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情人節,有種說法。當初,瓦倫丁被投入監獄,治好了典獄長女兒的眼睛,從此那姑娘就愛上了他。公元270年2月14日,瓦倫丁被亂棍打死殉道了,他的祭日2月14就是圣瓦倫丁節=情人節……我覺得這個故事很邪性。它是想說愛情只存在于盲目的姑娘心中?還是想說棒打鴛鴦才是這個節日的精髓?”推銷員開門見山。
“您這說得稍微有點……極端吧。”顧客擦了擦汗。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嘛。”推銷員說。
“那,后來,為什么2月14日情人節又變成現在這樣了呢?”顧客問。
推銷員點點頭:“問得好……原因嘛有好多。比如,這可以是圣誕節之后,又一個購物高峰:男生得買玫瑰吧?女生得買巧克力吧?沒伴兒的得買好多零食吃掉吧?其次,大家都剛經過冬天,養得膘肥體健,缺乏運動,身心都很上火,需要這么個機會,稍微動彈一下。最后呢,大多數人要么在過年假,要么在放寒假,閑啊!”
“呃……”顧客搖搖頭,“總覺得你把情人節太商業化了,搞得一點都不美好。”
“大多數商業模式都是為了粉飾人世間的不美好嘛。比如,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要推出一些新的服務了。總有許多人要單身過情人節的,對吧?但每個人都有過情人節需求的,對吧?所以,我們有許多款情人節特別訂制服務。”推銷員說。
“您給說說看?”顧客小心翼翼地問。
“暗戀表白款。情人節當天,會有一個曖昧許久的對象向你表白。這一般適合愛幻想、悶騷、純真的顧客。”
“鴛夢重溫款。你的舊愛會忽然電話你說,他/她正在你所在城市的機場/酒店/咖啡廳,正待見你一面。這一般適合于懷舊、癡情、溫柔的顧客。”
“突然襲擊款。你的異地戀對象或其他出你意外的誰,會忽然出現在你面前,用極富煽動性的方式陪你度過一個火辣的情人節。這適合喜歡冒險、熱愛驚喜的顧客。”
“溫情脈脈款。你的現有伴侶會按部就班備好花、甜食、雪茄、你久已心儀的手表、配飾、唱片,訂好晚餐、酒、電影票或劇院門票。這適合本分、溫和的顧客。”
“一見鐘情款。你可能在工作或其他場合偶遇某個對象,發現他/她符合你的一切標準,然后你倆一見鐘情,在你還在躊躇是否表達前,對方會搶先邀請你去晚餐。這適合浪漫、富有想像力的顧客。”
“……”
“……”
“……”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我們沒有的!提供服務的都有專業素質,能保證你在身心上都受到愛情的沐浴!”推銷員說。
“……我總覺得這個像在找一夜情。”顧客搖搖頭。
“你錯了,我們提供的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撫慰。每個人都需要愛情。可愛情又是什么呢?不就是通過一些對方的細節反饋,達成一種‘對方關懷我,需要我,渴望我’的心理暗示嗎?您需要的,就是對孤獨的慰藉,對自我價值的確認,對往昔的追撫,類似這些瞬間感受。訂購一份情人節服務吧,保證您得到這一切!”
推銷員又賣出去一份情人節服務,喝口茶的功夫,他接到了個短信。
“今天打算怎么過?”前女友A問。
“陪女朋友。”推銷員答。
“不想見我嗎?”
“見面的話,一開始都會覺得不錯,但久了會覺得不對勁。感情嘛,過去了顯得美好,是因為我們一般只記住得不到的。何況許多人分手了還想前任,主要是為了確認‘我還是否在被愛著’。越想越麻煩,所以算啦!何況,喂,你不是誰給我訂制的情人節服務吧?我可不想空歡喜一場。”
“今天打算怎么過?”曖昧對象B問。
“陪女朋友。”推銷員答。
“不想見我嗎?”
“該在一起的話,早在一起了。曖昧太久,說明彼此求的就是個進可攻退可守;但時間一長,就熟得不太好意思了。關系一變化,以后反而頭疼。算啦。何況,喂,你不是誰給我訂制的情人節服務吧?我可不想空歡喜一場。”
“我到你那里了喲,出來喝酒嗎?”異性朋友C問。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喝酒……”推銷員回答。
“不出來見個面什么的嗎?明天我就走了。”
“不了吧。感覺總有點怪。太突然了,事出反常必有妖。何況,喂,你不是誰給我訂制的情人節服務吧?我可不想空歡喜一場。”
“雖然只見過你一次,但我一直很喜歡你。”美麗的、高挑的、富有的、年輕的姑娘X在電話里說,“我還有半小時能到你那里。想和你在一起。”
“但我們還沒在一起生活過呀。”推銷員一本正經地說,“兩個人在一起,可能產生各種齟齬。據說愛情可以彌補一切,但并不意味著齟齬和矛盾就不存在了。和另一個人長久相處,不只是找個伴,而是接受一整套生活狀態。我不太想改變這種生活狀態了。最重要的是……你這個一聽就知道是情人節訂制服務吧!!敬業點啊姑娘!!”
黃昏時分,推銷員接了女友下班,回家,吃飯,說起這一切。
“你是不是有點太緊張啦?難道每個表白都是訂制服務?”
“可能是職業病。”推銷員搖搖頭,“覺得每個表白背后,都是情人節商業在操縱。”
“如果你不是單身的話,現在你這么拒絕掉一堆,就會被人嘲笑說靠實力單身啦。”
“但我不是單身呀,所以也不怕失去什么,因為我已經有愛情了。”推銷員說。
“你那么愛我嗎?”
“很喜歡現在的感覺,不想改變生活狀態。如果這就是愛的話,那就是吧。”
“就,也不想試一試其他愛情的可能了?”
“我賣了那么多服務,發現人需要的愛,其實沒那么多。大多數時候人需要他人表現出愛慕來,更像是希望就此確認自己的狀態,需要他人認可自己的魅力,需要他人的呵護。但認可之后的漫長相處,就是另一回事了。”推銷員說。
“啥意思?”
“意思是,無論通過什么情景、節日、禮物和慶祝,愛情是確認不完的,安全感只能來自自己。”推銷員說。
“比如說?”
“比如說,我們在一起五年了。但如果我多疑的話,也可以說,是有人訂制了這么個服務,讓你出現在我面前。因為有五年的時間,我總會放松下心情,然后認真愛上你,然后被你騙了?又或者說,其實我也只是在給你提供情人節訂制服務,通過描述一種只想跟你在一起的幻覺,讓你得到愛情的安全感?”
“你賣訂制服務賣太多啦。”女友說。
“當然反過來說,要制造情景也是人的正常需求。”推銷員說。“我覺得,許多時候,愛情就是情景、體驗與彼此的自我暗示融匯的。畢竟,沒多少感情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彼此天長地久。大多數愛情的雙方,都沒抱著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只是因為孤單而在一起,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久了。所以每個人都渴望愛情里有點儀式感,通過禮物、歡聚、浪漫情景之類,都是為了讓雙方在某一瞬間真覺得愛上了彼此,或者多年之后想起來,覺得那是一段美好關系的開始,或某個經歷過也不會后悔的夜晚。當然啦,因為每個人骨子里對此多少都有些渴望,所以許多不喜歡情人節的人,也并不是鄙夷愛情,只是相信有比節日慶祝更美好的時刻,更真誠的感情。只是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沒法太認真地這么說而已。只要那一時刻覺得是愛了,那就是愛了,就像小姑娘的火柴似的,別管最后怎么樣,那一會兒的溫暖,就能撐我們走很遠。只要覺得在愛情里,就是在愛情里了。”
“說人話。”女友說。
“咱們還是不要胡思亂想,就好好繼續過日子吧!”推銷員說。
大家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