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糖尿病腎病往往同時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微血管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其發生率隨著糖尿病的病程延長而增高。
根據糖尿病腎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變過程,把它分為五期:
Ⅰ
腎小球高濾過期
此期以腎小球濾過率(GFR)增高和腎臟體積增大為突出特征。有一過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島素治療后可以消失。腎小球濾過率經治療后可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復正常。血壓多為正常。
這種初期改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緩解。
Ⅱ
正常白蛋白尿期
有腎臟損害,但無臨床征象,此期一般出現在糖尿病發病2年后。該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腎小球已出現結構改變,運動時可出現微量白蛋白尿,休息后可恢復正常。腎小球濾過率多高于正常并與血糖水平一致,血壓多為正常。
如果在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患者可在這一階段持續很多年,甚至終身。
Ⅲ
早期糖尿病腎病期
又稱“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期”。主要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不斷加重,腎小球濾過率仍然較高,血壓開始輕度增高。用胰島素泵治療或強化治療可在血糖明顯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減少或穩定不變。
Ⅳ
臨床糖尿病腎病或顯性糖尿病腎病
這一期的特點是大量或持續白蛋白尿,為非選擇性蛋白尿。隨著大量尿蛋白丟失可出現低蛋白血癥和水腫。腎小球濾過率開始下降,但尿蛋白不隨腎小球濾過率血下降而減少。血壓增高,水腫比較嚴重,對利尿藥反應差。
Ⅴ
腎功能衰竭期
特點是普遍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閉塞,伴有腎小球玻璃樣變,腎小球濾過率已很低,氮質潴留,導致腎功能衰竭,并伴有嚴重的高血壓、低蛋白血癥、水腫、氮質血癥引起的胃腸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臨床上對于糖尿病腎病分期主要依據是尿白蛋白排出量多少。Ⅰ、Ⅱ期病人腎小球濾過率增高,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稱為糖尿病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