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病率最高的是腺癌。目前,腺癌已經發現驅動基因突變,包括EGFR、ALK、ROS1突變。針對突變基因使用靶向藥物,相比于過去使用的化療藥物生存期得到明顯改善。靶向藥物治療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有效率在70%以上,控制腫瘤的時間是化療的兩倍,并且副作用小,生活質量高。
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就是ALK突變的靶向藥物,首先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ALK突變。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間變淋巴瘤激酶)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屬于胰島素受體超家族,與白細胞酪氨酸激酶具有高度同源性。ALK基因位于人類染色體 2p23,編碼 1620 個氨基酸的多肽,經過翻譯后修飾,生成 200 ~ 220 kDa 的成熟ALK蛋白。ALK基因可激活多個細胞內信號通路,從而參與調節細胞生長、轉化以及抗細胞凋亡的過程。
我們最常聽說的ALK基因融合(重排),其實就是指ALK基因的一部分被打破,并連接到另一個基因上,得到如EML4-ALK、NPM-ALK、TPM3-ALK等融合基因,而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這樣會增加若干種癌癥的發病幾率,最常見的就是肺癌,這種基因突變通常被稱為ALK陽性。ALK異常擴增以及基因點突變也能引起癌癥的發生。
ALK 在各個物種中均高度保守,在成人大腦中表達的 ALK被認為在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ALK 在小腸、睪丸、前列腺及結腸中也有表達,但其在正常淋巴組織、肺及其他組織中不表達。目前,除了在NSCLC中發現了ALK 基因重組、突變或擴增,在其他多種腫瘤中也均有發現,包括神經母細胞瘤、淋巴瘤......
截至目前,已有21 個不同的基因被發現與 ALK 發生易位,不同的 ALK融合蛋白可能引起不同信號通路的激活,導致癌細胞的增殖速率、侵襲及致瘤能力均不同。ALK 融合蛋白和 ALK 酪氨酸激酶是所有存在ALK 重排的惡性腫瘤的治療靶點。
在NSCLC領域:
ALK融合陽性NSCLC的發生率為3%~7%,且不同于EGFR的是, ALK融合陽性在東西方人群中的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 。
中國人群腺癌ALK融合陽性率為5.1%,而我國EGFR和KRAS均為野生型的腺癌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陽性率高達30%~42%。
對于NSCLC來說,年輕、女性、亞裔不吸煙的患者較易出現ALK基因突變;而從組織學亞型中,粘液型腺癌中出現的比例較大。肺鱗癌患者ALK融合基因突變概率很低,有報道說1400個肺鱗癌患者里ALK融合基因的發生率為1.3%,雖然絕對數量較小,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對于鱗癌患者也是可以做一下ALK檢測的,實際了解到的肺鱗癌病友中也存在ALK陽性并受益于ALK抑制劑的。
綜合來看,ALK基因融合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生率并不太高,但有相關研究證實,這一獨特分子亞型的患者在晚期NSCLC中實現了最長期的生存,>4年,ALK陽性患者可被稱為肺癌患者中的鉆石患者。
ALK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分子亞型,與其他驅動基因互相排斥,也就是說,如果有ALK突變,那么其他驅動基因的突變可能性比較小,當然也有例外。
大約10-13%的ALK融合陽性患者同時攜帶EGFR、KRAS、BRAF或MET突變基因,近年來也發現了EGFR和ALK雙突變共存型的患者。
對于ALK基因突變目前主要的檢測方法包括:
ALK基因FISH法、ALK融合變異RT-PCR法、ALK融合蛋白IHC法、顯色原位雜交(CISH)、NGS二代測序等。
檢測出ALK+(即:ALK陽性)的肺癌患者通常可以從ALK抑制劑治療中獲益。
簡單地講,ALK激酶抑制劑分為一、二、三代,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代:克唑替尼
二代:
①色瑞替尼(又稱:塞瑞替尼)
②阿來替尼(又稱艾樂替尼、阿雷替尼)
③布加替尼(AP26113)
三代:勞拉替尼(PF-3922)
研究中:ensartinib和repotrectinib
國內已獲批
國內已經獲批的是:克唑替尼、色瑞替尼、阿來替尼。
克唑替尼是第一個在國內獲批用于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ALK激酶抑制劑。
2018年NMPA(原CFDA)批準二代的ALK激酶抑制劑色瑞替尼用于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耐藥后的二線治療。
2018年NMPA(原CFDA)批準阿來替尼用于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包括一線及克唑替尼進展后的二線用藥。
國內暫未獲批
布加替尼(AP26113)是Ariad公司藥物,一種新型的ALK和EGFR雙重抑制劑,可強效抑制ALK的L1196M突變和EGFR的T790M突變,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
2016年ASCO會議上公布了ALTA研究結果(Brigatinib的II期研究),達到了設計目標。據悉將于今年上半年被FDA批準上市。
勞拉替尼(PF-3922)是輝瑞公司研發的第三代ALK抑制劑,可抑制克唑替尼耐藥的9種突變,具有較強的血腦屏障透過能力,入腦效果較強,特別適合對其他ALK耐藥的晚期NSCLC患者。
2016年ASCO會議上公布了該藥的I/II期臨床研究數據,確定的給藥方案為每日1次100mg,患者的總應答率為46%,3例實現完全應答,16例實現部分應答,中位PFS為11.4個月,另外還顯示出縮小轉移性的腦部腫瘤體積的效果。病友反映AP耐藥后3922不一定有效,主要優勢在于腦部控制不錯,但肺部控制不佳,尤其是胸水腹水的患者,主要可能是因為3922本身的兩大棘手副作用,一是外周水腫,二是會增加積液,更多的積液導致治療無效。可采用3922聯合貝伐或V靶點藥物來對抗,部分有效。
導致ALK-TKI產生耐藥的原因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ALK激酶域繼發性耐藥突變、ALK融合基因拷貝數擴增、旁路和下游通路的激活、上皮間充質轉化等。其中旁路和下游通路的激活,ALK通路和EGFR通路的活化突變有所相似。
就目前而言,對于ALK陽性的肺癌患者,按照指南推薦再考慮國內藥物可及性,通常首選治療方案為一代的ALK激酶抑制劑——克唑替尼。
如果一線使用克唑替尼后出現耐藥,根據耐藥機制的不同,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①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藥代動力學問題引起的,進展的主要原因是藥物暴露濃度不夠,對于這一部分患者在緩慢進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持續或增量使用克唑替尼,仍可能達到較好的疾病控制狀態。
②對于激酶域突變引起的耐藥,可以考慮換用二代/三代ALK抑制劑:阿來替尼、色瑞替尼、布加替尼、勞拉替尼(目前有部分觀點認為,一些克唑替尼耐藥并無ALK激酶域點突變的患者能從二代ALK抑制劑治療中獲益);對于旁路活化引起的耐藥可聯合相關的旁路抑制劑治療;對于一些不明機制的耐藥,也可考慮聯合化療。
二代的布加替尼是一種新型的ALK和EGFR雙重抑制劑,可強效抑制ALK的L1196M突變和EGFR的T790M突變。在國外已獲批克唑替尼耐藥的二線治療,因此可以作為一線克唑替尼耐藥后的參考。
此外,由于阿來替尼在國內已經獲批一線,同時得到多個指南推薦,所以一線治療的話,也可以考慮直接使用阿來替尼。2018 ASCO公布的ALEX研究數據表明,一線阿來替尼治療的mPFS(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34.8個月,而克唑替尼治療的mPFS為10.9個月,即相比一代ALK抑制劑,阿來替尼組的mPFS延長超過3倍。
根據該項研究主要研究者Alice Shaw教授的觀點:如果出現阿來替尼一線耐藥后,推薦序貫三代的勞拉替尼。
約50%阿來替尼耐藥的患者是因為已知的ALK酪氨酸激酶域的突變導致的,這些突變可能影響阿來替尼的結合。因為激酶域突變導致耐藥的患者,仍很大程度上會對其他的ALK抑制劑敏感,如新一代ALK 抑制劑勞拉替尼,幾乎對所有阿來替尼治療后出現耐藥突變的患者敏感。
此外,相比阿來替尼,勞拉替尼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更強。因此,對于阿來替尼耐藥的患者,勞拉替尼將會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相關研究表明第三代的勞拉替尼可抑制克唑替尼耐藥后的9種突變,對二代靶向藥耐藥后仍有較高的有效性。同時勞拉替尼也具有較強的血腦屏障透過能力,因此,可以作為其他ALK靶向耐藥后的保底藥物。
(本節內容源自網絡,僅供參考)
一代ALK激酶抑制劑
克唑替尼
生產廠家:輝瑞
價格:5.3萬元/盒
規格:250mg/粒,60粒/盒
用法用量:250mg 口服,每日2次(即:每天服2粒,1盒30天劑量)
二代ALK激酶抑制劑
色瑞替尼
生產廠家:諾華
價格:約8000美元/盒(折合人民幣約5萬元/盒)
規格:150mg/粒,50粒/盒
用法用量:450mg口服,每日1次,隨餐服用(即:每天服3粒)
阿來替尼
生產廠家:羅氏
價格:約5萬元/月
規格:150mg/粒
用法用量:一線300*2mg,bid(日本),隨餐口服
二線600*2mg,bid(美國),隨餐口服
布加替尼
生產廠家:阿瑞雅德(Ariad)
用法用量:90mg,qd起,有進展逐漸加量;T1151T、I1171N突變120mg起,G1202R突變180mg起;腦轉移患者需要達到180mg,病友實踐中有加量到240mg耐受的。
空腹給藥(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隨餐服用療效沒有顯著性差異。病友實踐反饋AP耐藥后有采用AP+184的方案,部分有效,但副作用巨大。胃溶膠囊。
三代ALK激酶抑制劑
勞拉替尼
生產廠家:輝瑞
用法用量:臨床劑量100mg,qd,病友實踐20-100mg,qd,加減量以5mg為宜,最低20mg起;G1202R突變75mg起,超過50mg副作用較大;空腹給藥(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腸溶膠囊。
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可入組)
實驗標題
X-396 用于克唑替尼耐藥ALK陽性NSCLC患者的II期研究
適應癥
ALK陽性NSCLC患者,既往接受克唑替尼持續治療后疾病進展
實驗目的
評價X-396膠囊在克唑替尼耐藥的ALK陽性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試驗信息
試驗分類: 安全性和有效性
試驗分期: II期
設計類型: 單臂試驗
隨機化: 非隨機化
盲法: 開放
試驗范圍: 國內試驗
目標入組人數:國內試驗144人
主要入選標準
1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SCLC)
2三級甲等醫院書面報告證實為ALK陽性
3既往接受克唑替尼持續治療后疾病進展(按照RECIST 1.1標準)
4性別:男女均可;年齡:≥18歲
5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體力狀態評分為0分-2分
6具有一定的器官系統功能(檢測前14天內未進行輸血或使用成分血),定義如下: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1.5×109/L ;血小板≥100×109/L ;血紅蛋白≥9 g/dL ;總膽紅素≤1.5倍正常上限 ;若無肝轉移,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2.5×ULN,肝轉移時,二者≤5×ULN ;肌酐≤1.5×ULN。若肌酐>1.5×ULN,以Cockcroft-Gault公式法計算得肌酐清除率≥50 mL/min,或測得24小時尿肌酐清除率≥50 mL/min,則患者仍然可以入選
7不需要使用類固醇或抗驚厥藥物治療的無癥狀CNS轉移
8患者必須有RECIST1.1標準可測量病灶
9除脫發外的藥物相關毒性反應均應緩解至2級或以下
Ensartinib(X-396)
X-396是由美國Xcovery研發的第二代ALK抑制劑,浙江貝達藥業獲得Ensartinib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所有權益。
2016年ASCO會議報道了Ensartinib II期臨床部分數據,研究結果表明,未用克唑替尼的患者總有效率為88%,PFS最長已經超過32個月,進展的一名患者為Met擴增。克唑替尼耐藥的患者總有效率為77%(10/13),PFS最長的為29個月。克唑替尼和色瑞替尼耐藥的患者總有效率為29%。
藥物服用方式:225mg,qd(II期臨床劑量),空腹給藥(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胃溶膠囊。
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可入組)
實驗標題
WX-0593片治療ALK/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II期臨床試
適應癥
克唑替尼耐藥的ALK陽性、或克唑替尼耐藥/未使用過克唑替尼的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實驗目的
主要目的:評價WX-0593片口服給藥在ALK或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次要目的:評價WX-0593片口服給藥在ALK或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觀察WX-0593片口服給藥在ALK或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藥代動力學特征。
試驗信息
試驗分類: 安全性和有效性
試驗分期: II期
設計類型: 單臂試驗
隨機化: 非隨機化
盲法: 開放
試驗范圍: 國內試驗
目標入組人數:國內試驗176人
主要入選標準
1年齡為18周歲及以上。
2性別:男女不限。
3ECOG 體能評分為0~2分。
4患者應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存在(RECIST 1.1);對于既往接受過放療的病灶,只有當該病灶放療后有明確的進展指征時,才可以被計為靶病灶。
5三級甲等醫院或中心實驗室經過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的ALK陽性或ROS1陽性的以下晚期NSCLC患者:既往經克唑替尼持續治療后疾病進展(按照RECIST 1.1標準)的ALK陽性NSCLC患者;經標準治療失敗后(包括既往經克唑替尼持續治療后疾病進展或不耐受、或化療失敗)的ROS1陽性NSCLC患者;不能接受化療的ROS1陽性NSCLC患者;因經濟原因無法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ROS1陽性NSCLC患者。
6患者應盡可能提供克唑替尼治療前、克唑替尼治療失敗后、研究藥物治療失敗后的活檢組織標本或存檔的腫瘤組織樣本。
7無腦轉移、或存在無癥狀性腦轉移,或有癥狀腦轉移經過治療穩定超過4周,并且已經停止全身性激素治療(劑量>10mg/天潑尼松或其他等療效激素)大于 2 周。
8器官的功能水平必須符合下列要求(獲得實驗室檢查前14天內不允許使用任何血液成分、細胞生長因子、升白藥、升血小板藥、糾正貧血藥):ANC≥1.5×109/L;PLT≥90×109/L;Hb≥90 g/L;TBIL≤1.5×ULN(吉伯特氏癥候群TBIL≤3.0×ULN且DBIL≤1.5×ULN);ALT和AST≤2.5×ULN;對于有肝轉移者,ALT和AST≤5×ULN;Cr≤1.5×ULN;LVEF≥50%。
9任何手術、所有既往放療(除外姑息性)/操作必須在開始研究藥物治療前至少4周已完成。姑息性放療必須在開始治療前48小時已完成。
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可入組)
實驗標題
LORLATINIB治療用于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
適應癥
未經治療的晚期ALK陽性NSCLC 患者
實驗目的
1. 在未經治療的晚期ALK陽性NSCLC 患者中證明Lorlatinib單藥治療(A組)在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優于克唑替尼單藥治療(B組)
2. 在未經治療的晚期ALK陽性NSCLC 患者中比較A組和B組的總生存期
3. 評價每個治療組的抗腫瘤活性
4. 評價每個治療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5. 評價每個治療組的患者報告結果
試驗信息
試驗分類:安全性和有效性
試驗分期:III期
設計類型:平行分組
隨機化:隨機化
盲法:開放
試驗范圍:國際多中心試驗
目標入組人數:總體280人, 中國20人
主要入選標準
1研究人群: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ALK 陽性 NSCLC 患者,通過 FDA 批準(在美國使用)和 CE(歐洲合格認證)認證(在美國以外使用)的 Ventana ALK (D5F3) CDx 測定確定 ALK 狀態
2腫瘤要求:根據RECIST 1.1 版,至少 1 個顱外可測量靶病變,且沒有經過放療。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允許 CNS 轉移:1.無癥狀:目前不需要皮質類固醇治療或劑量穩定或劑量減少 ≤ 10 mg QD 潑尼松或等效藥物;或2.過去診斷,已經完成治療,隨機分組前放射治療或手術的急性影響完全恢復,針對這些轉移的皮質類固醇治療至少已經停止 4 周,且神經系統穩定;或3.MRI(磁共振成像)上顯示軟腦膜疾病(LMD)或癌性腦膜炎(CM),或有基線 CSF 陽性細胞學。
3組織要求:所有患者必須在隨機分組前提供并采集存檔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組織樣本。如果沒有存檔組織,必須進行強制性重新獲取活檢。
4沒有既往系統性NSCLC治療,包括分子靶向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免疫治療或化療。如果隨機分組前12個月以上完成,允許輔助/新輔助 NSCLC 治療
5年齡≥18 歲
參加臨床試驗需提供資料:病理檢查報告,CT/MRI報告單,出院記錄(或門診記錄),查血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