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什么?千年之問,答案不一。
《易經》是一本既古老又神秘、既復雜又易懂的古書。它是群經之首。這是客氣的說法,其實它應該是群經之始,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易經》?《易經》是誰寫的?我們學習《易經》能夠得到什么?如此等等,值得我們探討。
用通俗的話說,《易經》就是掌握周天事物變化規律的一件法寶,是中華文化之根,大道之源。何為易?日月變化為易,世事變遷為易,返樸歸真為易。何為經?記載重要內容的典籍為經。唐代宰相虞世南曾言:“不知易,不可為將相”。唐代高道孫思邈真人曾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由此可見,《易經》在中國的古代政治和中國養生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學界普遍認為《易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包含象、數、義、占四大部分。
那么,《易經》是誰寫的呢?一句話,人更三世,事立三古?!兑捉洝肥侨徊煌瑫r期的古圣人集體所作。哪三位圣人呢?上古時代的伏羲,中古時期的周文王周公父子,近古時期的孔子。上古時代的伏羲在7500年前。那時沒有文字,所以《易經》又叫無字天書。伏羲一劃開天。這一劃就是現代科學所說的宇宙爆炸形成的萬事萬物。一劃開天,就出現了陰陽。一長橫就是陽,兩段短橫就是陰。陰和陽爻三組組成一個卦象。什么是卦呢?就是掛起來。鏡子也好,相片也好,讓人看的。這就是卦。伏羲把天看作陽,把地看作陰,然后看見水、火、山、澤、風、雷,對應了八卦里的乾、坤、坎、離、艮、兌、巽、震。這就是《易經》里非常重要的八個密碼,又叫先天八卦。這八個符號實際上已經將天地宇宙間的事物進行了系統分類。其引申的卦象遠不是最開始的天地山川水火風雷等自然物象,實則無所不包,萬類紛然,盡在其中。如乾象,乾為天、為君、為王、為圣人、為君子、為祖考、為神、為仙、為祖師、為師父、為金、為門、為首、為中樞、為剛、為道、為宗、為福等等。每個卦象都有相應的天干地支和相應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其中,五行代表宇宙之間的五種能量。五種能量之間會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生克問題中,還要考慮陰陽。比方說火克金,陽火是直接把金熔化了,而陰火可以把金煉成灼灼生輝的金飾品。再比如金克木。一塊木就是一節木頭,只有經過精雕細琢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所以不能簡單地看《易經》所說的方法。一定要有《易經》的思維方式看世界,用《易經》的智慧指導我們工作生活。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天干地支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天干與地支組成60 甲子。今年是庚子年。歷史上庚子年都是災難,被欺凌,痛苦的一年。因為天干地支是古人觀天象總結的經驗規律。三元九運,一甲子為一元,分上中下三元,一元分三運,所以每運二十年。因為五大行星相沖為二十年。五大行星大沖是一甲子60 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是古人仰望天空,俯看自己得到的數據。十天干,人有十只手指。十二地支是對地球影響最大的行星木星繞太陽一周12 年,是根據天體太陽系金木水火土各行星運動規律來制定的。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農業社會,《易經》是億萬年中華先祖生存發展經驗的系統總結,其源于宇宙,源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智慧和生命智慧,也就是說參究上古先賢所著的《易經》可以告訴我們很多規律。
到周文王時代,《易經》更一步的完善。此時的八卦圖又叫文王八卦或后天八卦。然后完善演繹到64 卦。今天我們看到的《易經》64 卦正是出自文王之手。我們也借助這64 卦來掌握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如天水訟卦,訟(sòng)卦是上卦為乾,下卦為坎的卦名。是周易64 卦第6 卦。訟卦之所以是水天相隔之象,是因為古人很早就發現天玄西北,水流東南的自然現象。這種天高地遠,各奔東西的局面,一定是各派勢力各懷心思,不肯和睦共存,一定會引起紛爭和斗訟。古人敏銳的以起源于自然現象的分離之象來捕捉各派勢力不和的局面,解決這種不和的矛盾就需要用斗訟的方法,正是《易經》象數的思想的表現,這一思想的外延正是《易經》所內涵的占卜預測功能。
到2500 年左右春秋時代,孔子看了《易經》這本書很激動,他贊易經。我們知道孔子刪詩書,他把《詩經》、書經里很多內容給刪了,但贊《易經》,不但贊,還為《易經》寫了爻詞?!兑捉洝返?4 個卦象,都有相應的爻詞以及象數理。卦都有卦象,卦象都有一定的意義和數理的結合??鬃舆€給《易經》寫了十翼,給《易經》裝上了翅膀,他想讓《易經》飛進來??墒恰兑捉洝返浆F在還沒有飛起來,孔子的理想還沒有實現。很多人都認為《易經》廣大精微,是一本無所不包、無微不至的書,可以算命。很多人都想算命,《易經》確實可以算命。因為它廣大精微、無所不包。我們用《易經》都只是小用,從來沒有大用??鬃诱f不占而已??鬃铀f的不要占卜,要大用??鬃拥南敕ㄊ亲尅兑捉洝凤w起來,也就是世界大同。現在世界這么分裂,這些都是遠離《易經》原理?!兑捉洝方虝覀儯f事萬物都是由陰陽組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變陰,陰極變陽。我們學《易經》一定是要用《易經》原理看世界。用《易經》原理指導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華文化之所以從古老文明一直傳承到現在。我們知道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都不在了。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間斷的文明古國,只有興衰,傳承到現在,將來還要無限地傳承下去,最終世界大同。所以,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要學習運用《易經》精神。為國家,為社會,為地球村,為世界大同作出我們這代人的貢獻。(文 黃雙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