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醫麥客 eMedClub/--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WHO將正式成立全球人類基因編輯管理和監督標準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制定和監督基因編輯技術全球標準!
(圖片來源:WHO)
基因編輯距離標準化還有多遠?
委員會將審查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相關的科學、倫理、社會以及法律挑戰等問題,就此明確適當的治理機制,并提出相關意見及合理的整改建議。
(圖片來源:WHO)
為審查當前形勢,委員會將于3月18日至19日在日內瓦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并商定此后12-18個月的詳細工作計劃。委員會將在公開征求成員意見后正式成立組建。委員會小組成員將以獨立的個人身份任職,以代表廣泛的專業學科知識以及真實的臨床科研經驗。
委員會專家名單(圖片來源:WHO)
在WHO所公布的委員會專家名單,小編還發現了中國科研學者翟曉梅教授的身影。
翟曉梅教授
翟曉梅,生命倫理學專家,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文學院院長、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美國海斯廷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
其主要研究方向為生命倫理學和衛生政策倫理學。
目前任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倫理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醫藥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人文素質和社會科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命倫理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倫理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艾滋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遺傳學會倫理委員會委員等社會兼職。國際《Bioethics》雜志審稿專家;《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與哲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中華醫學信息導報》等雜志編委。
以審慎的態度做基因編輯技術轉化
隨著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著手對自身遺傳密碼進行“修改”甚至“書寫”。這對于生命科學,是一場革命。
近年來基因編輯領域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2013年,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后,其研究和應用轉化的熱度獲得了進一步提升。
基因編輯為基因遺傳疾病和癌癥患者提供了巨大的治療潛能!國內外公司紛紛布局,共同躋身于這場“基因革命”的浪潮之中。目前,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時期,預計在短期內就可落地轉化并能夠提供實際效益。
從技術層面來看,CRISPR掀起全球實驗室的熱潮不是沒有理由的,它被公認為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非常便宜和簡單:
可能只需75美元和幾個小時,而在過去,基因編輯可能需要花費數千美元、數周或數月;
非常精確:
脫靶效率較低;
非常有效:
對所嘗試過的每一種生物都有效。
如果從前它只是一個基因剪貼板,那現在幾乎能稱得上是基因編輯界的魔剪!CRISPR/Cas引爆了全方位的技術突破,毋庸置疑將生命科學帶來進了新紀元!
當然,現階段,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還處于研究初期階段,在基因治療上的應用,尚且需穩步推進,為數不多的臨床試驗可以提供珍貴的數據。進一步來說,脫靶效應等安全風險也確實圍繞著整個領域,倫理問題也必須認真嚴肅對待!
(圖片來源: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