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木
來源:蜂虻(ID:fengmeng2019)
編輯:拾錄人(ID:cihuaislr)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月28日,孔子誕辰。微信群里,一則對話讓我記憶猶新,至今難忘:“如果十五未志于學,三十也沒立,四十必然不會無惑,五十……請問老師,從哪里著手?”
“有志于學,從來不晚!”
豐富人生
前不久,一張圖片刷爆朋友圈。圖中,一位保潔大媽在廁所中簡陋的小桌子上專心讀書寫字。
對此,網友深受觸動,紛紛表示:“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這位大媽名叫王玉蘭,在河南某高校做保潔工作,空閑時就一個人看書,記筆記,有時還自己寫感想。
而這一幕,正巧被該校老師看見,感動之余就順手發了條朋友圈:“你沒看錯,打掃廁所的大姐在勞動的間隙學習,做筆記,我黃科院藏龍臥虎。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你還抱怨什么環境差?我看缺少的是內驅力!”
“孩子都很孝順,我閑著沒事,就想找份工作。把自己日常生活充實起來。”王大媽說工作是充實生活,學習則更是極大地豐富了人生。從此,廣場上少了一位跳舞的大媽,卻多了位伏案讀書寫字不輸少年的可愛老人。想來,王大媽必然不會因無所事事而無聊而寂寞吧?
見過不少年輕人,才剛二十出頭,就說自己老了,學不動了。二十來歲,不正是人生的春天么?我看見,春水剛漫過堤岸,秋聲就已灑遍原野……那些未老先衰的青年人,整天抱怨生活苦逼,只知宅起來打游戲吃外賣啃老,難怪會空虛無聊沒意義!許多人以為自己因年老而失去熱情,其實是失去熱情而年老。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里說:“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至靈魂。”沒有熱情的人生,何來豐富有趣?有的只是單調,乏味與垂垂老矣罷了!9月8日,廣西大學迎來了一位49歲的研一新生。她叫原夢園,曾經是上海交大的宿管阿姨。許多年輕的同學沒考上,而這位年近半百的阿姨,考上了。學習的緣起,是母愛。為提高兒子的學習成績,原阿姨選擇陪他一起讀書。終于,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原阿姨卻未因此放棄學習,并最終通過成人高考,考取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兩年后,入職上海交大。“后來兒子準備考研,我想著陪陪他吧,相互督促,至少有個伴。”就這樣,原阿姨開始了考研之路。然而,記憶力已是嚴重衰退,在考研競爭日趨激烈甚至白熱化的今天,談何容易?“我花很多很多時間,一遍一遍重復,不氣餒不放棄。”最終,原阿姨的努力與堅持沒有白費,兒子考上了理想的學校,而她也被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所錄取。相信原阿姨將來必能學有所成,散發光與熱,為社會做出貢獻。但,她首先改變的是自己的命運。從考取復旦本科,到入職上海交大,再到廣西大學讀研,每一步都在前進,每一步都有提升自己,每一步都賦予了生命價值與意義!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有云:“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匆匆,帶走了青春,帶走了美麗的容顏,卻帶不走一顆求學上進的心,而這顆心,終將改變我們的命運!
朋友小姜,工作踏實為人誠懇,是個極其熱愛并且認真生活的人。當被問及何時開始變得成熟穩重,小姜略加思索,給我們講了她大學時的一次真實經歷。“大三的一個早上,吃完飯我正打算趕去教室,卻被一位白發老者輕聲叫住,很客氣地問我說,能否請教一個問題。”“我以為是問路的再不就是借飯卡,誰知他攤在我面前的卻是一本高中數學課本。我當時很吃驚,但還是抑制住了好奇,仔細地把題目給他講解清楚。不料,第二天......”小姜接著說:“第二天,那位老大爺又出現在了餐廳里,捧著書弓著身子,像昨天一樣向我發問,接著第三天他又來了。”我終于忍不住,上前去一探究竟。原來,這位大爺今年七十八了,是本市的一位退休工人,兒女出國留學以后每年就回來一兩次,老伴兒也在前年去世了,自己一個人雖衣食無憂,但精神卻沒有著落!“沒錯,就是這樣。他說,從前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數學,拿起數學題目,就能忘記很多,忘記自己是孤身一人,忘記自己的風燭殘年、行將就木……”小姜稍作停頓,這件事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一個人要生活,而不是僅僅活著!”許多人以為,心靈安頓只是哲學或者文學的功能,其實數學亦有此等神奇的效用,這就是學習的魅力所在,無論什么學科,都能給人帶來莫大的好處。
許多人以為,只有青年人學習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其實老年人更需要學習,因為學習不僅能帶來現實的功利,更能安頓心靈,寄托精神。東坡詞:“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在世,若能安頓此心,精神有所寄托,夫復何求呢?
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勉學篇》中說:“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誠然,無論你年歲多大,只要有志于學,就從來不晚!而且,學多少就有多少的好處!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尤其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若想不被社會淘汰,若想不被一茬接一茬的年輕人所碾壓,又豈能不終身學習?
何況學習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實際的收益,更能幫助我們豐富人生、改變命運、安頓心靈呢?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句話頗為流行:“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人們也常說:“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作者:葉木,讀者·新媒體寫作成長營簽約作者,歲月如有信心,光陰必定徘徊,哲學系研究生。本文轉載于蜂虻(ID: fengmeng2019),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