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甲開一派“非常大寫意”畫風,影響深遠,成就斐然,是畫馬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老甲是一個純正的畫家,生活中不流于世俗,藝術上敢于不斷突破創新。
老甲的畫充滿陽剛大氣和正大氣象,體現了民族雄強的大國精神,這也正是時代所應該大力倡導的。
我畫馬的初衷是為了研究中國寫意畫的筆墨規律,這種想法現在看起來有些可笑,但歷史是經常開玩笑的。當時的要求是筆墨淋漓痛快而不失形,認真地講,那時畫馬只是筆墨游戲而已。沒想到,經過不斷研究試驗,馬成為了我的重要創作對象,越深入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多,以至于不能自拔而成為“畫馬專家”。
剛開始畫馬,就想到要放開,但是缺乏力度。畫馬,首先一個是筆墨,再一個是造型。如果完全是生活中的造型,你要表達的東西肯定出不來,這就要變形。經過長時間連續試驗,發現變形是有規律的,后來發現任伯年作品也是變形的,但他是小變形,變得非常舒服。
我研究過中國的書法,尤其是草書,觀察它的筆法變化,尋找“連”的規律和辦法。這就是我后來畫馬的方法。怎么能變得接近一點,互相之間的零件怎么連上,根據文字的規律,很大膽地把馬腿拆開了,但是零件部分擺不好,那就不好看了。如果不講究運筆那就會簡單化,就變成平面剪紙,出不來你想要的力度、趣味,所以就要重新組合。開始是按照一個大概尋找它的規律,馬腿分開了、馬尾巴也分開了,在這部件里面尋找運動筆道的變化,概括之后再總結其中的復雜。一概括,就在書法中找到了這個“簡”。這個探索的過程非常艱辛,我用了十年多的時間。
賈浩義,1961年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后留校任教于美術系,一年后下放到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主筆六集連環畫《艷陽天》并兩次入選全國美展。1978年調入北京畫院人職業畫家,開始勾畫大寫意表現語匯的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