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一家逝去的書店。
如果你們恰好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
——海蓮·漢芙
開卷八分鐘—《查令十字街84號》
查令十字街84號
開卷八分鐘節目文稿
講述 | 梁文道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你要找一個最適合逛書店的城市,倫敦絕對在這個名單的前三位。
而如果你要是去倫敦去逛書店的話,你多半會去查令十字路,因為這條路上面新書店、舊書店皆是鄰比,而且各有特色。
跟我們常??吹降膭e的地方的書店不一樣,尤其像現在我們國家,有時候你去一些書店你會發現,每家書店賣的書差不多。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大家的規矩都一樣,一個書上了架上面,幾個月賣不去,半年、一年、兩年賣不去就得下去了。
但是在這里你會看到一些書店,它很堅持自己的一個風格,我就是喜歡這本書,50年沒人買,我還是要把它放在架上。
而到了查令十字路之后呢,你會發現有一家酒吧,是84號。那么這個酒吧上面有塊牌子,這個牌子就會寫著這里就是當年有名的查令十字路84號書店的原址。
那個書店已經不在了,現在變成這個酒吧,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的全世界而來的書迷到了那個地點,要前面拍照留念。
為什么原來那家書店那么有名?那是家很偉大、很了不起的書店嗎?像莎士比亞書店一樣嗎?不是的。它之所以有名全靠一本書,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查令十字路84號》。
這本書的作者海蓮·漢芙,在美國其實只能算是第二流的作者,一生大半時間都在編寫歷史教材、教科書,或者是幫美國的電視,幫好萊塢寫劇本等等。
寫一些東西不怎么樣?而且這人也比較窮苦、潦倒,可是就因為她出版了這本書,她的名字被永遠記住下來,也因為這本書,這家原來并不算太特別的書店也被永遠記住了。
這本書其實是本本書信集。這里面就是身在紐約的海蓮·漢芙,從1949年一直到1969年,這20年間跟查令十字路84號這家小書店之間的書信往來。
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劇照(下同)
她為什么會有這個書信往來?是因為她跟他們定書。本來紐約就有很多書店,但是深深愛上英國文學,而覺得美國文化很低級,甚至包括自己干的電視那個行當很低級的。
海蓮漢芙一直很崇拜英國,她認為只有在英國才能買到好書,她痛恨當時紐約那些書店,她覺得它們非常庸俗,非常無聊,所以她去跟這家書店,而且這是家舊書店叫做Marks&Co.Booksellers,跟他們是去買書,然后就有這樣的書信往來。
這個書信往來為什么會那么迷人的結成這么一本小書,后來還拍成電影呢?是因為這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
比如說剛開始通信的時候,英國在戰后物資很緊張,采取分配制度,也就是說每家每年分到的雞蛋、火腿、罐頭都是很有限的,不是你沒錢,就是你有錢你也買不起。
所以這個海蓮·漢芙她很同情這家書店店員的處境,常常給他們寄罐頭,寄雞蛋,或者透過郵政服務,從歐洲別的地方寄過去給他們。
書店的人收到這些罐頭、雞蛋、火腿什么的,都嚇傻了,說“好久沒見過肉了,為什么一個顧客會對我們那么好呢?”。
海蓮·漢芙就說“你們賣書給我,你們難道對我不是比我對你們還要慷慨,還要了不起?”。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邊的愛書人互相通信,起初她一直通信的對象就是這書店的經理,叫弗蘭克·德爾,那么后來變成了弗蘭克·德爾的老婆,他的孩子,書店的老板,甚至書店的鄰居,都加入這個通信里面,變成一段因書而起的奇妙的緣分。
最特別的是,這個作者一生從來沒有踏上過這家書店,能夠看著這個書店跟她通信的人。
而且跟她通信的這個主角,弗蘭克·德爾后來也去世了,所以這本通信集有喜悅,有微笑,有充滿文學跟書的愛,跟一些很漂亮的一些的記載,一些的思考,但是也帶著淡淡的憂傷。
我現在先給大家看一下,這里面我們的海蓮·漢芙她的一些特色。
她是一個典型的一個美國的一個女子,寫東西非常的直接。
但是她迷上這家書店是她朋友給她去倫敦看過,描述給她說“哎呀,親愛的,這是一間活脫脫從迪根斯書里面蹦出來的可愛鋪子,如果讓你見到了,不愛死才怪,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崇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盡放光芒”。
在書里我們看到,她怎么樣去給對方通信呢?她會罵法蘭克·鐸爾,就是對英國那個書店的經理,跟他說,看到你們竟然忍心把一本古書拆出來那些紙,用來當包書的紙,這不是很不像話嗎?結果后來到了這個鐸爾要回信給她解釋說那本書是早就散掉的,我們也沒辦法。
后來她又罵這幫人,因為這幫書店店員感激她,給她送了一本書當圣誕禮物,而且上面還寫了一張卡片。
她說“你們另外寫一張卡片,而不直接體現在蝴蝶頁上,我真希望你們不要這樣過分拘謹,如果我猜的沒錯,這一定是你們書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們擔心一旦寫了字在書上,將會折損它的價值,差矣,你們如果能這么做,不僅對我而言,對未來的書主都增添了無可估算的價值,因為那種我愛惜、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凄泣于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她又說到一些怪癖,你看這個海蓮·漢芙是二流的作者,但她是一流的愛書人。她這么講,她說“我從來不買沒有讀過的書”,就換句話說,我買的書一定是我把它讀過,讀過還要買來干嗎?
她的形容是這樣的,“否則不就像買了一件沒試穿過的衣服同樣的下場嗎?”,她是這樣子來形容的。
至于這個法蘭克·鐸爾,他是個典型的英國書店人的那種感覺,就有點拘謹,但是有點幽默,非常的有意思。
比如說這里面,他第一封給她的信就說到“這位親愛的小姐,我們能夠滿足您三分之二的要求,解決您三分之二的困惑,那些為您要的書,我們能夠找到三分之二”。
那后來這里面這個法蘭克·鐸爾后來在一個電影里就是《查令十字路94號》,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這位老牌英國演員去飾演,我覺得是惟妙惟肖,演繹出那種書店店員該有的那種博學,溫文爾雅,有一點拘謹,但是有一點冷嘲熱諷的幽默。
我真的認為,我應該向所有明智的女士們提出一個很謙卑而且大膽的建議,與其選擇一個富翁,不如選擇像這樣一個書店的店員。
或許他不是很有錢,但是你想象在那樣的環境底下,或許他們會點一根煙,或許有一個水壺的水正在開著,因為要煮咖啡,然后你看到他正在那里優雅的跟客人談論著比如說最近進了哪一本狄更斯的絕版的好書。
轉載:微信后臺回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