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治療師:
我的職稱考試又失敗了,工作多年,職業晉升卻依舊遙遙無期,以至于領導隨口說的一句話就常常會讓我陷入焦慮。事業不得志,家庭生活也同樣不省心。我與妻子總是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吵,有次她甚至因為我沒發現她新做的發型而大鬧一場。
或許是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現在我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焦慮不堪。糟糕的天氣、冗長的會議、他人的無意抱怨,都能讓我覺得現實為何總是這般不如意,而且想到未來也覺得看不到希望。我應該看什么書才能從焦慮中解脫呢?
——憂心忡忡的小焦
本期治療師
六神磊磊
著名作家、自媒體人
創建自媒體大號“六神磊磊讀金庸”,著有《六神磊磊讀唐詩》等
治療書單:哈謝克《好兵帥克歷險記》
輔助詩單:杜甫《春望》、孟郊《登科后》、王維《終南別業》、白居易《問劉十九》
(六神磊磊/文字,曹園/整理)
有時,焦慮是一種偉大的情感。
它源自無力和束縛,但你可以從唐詩和小說中得到慰藉。
小焦:你好!
在我的印象中,焦慮的唐代詩人也不少,比如孟郊。他一直為他的科舉不中而糾結痛苦。他說,“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嘆命》),“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落第》),都是負能量滿滿的句子。
從孟郊寫詩的題目看,《落第》《再下第》《嘆命》,屢試不第都成了他的心病。但也正因如此,你才能理解后來他在《登科后》中的那種狂喜: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在抒發焦慮感的唐詩中,杜甫的很多詩都令我印象深刻。他的《諸將》:“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那是憂國;他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那是憂民。
所有唐詩里,給我印象最深的焦慮是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我覺得詩歌史上最感人、最打動人心的焦慮,就是這首五言律詩里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杜甫卻只能表達自己的憂愁焦灼。
焦慮可謂是文藝青年們的職業病
我們都認為,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有時候,焦慮是一種偉大的情感。我看過一篇文章,據說在日本有一個調查顯示,影響最大、最流行的唐代詩人是白居易,但最受歡迎、最深入人心的詩句卻是杜甫的這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實,唐代詩人的焦慮和現代人的焦慮兩者是近似的,都有共性可言,因為人性都是相通的。你的焦慮可能來自于一種無力感。比如,你讓我背誦一百首詩,我不會焦慮。但你要我背誦一千首詩,我做不到,就肯定會焦慮。
還有一種焦慮是因為自己被束縛了,不能伸展。一是事業不能伸展,二是個性不能伸展。杜甫就是這樣,他曾因被視作“房琯之黨”,由左拾遺貶去做華州司功參軍。到華州后,杜甫做得很不爽,文件堆得很高,天氣又熱,他愁得大喊大叫,就是因為事業和個性兩方面都無法伸展。
唐詩里的雞湯也很厲害,你可以找到很多舒緩焦慮感,并讓人獲得慰藉的詩句。比如,王維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窮的地方也會有云起,行了一會兒,可以坐上一坐。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能飲也可,不能也可,天欲雪,是不是就愁云慘霧了呢?并沒有。
有關治療焦慮的書,我建議你可以讀讀《好兵帥克歷險記》。這是捷克作家哈謝克創作的一部長篇政治小說,但我們可以不把它當政治小說來看。這本書講的是奧匈帝國一個名為帥克的普通士兵,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為主要情節。
帥克這個人從不焦慮,他能夠以一種滑稽搞笑的心態面對一切壓力,而且他還有一個本事——隨波逐流、順水推舟,把問題化解過去。他愿意把別人給他的一切都當作善意,不管你夸他、尊敬他,還是貶低他、笑話他、折騰他,甚至給他灌腸,他也不會想不開、過不去。(這有點像金庸《俠客行》里忠厚老實、性情溫和的主人公石破天。)
2009年烏克蘭制作的動畫版《好兵帥克》
《好兵帥克歷險記》里,葛朗士坦大夫對帥克風濕病的療法是:絕對的飲食控制,每天洗胃兩遍,灌腸一次。帥克表現得很能吃苦,他對那個給他灌腸的助手說:“別憐惜我,別忘記你曾經宣誓效忠皇上。即使是你自己的爸爸或者兄弟躺在這里,你也得照樣給他灌,一點情也別留。記住,奧地利全靠灌腸才能穩如磐石,勝利必屬于我們。”
雖然后來哈謝克沒有把這本書寫完,但我覺得結局不會太差。
當然,我們不能全照搬帥克的做法,不可能說別人叫你灌腸你就去灌,拿這個來搞笑。但是,我們看了書之后可以笑一笑,會感到輕松一點,不再那么緊繃。你可能還會發現,原來有些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嚴重,放松心情,用一種幽默的態度去對待它,說不定你能應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