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是課程的目標
情感是新課程“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教學所追求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課程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情感的培養,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情感的培養也是多方面的,學習一門學科,要培養對學科的情感,學習一部分內容,要培養對學習內容的情感,掌握方法的同時也要培養對學習方法的情感,除此之外,還有對教師的情感,對學習活動本身的情感,對學校的情感等。
情感的流失是傳統教育教學的一大問題。《人民教育》2001年第10期曾發表曉諭的文章《教育如何面對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其中寫道:“學校是伴隨絕大多數人長大成人的一個重要的空間。多少年來,我們努力使它成為學生的樂園。但是,建立在1.6萬余學生樣本基礎上的調查卻表明,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學生一年比一年更加不喜歡學校環境和學習活動。有58.9%的學生選擇‘假如我可以不上學的話,我會不去上學的’。這說明已有近2/3的學生對學校的生活缺乏情感或失去興趣。
我在高三學生中調查發現有一種很令人費解的現象,一些在某一學科領域學習優秀,很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當被問及將來是否愿意報考大學的這一專業或將來從事這一專業的研究時,相當一部分的回答是否定的。這是專業的流失,缺乏的是專業的情感。
我經調查發現有些教師,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就讓學生就對其所教的學科失去了興趣,甚至對教師本人也缺乏情感。
不能培養健全情感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不能培養學生健全情感的教學是有缺陷的教學,情感是新課程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情感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貫徹和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不僅需要對理念本身的深刻把握,也需要實踐的創新與情感的投入。
二、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物理課中,要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思考。
1、在教學內容上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要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首先就要增強學生學好高中物理課的自信。和初中相比,高中物理課無論在知識深度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應該讓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和領悟的過程,不要把過高過難的物理問題“一次到位”地擺在學生的面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物理課,除了繼續讓學生“品嘗”它的趣味之外,在教學內容上,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自然界的和諧與奇妙,欣賞科學的優美、體會科學規律的簡潔性和普適性,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應該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科學的價值觀,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善于改變與事實、證據不一致的自我判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傳聞,把實驗作為檢驗某種學說的最終標準。
例如我在舉行小型辯論會討論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和“力與運動的關系”的不同觀點。學生討論得非常積極而且頗有深度,他們被伽利略的這種對科學信念的無限執著所感動,為伽利略晚年遭遇的種種迫害和痛苦而惋惜。其實在科學的發展史上,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有了科學的獻身精神,不怕艱辛,孜孜不倦的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崎嶇小路上不畏勞苦、勇敢前進,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也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科學本身不迷信權威。物理教學中通過科學知識、技能的積累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世界及周邊事物的科學認識,培養對科學的情感,形成科學價值觀,孕育科學精神。
2、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積極的學習環境,把物理學習看成是學生進行自我塑造的過程,而不是物理競技場上的比賽。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使其在獲取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探究物理規律、歸納物理方法等方面獲得具體的成果,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愉悅。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精神的極好過程 。應該讓學生在實驗中深深地感悟到嚴謹和實事求是的必要性。
例如在“探索彈簧的彈力和伸長關系”的實驗中,我作了適當改進,要求學生先大膽猜想:彈簧的彈力可能跟那些因素有關?然后同組成員交流合作,設計實驗方案操作處理實驗數據討論得出結論。通過此例使學生認識:科學研究需要嚴謹、一絲不茍的作風,提出問題需要大膽的想象,大膽探索,解決問題更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通過反復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勵學生敢想,敢于提出問題。一個好的學生不僅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能夠發現問題。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與探究,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因素,是養成學生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感性基礎。
在高中物理課的教學設計中,應該為學生提供獨立進行觀察、調查、制作和實驗的機會。在這些活動中,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樂于獨立地了解、分析、解決物理問題,而且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發表獨到的見解。至于見解的正確性,不必苛求。
在物理教學中要善于引入小組學習的活動方式。小組學習營造了活躍、寬松的氛圍,為學生動手實驗、言語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每個參與者的智慧都被集體所共享,協同工作的價值得到體驗,團隊作風得到發揚,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協同意識與合作精神。
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這一章時,我在全班組織一次活動,要求學生研究討論以下5個問題:
1、根據所學物理知識解釋人造衛星能環繞地球運動的原理。
2、三個宇宙速度的意義?能否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推導出三個宇宙速度?
3、火箭的工作原理。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著名型號的火箭,主要性能是什么?
4、通過資料查詢,了解人造衛星有哪些主要用途?嘗試對人造衛星進行分類。
5、通過資料查詢,了解我國研制人造衛星的歷程,取得的主要成就。
要求每位學生選擇其中的1個課題進行研究,也可以是課題下自定的一個子課題,寫出科學報告,或者做成Powerpoint投影幻燈片。
組織班級討論會,讓各位同學就自己準備的材料發言,不同的意見可以爭論;還可以就此在班級出一次壁報,公布觀點、展開討論。
組織5人評議小組,嘗試對小論文和活動做簡單評估。
此案例要學生通過資料查詢衛星、火箭及我國衛星的發展史等方面的資料,在查詢過程中,要用到書面查詢、上網查詢、訪問等方法,突出了過程與方法;案例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的熱愛、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精神。
本按例的評價形式是開放的,活動的過程是自主的。特別是評議小組的成員,通過參與評價過程,將會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也會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語言的表達與交流將會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流合作精神。
三、在教學內容上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
把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物理知識與應用技術、人文學科相結合,能使學生獲得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廣泛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家庭中的物理、旅途中的物理、游樂場中的物理、運動場中的物理等等,各種場合下學生熟知的事例都融合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
例如我以本地區生產的小商品,列舉與小商品有關的物理問題并把實物帶進課堂,學生會感到非常親切,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學生成長和解決復雜問題和抽象現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物理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方法的同時更應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而學生科學素養是否真正提高,最終會通過他們的行為方式和科學習慣的養成表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調查、問卷、訪談等多種方式對學生作出評價。當今是科學和技術的世界,人類的未來極大地取決于人們應用科技的程度,進而取決于人們所受教育的有效程度。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少數人培養成科學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具有科學素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