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慧 指導 | 喬公子
夜讀日思 | 第789篇原創
生活中有些東西不一定是必需品,但我們卻一心想得到。可是,真正擁有之后,新鮮感消失,不久就被我們束之高閣。
經歷過如獲至寶的喜悅,必將鄙棄如糟糠直至漠視,可惜了。
回眸處,你會發現,無用的物品越堆越多,情感的塵垢越積越濃。生活也開始變得繁冗復雜,再也輕松不起來。
唯有斷舍離,才能令我們刪繁就簡,內心澄明。
想把許久不用的東西丟掉,可總是舍不得,總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
不斷地買新東西,怎么都停不了手……新時代人們的價值觀,總是以擁有多少物品來衡量,可擁有的越多時,內心也會變得擁擠,這樣人生逐漸失去從容和悠閑,因此將這些過剩的物品在源頭上停止,才會使內心逐漸放下執念,這就是斷舍離。最早“斷舍離”理念來自于《道德經》第84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在我們的生命中,擁有多少的物品是合適的呢?那么究竟該擁有多少的物質能跟自己的生活生命平衡呢?這個問題對于很多人來說,對于自己重要的東西,品質和數量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這個問題不要去問別人,因為你所得到的答案都是別人的標準,是別人的價值觀。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一個去華而存普的過程,都是洞察自己,勇敢做減法,你只有學會了斷舍離,才能達到物質與需求的平衡、外在與內心的和諧。離=離開,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這是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在她的暢銷書《斷舍離》中推出的概念。“斷舍離”作為時尚新詞,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斷舍離”也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先從改變你的衣柜做起吧,把自己的衣柜看成是自己的專屬服裝店,每天打開衣柜的時候,就像衣服在服裝店里一樣,懷著買自己喜歡的衣服的心情,如果里面是亂糟糟的,你也不想在里面買衣服了,對吧?所以不僅是衣柜,家里的很多區域都可以用到這個方法,只留下自己喜歡的東西。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提到了自己處理物品的方式,要對物品說“謝謝”“對不起”“請原諒”,在你與物品相處的過程中,如果做到充分使用并且樂在其中,那么就要說一聲“謝謝”,如果沒能使物品物盡其用,那么只能說一句“對不起”,當你說對不起的時候,就是你和物品說分別的時候了,無論什么事物都終將離我們而去,這是物品的宿命,也是我們的宿命。當一個人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名望上獲得了很多的同時,也會失去了很多,你會發現所謂的擁有,慢慢會讓自己疲憊不堪。只有放清楚物質和自己關系,學會了踐行斷舍離,才會讓自己的心靈和心情得到非常好的松弛和排毒,同時在處理這個過程中,得到對自己更深的認知。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參透“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不屬于自己的,我們舍棄它。只有舍棄一段錯誤的緣份,才能真正擁有一世雋永的良緣。
求而不得,此情難續。不求便得,此情可長。
斷舍離,無論對于物品還是感情,皆如是。斷舍離,你的人生需要做減法。如果感情上還算豐潤,那么,就從有形的物開始吧。
在即將來到的這個“五一”小長假,讓我們從清理家里的物品開始吧,只留下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放下“多就是好”執念,擁有清簡的舒適,內心的從容,重獲愉悅的新生,現在,就行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