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
“人生的幸運,
就是保持輕度的貧困”
咋一看,貧困,這個字眼看上去叫人揪心,尤其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
縱觀古今,感覺又有些道理。
國內著名文人曹雪芹、吳敬梓、蒲松齡等,他們大都一貧如洗,甚至乞討過活,卻仍然窮而彌堅。終其一生,為后世留下了千古詩文。
國外日本藝術大師秋田雨雀曾風趣地說:“我窮得手里只剩下3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吃還是炒了吃。 ”,還有薩特,他以“不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為由,謝絕了世人望眼欲穿的諾貝爾文學獎。
可以看到,這些著名文人學者們,精神上極為富有,物質上卻很貧窮。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錢穆說:“心生命。 ”意即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主要源于人的內在精神。
這世上,最難降服的就是自己的心,心有所念,身則為之動。一個人能保持適度的貧窮,就能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不會因富有而失去自我,忘記本心。盡管我們無法做到脫離世俗生活,但并不妨礙保持一顆清凈的心,追逐一下自己的夢想。
喧囂的世界依舊,所幸,還有清貧的頭條做伴。在文人的宿命里,注定要給我們及時掃去心靈的塵埃,感受世界的溫暖。
#生活中的儀式感# #千粉互娛# #頭條周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