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骨打并不是以2500兵起家,而是以這個兵力打了抗遼的第一丈,而當時的兵力對比并不懸殊,阿骨打以擒賊先擒王的手段射殺遼國主將耶律謝十,致使遼兵潰散。這一丈雖然只是抗遼的開端,卻也說明了阿骨打的戰略思想就是不斷蠶食離心離德、朝綱崩馳的遼國。偉大人物的功績往往是由其過人的智慧而造就,但也少不了絕佳的運氣。
完顏阿骨打是金朝的建立者,是女真族帝國的締造者,這個女真族其實是靺鞨的一個部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渤海國就是由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之外的另外七個靺鞨部落則是區別于粟末靺鞨的一個群體,史稱“黑水靺鞨”。女真的祖先便是起源于黑水靺鞨,阿骨打的祖先是五代時期的完顏部落,因民族淵源,所以完顏部是臣屬于渤海國的,遼國于926年滅掉渤海國后,收編了南方女真(俗稱熟女真),而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北方女真便從渤海國中徹底剝離出來,即我們熟稱的“生女真”,完顏部落就是生女真的一支。
完顏部落也是一個松散的諸部落聯合群體,阿骨打的祖先就是完顏涵普,其統領著三支完顏部落,其中自己親領一支,兩個弟弟各領一支,這就是阿骨打祖輩的家底兒。其他幾十個完顏小部落是在阿骨打爺爺烏古乃時期逐步被統一起來,再隨著阿骨打和父親完顏劾里缽統一了徒單部、烏古論部、蒲察部等30個女真大型部落,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形勢的部落聯盟,這是阿骨打在起兵抗遼前就已經奠定的家底兒,雖然與遼國相比顯得非常渺小,但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核心統領的完整政體。
阿骨打的爺爺烏古乃時期就向遼臣屬,并被遼國授予節度使,這個管理辦法同樣用于曾經征服的渤海國地區,等于說遼對女真、靺鞨的管理實行了分化自治。到了天慶三年(1113年)十月,阿骨打繼承了盟長,改稱都勃極烈,這并非一個簡單的稱呼,而是一種盟主集權的政治制度,阿骨打之下還設立四位“勃極烈”,組成最高權力“內閣”,各掌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皆對阿骨打負責。此時的阿骨打亦屬于遼國承認的盟主,因此也是在遼國的監督下開展兼并戰爭,因戰功被遼授予“惕隱”的官職,這也是遼國幫助阿骨打完全掌控了完顏部的軍事力量,更促進了阿骨打對女真各部落聯盟的鞏固。
由上文可見,阿骨打發兵并非2500名士兵的家底兒,而是一個擁有10萬戶的部落聯盟,且在阿骨打叔叔盈歌任盟主時,力農積谷,練兵牧馬,逐步強大,形成了一個以完顏部為核心的強大統一的軍事聯盟。遼天祚帝即位以后,對女真的發展壯大也產生了擔憂,加之朝綱崩馳,腐敗嚴重,遼國對女真的打壓使其難以忍受,特別是阿骨打在朝貢期間受到遼天祚帝的羞辱,還險些被殺,這便激起了阿骨打起兵抗遼的決心。
公元1114年9月,完顏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集結誓師,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戰爭。這一次應招而來的各部落士兵共計2500人,所以才有了2500人起家的說法。抗遼首戰的目標是寧江州,遼天祚帝并沒有把這個女真部落放在眼里,因而只派了八百契丹、渤海混編雜牌軍進駐寧江州,阿骨打進入遼界便與渤海軍發生遭遇戰,此戰阿骨打的兵力是有優勢的,且隨著阿骨打射殺渤海軍將領耶律謝十,渤海軍成潰敗之勢,幾乎全軍覆沒。阿骨打繼而輕松攻克契丹軍守備的寧江州城,這便打開了伐遼的前沿通道。
到了11月,遼國認識到這支女真叛軍并不是弱旅,因此才派7000大軍進剿阿骨打(號稱十萬大軍),于出河店(今肇源縣茂興勒勒營子古址)屯駐,此時阿骨打通過收編、俘虜的形式將軍隊擴充至3700人。遼軍計劃在鴨子河(松花江)以北阻擊,于夜間在河面破冰,以阻止阿骨打渡河。阿骨打面對1:2的兵力對比,也早就考慮到如果想贏就必須出奇兵,正好趁夜幕乘風踏雪直殺而來,遇到破冰的遼軍,一通猛攻帶走,又縫江面大霧彌漫,阿骨打率軍從江面渡過后直撲遼軍屯軍處,未等遼軍反應過來就已殺入營中,致使遼軍混亂而敗。這一戰是阿骨打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獲得錙重、俘虜甚多,此役后女真軍擴充至萬,這就進入所謂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時期。
女真軍在出河店大捷以后,乘勝分路進兵,女真部落聯盟逐步統治了周鄰的各部落,進而攻占了遼統治下的寧江州、賓州、咸州等廣闊地區。這個階段的女真是趁著兵鋒正盛,逐步蠶食遼國領土,且在戰爭中強大了自己。1115年夏歷正月元旦,阿骨打即皇帝位,建立起奴隸主的國家,國號大金。阿骨打稱帝后隨即廢除原來部落聯盟長的制度,將部落聯盟的管理推向國家化,這就代表著完顏家族徹底樹立了一個穩定的政治地位,部落推選首領的舊制只剩下一個空殼,這對后來的對遼戰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115年正月,阿骨打立國后第一戰目標便是遼國國庫所在地黃龍府(今長春農安縣),阿骨打先是領兵進逼達魯古城,大敗遼軍后搶了物資就跑。至八月再乘遼軍不備,向黃龍府進兵,黃龍府是遼國軍事重鎮、經濟中心,城防監固、易守難攻,此戰阿骨打采用名將完顏婁室“圍城打援”的建議,這一戰術不僅肅清了外圍有生力量,還將黃龍府城圍的糧草殆盡,最終城內士兵紛紛棄城,阿骨打便占領了這座前沿重鎮。
遼天祚帝得知黃龍府失守后,親率契丹、漢軍10萬伐金(號稱70萬)。阿骨打則領兵2萬迎戰,此戰對比1:5。阿骨打的動員能力非同小可,當年攻打寧江州時用過宗教動員,出河店時用過激昂動員,這一次卻用了苦情動員,他讓士兵將自己殺掉送給遼帝,以免士卒受到牽連,士卒們看到皇帝如此愛兵,群起激昂,誓言保衛金帝。兩軍在護步答岡相遇后,阿骨打集中了金軍精銳,才用了精銳突擊遼軍中軍,兩翼側面包抄的戰術,這個戰術想必喜歡研究蒙古歷史的朋友很熟悉,成吉思汗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利無一例外的都是集中精銳孤注一擲的殺敵中軍。
遼軍被殺的大敗后,內部亦發生叛亂,1116年正月,遼東京(今遼陽)裨將、渤海人高永昌擁兵自立,占據遼東50余州。先是天祚帝派人募兵鎮壓,高永昌向金求援,金果斷拒絕;待遼平判至四月,阿骨打令斡魯率軍收尾,斡魯南下與遼軍戰于沈州(今沈陽),遼軍敗北后讓沈州于金,斡魯接著率軍強渡遼水,大敗永昌軍于首山(今遼陽北部),次日攻克東京。可以說這場遼朝的內部叛亂使金成為坐收漁利的關鍵,金軍于次年開始向遼上京用兵,遼朝已難組織起更大規模的正規軍,通過招募流民的辦法組織起了一支約3萬人的雜牌軍——“怨軍”,以此阻止金軍攻勢。
事態發展致此,遼國的國祚已經算是快要走到盡頭,金對上京的戰爭中,遼國沒有組織起像樣的返攻,反而諸多區域被阿骨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投降,固若金湯的上京城在阿骨打的親自督戰下只守了半天便被攻破外城,守城主將撻不野獻城投降后,遼帝逃往西京(今大同)。遼國上下在丟了上京以后談金色變,在之后的攻打遼中京、西京、南京的戰役中皆有大規模的不戰而降,這其中也包括遼軍運氣確實不佳,如金攻打南京外圍時,入了居庸關就遇到大地震,遼城池幾乎全線崩塌,毫無防御能力。所以說當老天爺都想幫阿骨打時,誰也攔不住遼國的滅亡,但阿骨打是于1123年八月病逝,金滅遼的事業最終是由阿骨打的弟弟完顏晟完成。
金滅遼的戰爭并不是一代人完成的,女真的崛起,完顏氏的崛起都經歷數代人的累積,阿骨打是在抗遼的過程中走向了強大,通過蠶食財富、收編軍隊得以建立國家,這也使阿骨打的政治、軍事地位得到了穩固,這是他得以施政的基礎。返觀遼王朝在天祚帝以后朝政日益腐敗,不修武備,府庫空虛,軍隊毫無斗志,無戰斗力,在金軍的猛烈進攻下,不戰自潰。這種對比之下,一個走向衰落的王朝仍舊保持著對女真人的壓迫,這是女真人團結反抗的內在驅動,女真人的新興政權可以說就是為了抗遼而形成的。在戰術方面,阿骨打往往以少數兵力主動出擊,在擊潰遼軍后再進行收割,這種尋求掌握主動權的打法也是阿骨打軍事智慧的體現。在遼軍屢屢敗北,金軍連戰皆勝的形勢下,金軍紿終能抓住戰機,乘勢攻遼,步步緊逼,逐一奪取遼朝重鎮,終于攻滅遼朝。
參考史料:《金史》、《遼史》、《契丹國志》、《國朝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