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設計 & 責編 | 馬暢
第 3602 篇深度好文:5269 字 | 10 分鐘閱讀
完整筆記·股權設計
本文優質度:★★★★★ 口感:車厘子
筆記君說:
創業容易,守業難。有些人,雖然創業成功了,但是仍然無法掌控一家企業。這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接下來,和筆記君一起走進今天的的文章去尋找答案吧。
以下,盡情享用~
一、誰搶走了我的企業?
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這幾年,在我的印象里,選擇創業的同學越來越多了。
我們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各方面都鼓勵大家創業,甚至說創業是一種愛好。其實只有真正創業的人,才知道創業的艱難。
有一本寫得很好的書,叫做《創業維艱》,它就告訴你:創業不是游戲。創業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那么大家認為創業過程中碰到最大的問題或困難是什么?
有人認為創業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人才;有人認為是無法找到適合的資金來源;有人認為是找不到創業方向。
這幾年我接觸過很多企業家,見過有人從“草根”創業變成公司在證券市場上市成功人士;也見過一些同學的創業“過山車”:資產從1000萬變成5個億,然后從5個億又變回1000萬。
但是我們今天要強調講的是,創業當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
企業成功了,但是這個企業已經不是你的了,甚至可能是創始人被從企業里趕走了。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誰搶走了我的企業?
1.競爭對手
市場上最殘酷的現實,就是不斷的競爭。
有時在商場上奮斗了一輩子,最后才發現自己做不過競爭對手,人家比我更優秀,于是大徹大悟,只好萬般無奈地把企業給對方。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這也不妨算是一種解脫。
有一句中國人的俗話,害了我們許多的企業家,就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每個創業者都會想要把我的企業做成“常春藤”企業。但實際上,真正“long life”的企業,整個地球上也沒幾個。
所以說,解脫、釋放、退出,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公司在競爭過程中跟其他企業合并了,或者把企業交給競爭對手,這同樣是給自己的企業帶來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和前途。
2.投資人
企業家需要資金進行企業擴張,但是自己的個人資金有限,必須要從其他渠道募集資金。但這里面就容易產生風險。
比較有名的案例是雷士照明。
雷士照明的創始人吳長江是一個典型的“草根企業家”。他大學畢業后一無所有,南下到惠州創辦了一家燈具公司。
因為沒有資金,吳決定只做燈具銷售,而不做制造。他本事很大,吃苦耐勞,運作靈活。
他的運氣也好,踩中了中國燈具市場的兩輪洗牌,在巨大的市場下,他的雷士照明每年增長40%到50%。
但是這個人,結局很悲慘。
他第一次是被他的合伙人趕走,他的合伙人和他是什么關系?高中同學。吳長江被趕走后痛定思痛,花了1.6億人民幣的代價,才把公司從高中同學手里買回來。
買回來后又苦于沒錢,吳不得不找投資人融資。很快,名氣很大的軟銀賽富給他投了幾千萬美金,讓企業蒸蒸日上,還在香港上市。
然而忽然有一天,軟銀告訴他:吳長江我不喜歡你了,你可以走了。
吳長江傻了,回過頭一看,他已經不是公司的大股東了,也不具有公司的控制權,只掌握17%的股份。
而軟銀賽富、施耐德,幾家投資人聯合起來一共35%,他們一致同意把吳長江趕走。
吳長江實在沒辦法,于是到外面去拉了一個投資人進來,才又幫他一起奪回了股權。
但是沒過幾年,這個新進來的投資人,就又把吳長江趕走了。這次趕得更加徹底,直接把他趕到監獄里,現在還沒放出來。
3.親人
親屬關系發生變化,也會導致創始人失去企業。
投資人在做盡職調查時,最難調查的是夫妻關系,你沒辦法問:你們夫妻兩個感情好是不好?
在實踐中,夫妻的感情關系也確實會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比較有名的案例是真功夫。
真功夫在公司擴張時,創始人的夫妻關系出了問題。
三個合伙人,姓蔡的是老板、姓潘的是太太,再加上一個小舅子,三人開始了三角大戰。
誰也不知道他們家庭內部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一幫投資人站在旁邊都傻眼了,人家的家務事你又無法插手,所以這個公司到現在還是半死不活的。
創始人的親情關系的變動,導致了這家原本被大家普遍看好的公司,也陷入困境。
二、阿里和京東怎樣掌控公司?
去年劉強東事件曝光后,京東股票就開始大跌了;而反觀阿里巴巴,馬云宣布退休,股價只稍微跌了一點,然后就基本走平了。
阿里這么龐大的一家公司,馬云輕輕松松一句話就要回去當老師,難道他不想掌控這個商業帝國嗎?難道他真的想把阿里交給社會嗎?顯然,都不是。
那么,劉強東能離開京東嗎?根本不能。沒有劉強東等于沒有京東,他牢牢控制了這家公司。
馬云和劉強東各自用了什么方法來控制自己的企業呢?
1.海外上市
首先,他們的相同點是,都是海外上市的公司。
沒錯,這兩家公司本質上都不是中國公司,因為它是一個VIE(協議控制)形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什么叫VIE形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是指某些企業受到國家法律的限制,或者是因為在中國市場上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所以它需要到國外去拿資金。
但同時,像阿里、京東又在我們國家受到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法規約束,即這些公司必須是100%的中資公司。
如果這些公司拿了國外人或企業的錢,就變成中外合資企業,將失去在我們國家經營的資格。
但阿里和京東又想到國外去拿錢,怎么辦?
于是他們做了一個VIE,他們這些創始股東先到海外去創立了一個公司,以這個創立的公司的名義在海外來募集資金。
然后又通過種種途徑,以借款的方式,讓資金流入公司。
這樣一來,這些資金雖從法律意義上不是股權投資、股權控制,而在實際意義上起到了跟股權控制一樣的方式和結果。
2.多重股權結構
其次,阿里和京東都采取了特殊的股權結構安排。
例如,劉強東不是京東第一大股東,他只掌握15.5%的股份,但是劉強東拿的股票,一股股票有20個投票權。
結果他的表決權有79.5%,超過了四分之三,絕對控制了企業。
一般人無法想象:15.5%股權居然可以掌握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所有權跟控制權分離的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創始團隊對于企業的控制。
但是,你又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馬云自從股票上市之后,在不斷地賣出股票。
為什么?因為股票已經不是他的權力基礎了。
阿里的權力基礎在于合伙人委員會:對公司的董事會的組成人員絕對控制。
二人相較之下,劉強東一股股票都不敢賣,因為如果一旦賣出就意味著,他的權力將會削弱。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兩家企業的不同了。
3.商業模式
阿里和京東商業模式的性質,是不同的。
阿里是平臺式的,只要有流量,它就有錢,只要另外兩者之間有買賣的存在,它就可以收取錢。所以對阿里來說,流量為王。
但京東是什么?京東基本上是自營模式,靠銷售才有收入。
但是商品銷售市場的競爭很激烈。同樣買一個電視機,顧客可以在京東買,也可以在國美買、在蘇寧買,更有人在淘寶、天貓上就直接買了,憑什么非要到你京東買?
所以京東在銷售市場上,幾乎是沒有壟斷性的。
京東建立的壟斷性在哪里?京東的平臺根本不值錢,值錢的是京東物流體系。
我們上午在京東下單,下午五點鐘下班的時候京東就會把貨送到你辦公室。
——這就是它耗費巨資所建立的京東的體系。
京東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資產的企業。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阿里和京東的銷售收入是差不多高,但是京東的凈利潤率卻明顯低于阿里。
可以說,京東還是一個始終存在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地方,而阿里基本上已經超脫了。只要阿里自己不犯錯誤,基本上是沒有對手的。
因此,他們的商業模式不同,決定了他們的競爭領域不同。
阿里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圈。現在它最大的優勢不是貨物、價格,而是這個生態圈。
這個生態圈,把許多不錯的企業全都收納到阿里的平臺上,實行數據的統一刻畫。所以此時的阿里屬于絕對領先,而京東還沒有顯示出現這樣的優勢。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我們在這里看到了馬云的聰明。
三、小信托,控制大公司
然而,馬云的聰明之處還不僅僅在于這一點。
當我們打開阿里巴巴年報或者股本結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并非如馬云自己所說,用6%的股份控制那么大的公司。
馬云持有股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第一,直接持股。但是馬云直接持股比例不高。
第二,間接持股。他又有兩種主要形式來間接持股:
一個是通過海外的公司,他間接持有的海外公司的股份比例是70%;另一個則是馬云發起的慈善組織。
馬云的大部分股票是以信托來持有的。
信托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
資產的擁有者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意愿,將自己手里的一部分財產、資金交給一個可以相信的機構,讓虛脫機構來持有股票。但是這部分資產的控制權依然是在資產的擁有者自己手里。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
完成這個信托之后,這部分資產的主人已經不是我了,而是信托。所有權發生了變動。
但是,控制權還在我手里。我讓信托公司怎么處置這部分財產,就得怎么處置。我依然可以控制原來的企業。
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中國第一家視頻網絡公司土豆網的創始人王微,在和他太太鬧離婚時,他太太曾向他索要土豆網的股權。
王微拒不同意。于是兩個人耗著,婚也一直沒離成。沒多久,土豆網計劃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正當王微向納斯達克提出上市申請時,他這位還沒有離婚的太太,寫了封律師函給美國證券交易監督當局,提出對土豆網的股權持有疑議。
美國那邊一接到來信,就拒絕了土豆網上市的申請。這一下,王微的所有投資人都急了,逼他趕快解決和他太太的問題,因為這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
最后,王微只好答應賠償他前妻700萬美金,同時對方放棄對土豆網的股權要求。但是當他解決完這件事,重新申請土豆網上市時,他的競爭對手——優酷網早已搶在他前面上市了。
不僅如此,優酷網還在市場上發行了可轉換債券。雄厚的資金實力使得優酷網在競爭占據上風。土豆網落敗,股價暴跌。
這時王微的投資人們個個欲哭無淚,指責他個人的事情影響了大家的利益。
這時,優酷網拋出橄欖枝,說將用比市場上高出70%的價格收購土豆網。王微肯定不賣,但他的投資人們經不起這個誘惑,一致決定把公司賣給自己的對手優酷網。
可以說,土豆網落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創始人個人問題的處理不當。
因此,如何盡量把創始人的私事與企業隔離,也是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而馬云很聰明,很早就把大部分的股票交給了一個信托機構,但是控制權還牢牢地掌握在馬云手里。
信托實際上是幫助企業家把自己個人的風險隔斷在企業以外了。
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信托施行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時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員流動。公司施行了股權激勵,給一個員工持有一萬股股票,結果過兩天這個員工辭職了,那么等于他帶著一萬股股票走了。
你到底是回購好還是不回購好?用什么價格回購?這種情況就很麻煩,那么我們怎么讓員工享受到股權的收益,但是又不直接持有股份呢?就是利用信托。
公司按照規則把股票留出來,交給信托,規定清楚受益人。員工可以享有股票的收益權,但是沒有股票的控制權。
在利用信托控制公司的方面,也不乏聰明的人。
例如,龍湖地產的創始人吳亞軍。她是一個女強人,創業后很快成功。
后來,吳亞軍通過自己成立的吳氏信托,持有了龍湖地產的股份,控制了公司。
而吳氏信托的受益人,第一是吳亞軍的家族成員,也包括她自己;第二就是她的員工,享受到了她一部分的股權收益。
盡管吳亞軍的家人與公司員工,享有公司發展的收益,但是這部分股權的實際控制權還是屬于吳亞軍的。
這樣,吳亞軍就保證了龍湖地產的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然而,只有個人的資產才能做信托,企業的資產是不能做信托的。
并且,我們國家還有一個更嚴格的條件:只有現金才能做信托,財產是不能做信托的。也就是說股權跟房產不能做信托。
但是我們也有辦法:可以通過過橋貸款,先把錢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去購買你制訂的股權或者房產,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但這種方式會提高信托的成本。
除了信托,還有一些其他的方式,如:一致行動人與投票權委。
四、總結
不論如何,我們要明白:任何一種控制方式,都有它的優點,也有缺點。
創始人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發展速度決定。
總之,各位在創業過程中必須牢記一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
當你有所獲得的同時,一定也會付出一些代價。
▲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我們既要有創業夢想,也必須要有保護好自己創業夢想的實力!好,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