管理。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補充鈣、鋅、硼等微量元素,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長期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夏季高溫干旱,傍晚澆水,降低地溫。雨季及時排水,防止根系生長不良致使病害發生。
(8)規范田間操作。在進行整枝、綁蔓、噴花等農事操作時要規范,避免人為傳播病毒,對病、健株分開操作,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將前茬作物帶出田間,集中處理,挖坑深埋,避免傳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