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古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初名都虛庵。葛洪升仙后,改建為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后歷代均有修葺。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
沖虛古觀內有殿宇六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元辰殿和葛仙殿。黃大仙殿內供奉葛洪的弟子黃野人。黃野人為廣東東莞人,隨葛洪在羅浮山煉丹修道。一日外出回來,葛洪已經升仙,只留下丹藥一粒,他服后成為地行仙,常在人世,為百姓治病,后人尊為“黃大仙”。
三清寶殿是主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殿內主供三清尊神,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四位真君陪祀。兩側又分別設有精致神龕,東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個殿堂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沖虛古觀內如今還有葛洪的許多遺跡。其中葛仙殿后有葛洪建造的丹灶。丹灶旁原有蘇東坡書“葛洪丹灶”四字,已泯滅。現在所刻的“稚川丹灶”四字乃是清乾隆年間廣東提學吳鴻重題。觀內還有一個八角形的水池,是葛洪的“洗藥池”。據載,葛洪時常為民采藥,這池便是他洗藥草的地方。最神奇的是觀內的“長生井”,據說是葛洪煉丹時取水所用。這口井長年不枯,井水能治病,昔日名曰“神仙水”。有首古詩贊道:“傳聞地獻寶,靈液出鳳草。每日汲三升,何必安期 棗?”意思是經常飲用此水,可保長生,因此留下了一斗米換一斗水的傳說。這是沖虛古觀“三奇”之一。另外二奇分別是:沖虛古觀主殿三清殿周圍大樹環繞,屋頂卻無落葉;觀內無蜘蛛結網。此“三奇”至今仍吸引著不少人去探究謎底。
沖虛古觀前有一石橋,名為會仙橋,相傳為蘇東坡所建。北宋年間,他被貶到惠州,一日游羅浮山,歸途中行至橋前,橋木折斷,正在無可奈何之際,一位老翁出現了,并用毛竹片刻間搭建起來一座橋。當蘇東坡向老翁致謝時,老翁已不復見,于是東坡在此修“會仙橋”。蘇東坡是非常敬仰葛洪的,他被貶惠州后,在羅浮山修建了東坡山房,并在給兒子蘇過的一首詩中寫道:“東坡之師抱樸老,真契蚤已交前生。”
沖虛古觀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歷史,歷經十余朝代的變遷。時至今日,國泰民安,人民政府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文物古跡,發展羅浮山風景游覽區,于一九八五年夏撥款維修,蒙香港園玄學院、道教界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贊助,經數月精工修繕,使千年古觀殿宇壯麗,重現洞天勝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