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清河縣有一賣炊餅的小販,身高不滿五尺,其貌不揚,名曰武大。這武大也是老實本分的主,怎奈形象太差,家中又沒多少積蓄,也沒有誰家愿意把小女許配給他。可就是這樣一個猥瑣形象的大哥,不知何時,身邊多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
此女子姓潘名金蓮,也是個苦命的孩子。潘金蓮從小就是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丫鬟,許多姿色平平的窮苦女子只要應(yīng)聘上了這個崗位,基本一輩子就定型了。誰曾想我們金蓮是個美人胚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展現(xiàn)出了超乎于平常女子的顏值。地主看到面容精致身材姣好的金蓮,就想占為己有。可金蓮看到大腹便便的地主,卻展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部分女子都不曾擁有的剛烈,她不僅表露出滿臉的嫌棄,還直接去大少奶奶那里告狀。
雖說當(dāng)時男子娶個三妻四妾沒啥問題,但這地主也是妻管嚴(yán),也存在倒插門的可能,正妻直接否決了他的歪心思,這下地主連私自包養(yǎng)金蓮的可能都沒有了。所以地主決定報復(fù),“既然你覺得老子惡心,我就讓你惡心一輩子”。于是他就想起了清河縣元帥武大,他親自為二人“做媒”,讓潘金蓮嫁給武大,讓武大惡心潘金蓮。
所以,潘金蓮給讀者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
潘金蓮逃出魔爪后,也有安心做賢內(nèi)助的打算,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蓮覺得命運終究是和自己開了玩笑,縱使武大再老實,不懂風(fēng)流,滿足不了她的身體需求,對于一個嫁人的女子來說,都是有缺憾的。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可知,以潘金蓮的經(jīng)歷和學(xué)識,她的主要需求只能局限在生理層面,跟武大只能讓她不挨餓,其余的東西,或許通通給不了。
所以潘金蓮在清河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挑戰(zhàn)道德底線,在武大賣餅外出時,就和村里的小年輕開始打情罵俏。潘金蓮也很有一手,她當(dāng)時走的是養(yǎng)魚模式,她也在等一條大魚上鉤。武大察覺到了這一切,也沒和潘金蓮扯什么沒用的,直接搬到陽谷縣,想少聽些閑言碎語。
就二人這美丑搭配,當(dāng)時的村民可不會給你們帶上真愛的標(biāo)簽,更多的是采取撩騷女方的形式。更不可思議的是,武大的親兄弟武二郎就在陽谷縣當(dāng)差,兄弟二人再度重逢,激動之心可想而知。
而遠(yuǎn)處的潘金蓮,看著這個高大雄壯的叔叔,就覺得自己要撈到錦鯉了。
潘金蓮的腦中可沒有什么倫理道德可言,她單純地認(rèn)為,以自己的姿色,讓這個叔叔折服沒什么問題。可是天神下凡的武大郎有著獨屬于自己的一套原則,又因為本身就很直男,對于潘金蓮的瘋狂進(jìn)攻,始終是無動于衷。
“叔叔若有心,就請吃我這半盞兒殘酒。”
借著酒勁,潘金蓮開始了最終的進(jìn)攻。武松這時候猛然驚醒,看出了嫂嫂的“不懷好意”,便大手一揮,把潘金蓮?fù)频乖诘兀又褪且活D文化輸出:
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fā)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fēng)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dāng)。倘有些風(fēng)吹草動,武二眼里認(rèn)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rèn)得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看到武松如此激烈的反應(yīng),潘金蓮連忙給自己找臺階下,說只是和叔叔開玩笑,切莫當(dāng)真。但經(jīng)歷此事,二人心中都有了隔閡。武松對潘金蓮有了戒心,潘金蓮也遵循著得不到就毀滅的原則,開始在家中詆毀和排擠武松。武松也不墨跡,直接搬到衙門宿舍去住,只留下一臉懵逼、一頭霧水的武大原地徘徊。
可見,武松的出現(xiàn)讓潘金蓮本就扭曲的心理直接崩壞,金蓮也再不是那個性情剛烈的貞潔女子了,而是變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不顧及禮義廉恥的蕩婦。
某日武松被公司安排要去東京出差,臨走前武松特地回家辭別武大,讓哥哥工作不要太辛苦,遇事不要爭辯,有什么委屈等兄弟回來再解決。武大像個啄木鳥一樣不停地點頭。而對于這個作風(fēng)存在問題的嫂嫂,武松只給她留了五個字——籬牢犬不入。
潘金蓮也知道武松在內(nèi)涵自己,便跟個潑婦似的對著武松破口大罵,武松也懶得搭理她,直接踏上了出差的道路。潘金蓮自武松走后便開始了對武大無盡的嘲諷,武大本就委屈了大半輩子了,對于潘金蓮的無理取鬧也是左耳進(jìn)右耳出,時間長了,潘金蓮也鬧夠了,二人便繼續(xù)開始了貌合神離的小日子。
陽谷縣的天是晴朗的天,就在某個晴天里,潘金蓮正準(zhǔn)備關(guān)窗戶,卻沒拿牢手中支窗戶的桿子,失手砸到了窗下的路人。被砸的路人正欲發(fā)作,一抬頭看到的卻是俊俏的小娘子,隨即春光蕩漾,怒氣全消。金蓮連連道歉,路人一臉壞笑連說不打緊不打緊。
樓下的人望著樓上,遠(yuǎn)處的小茶樓更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們。作為一名好的營銷人員,就必須具備精銳地把握商機(jī)的能力,顯然,我們開茶館的王婆,就已經(jīng)察覺到馬上會有一筆好的買賣要被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