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愛靜不好動的人來說,一鼓作氣跑完十五里,也算得上是奇跡。不論結果怎么樣,我運動,我快樂。暖陽為伴,涼風習習,在奔跑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尋常生活無法感受到的味道。
難得的五一假期,對久居于家、為工作所困者來說終于有了外出的機會。于是,紛紛打點行囊“走四方”,扎堆于人山人海的山水風物間。對他們來說,有機會跳出沉悶的生活圈子,到外面去呼吸一點不一樣的空氣就是一種別樣的人生體驗。如果真正享受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況味,也不失為一種人生的樂趣。不過,對于大多數走出家門,奔波于旅途的人來說,收獲更多的可能只有疲憊、緊張與勞累。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樂此不疲地穿梭于茫茫人海,感受著人頭攢動帶來的逼促。
感性的人為著追尋那份感性沖動帶來的快感跳出狹小的圈子,置身于宏闊的世界,切身感受著個體的渺小;理性者也許是過于理性而選擇了一種靜僻安放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發著自己的時間,依照自己的心性讓時間在指縫間悄悄滑落。雖然生活中少去了喧囂和熱鬧,但這份寧靜的棲息,興許可以找回一些由于忙于生計而忽視的美好東西:追尋過往的點點滴滴,搜羅曾經給自己帶來感動的星星點點。當把它們拼合在一起時,撩撥起的是一份對過往的執念,對未來的暢往。在旁觀者的眼中,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慵懶彰顯的是頹廢,但人生天地間,得失寸心知。別人眼中的你與自己心中的你永遠無法實現疊合。正是有了外在與內在的分野,才真正詮釋了“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的真諦。看上去似乎帶有阿Q似的自我戲謔與調侃,但作為生命的個體,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和存在形式,塵世架構的框定固然不能拋開,但是如果一味地臣服,這種失去自我的靈魂掏空,生命的色度就會被慢慢消解。為世界活著,是自我的拔高,因為作為一個渺小的生命體,不可能改變世界,無法扭轉乾坤;為別人活著,也是一種盲目的自詡,因為從遠古一路慢溯,沒有哪一個真正做到完全忘我地付出,唯獨沒有他自己。也許他們可以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天偉業,但難保他們思想的深處不隱藏著一個小小的“我”;為自己活著,聽起來可能顯得過于自私。但是放眼世界,回望人世,觀照人生,如果自己都不能好好地活著,自己的人生都經營不好,縱使有家國天下的情懷,也很難實現自己的宏愿。好好地愛自己,懂得如何愛自己,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去關愛別人,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別人施以援手。
愛自己,生于塵俗,又不完全為塵俗所困;享受人間煙火味,又不完全沉溺與煙火之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這樣才不至于失去自我。不是圣人,達不到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高度;不是賢人,做不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更沒有茍利國家生死以的人生境界。因為平凡,就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擺渡普普通通的人生。正是帶著這樣的懷想,形于塵世,神能夠超出于塵世之上是不斷努力的方向。生命的存在簡單的有兩種形態:肉體的和精神的。從呱呱墜地到悄然而逝,最終化作一縷青煙是肉體輪回的軌跡;我思故我在,不唯唯諾諾、窩窩囊囊地游走于世,得而不驕,敗而不餒,時時提醒自己,別忘記自己是誰,自己在生命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把簡單的問題搞明白,霧霾充斥的世界中,就可以尋覓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抹陽光。
生命在于運動。身體的運動,感受生命律動帶來的快感;精神的運動,在思考中明白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才不至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犯迷糊。迎著朝陽出發,享受習習涼風拂面帶來的愉悅,一步一個腳印兒,在別人走過的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即使輕淺模糊,但有了過程的征服,也就有了體驗別樣生活的收獲;也正是一步步闊步前行,才真正感受到大地的厚重。仰望星空,是對充滿未知的美好憧憬;腳踏實地的丈量,生活才會變得踏實。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世殊時異,世界在不斷變化,生活的環境在不斷地不變化,最高級的善變的生物,人也會在不斷的改變和調適自己的人生預設。不過,人有別于一般性生物的是,人是有情有義的動物,能夠分清楚什么是生命中彌足珍貴的存在,什么是過往云煙的劃痕。寶貴的會一生守候,不離不棄;淺淺的劃痕,即使是驚鴻一瞥,也不會糾纏于其中。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因為需要度量長度,考驗的是人的意志與定力,所以速度與激情在人生旅程中不當成為主旋律。“慢慢走,欣賞呀”,簡單卻富含哲理。直奔目標的一路疾行,會錯過很多美麗的風景;放緩前行的步履,守住心中最珍貴的東西,體驗時時行走、時時奔跑的快樂,即使不能成為靚麗的風景,但有了一份體驗與收獲,人生的畫布上也就有了色彩。十五里的路程僅僅是生命長途中短短的一截,當一步步丈量過之后,才發現每一次抬腿,每一次落腳都需要認真對待。只有步步小心,時時在意,才不至于跌倒!
(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 陳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