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
夏至,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夏至吃點什么?
面:北方地區會在夏至這天吃面,并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尤其是山東地區,在這天一定要吃上一碗涼面。此時吃面也有嘗新之意。
綠豆:在《本草綱目》中,綠豆被譽為“濟世之良谷”, 綠豆性味甘涼,清熱解毒,消暑安神降,富含鈣磷鐵、維生素B1等營養元素。當然對于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選擇熬綠豆粥這種稍溫和的吃法。
一、夏至飲食注意事項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多吃些苦味和酸味食物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例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夏天常食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辔妒澄镞€有芹菜、黃瓜、雞毛菜等。此外,盛夏出汗多,易丟失津液,還應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二、夏至宜吃食物
◆膳食調養中,應以易消化、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適量補充蛋白質。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類、奶類等。
◆多吃一些酸味食品。比如山楂、西紅柿、橙子等。
◆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熱利濕的食物。
◆可以多吃些養心食物,如蓮子、紅棗、小米
三、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
◆不要過早或過多吃生冷的食物。
◆少吃動物內臟、雞蛋黃、肥肉、魚子、蝦等。
◆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
◆少食一些苦味食物。這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蓮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適合在夏季食用。
夏至如何養生?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同時也是陰氣開始產生的時候。從這一天開始,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古人說“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人體而言,夏至時節,人體陽氣運行暢達,氣血趨于體表,人體腠理開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加。
中醫認為“血汗同源”,血為心所主,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因為夏與心氣相通,故多汗易使心氣渙散,此時保存或及時補充津液至關重要。
夏天出汗,津液損耗,會陰虛,就會產生疲乏、困,沒精神、虛火等,阿膠滋陰,滋陰生津、就會補充津液、陰虛得補。因此夏日宜用阿膠養生。
夏至養生四原則
1.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2.清熱消暑
夏志后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3.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至后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三經,集治療保健于一體,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補養肺腎的功能。
4.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襲,這就是養生要順應天然的原因。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養生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夏季服用阿膠,可以增強心的功能,阿膠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屬動物類膠元蛋白,與草木類藥物比對人體有親和力,益于吸收。能很好地補充夏季津液的消耗,內補氣血,外強精神,對于滋養心血安神有很好的功效,是人們安度苦夏的一劑良方。
夏至養生四類型
1.夏至飲食養生
夏至后天氣更加炎熱,胃腸功能受暑熱刺激相對減弱。因此,要保證胃腸功能正常,選用食物滋養補益,抵御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在飲食上,由于天氣逐漸轉熱,所以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中醫認為,夏至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油膩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會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癥??梢远喑远怪破贰㈦u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一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二可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達到清火排毒的目的;三可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2.夏至起居養生
起居嵇康《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或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币饽钪写嫦胄闹杏斜?,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
3.夏至運動養生
夏至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4.夏至精神養生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夏天是養心的季節。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和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相反,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靜息調心,讓心臟得到休息。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奔础靶撵o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至養生四注意
1、衣著和居室宜清涼
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衣服的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2、注意補水
夏至時節,許多人都會有全身困倦乏力及頭痛頭暈的癥狀,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3、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4、家中常備防暑藥
最后提醒,到了夏至,各家各戶就要開始準備一些防暑藥了。金銀花、菊花、荷葉、避瘟散等防暑藥宜常備身邊,預防中暑,安全度夏。
夏至之后
真正的炎炎夏日就要來到了
希望大家每天保持好心情
快樂一整夏!
來源:中國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