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是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積極進行溶栓或直接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是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溶栓治療具有快速、簡便和易操作的優點,即使在PCI廣泛開展的今天,溶栓治療仍舊不可替代。
關于溶栓治療,這些問題你都清楚嗎?
溶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有哪些?
適應證:
1. 起病時間<12小時,年齡<75歲者,確立STEMI診斷后,應該立即予以溶栓治療。
2. 患者年齡≥75歲,經慎重權衡缺血及出血利弊后考慮減量或半量溶栓治療。
3. 發病時間已達12~24小時,如仍有進行性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ST段持續抬高者也可考慮溶栓治療。
絕對禁忌證:
1. 既往任何時間腦出血病史。
2. 已知的腦血管結構異常、顱內惡性腫瘤。
3. 3個月內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不包括4.5小時內急性缺血性卒中)。
4. 可疑或確診主動脈夾層。
5. 活動性出血或出血素質(不包括月經來潮)。
6. 3個月內的嚴重頭部閉合性創傷或面部創傷。
相對禁忌證:
1. 慢性、嚴重、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需在控制血壓的基礎上(收縮壓<160mmHg)再開始溶栓治療。
2. 心肺復蘇胸外按壓時間>10分鐘或有創性心肺復蘇操作。
3. 癡呆或已知其他顱內病變。
4. 3周內創傷或進行過大手術或4周內發生過內臟出血。
5. 2周內不能壓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6. 感染性心內膜炎。
7. 妊娠。
8. 活動性消化性潰瘍。
9. 終末期腫瘤或嚴重肝腎疾病。
10. 正在使用抗凝藥物。
溶栓藥物有哪些?怎么選?
1. 非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
常用的有尿激酶、鏈激酶。
無特異性,長期使用容易導致全身性纖溶狀態,增加出血的發生風險。
2. 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
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原、瑞提普酶、替奈普酶等。
可選擇性激活血栓中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血管再通率高,對全身性纖溶活性影響較小,且出血風險低。
STEMI靜脈溶栓治療系一次性、關鍵性、機會性的時間窗治療,故應首選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僅在無上述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時應用非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
溶栓藥物怎么用?
1. 尿激酶原
用法用量:給予尿激酶原一次用量50mg,先將20mg以10ml生理鹽水溶解后,3分鐘內靜脈注射完畢,其余30mg溶于90ml生理鹽水,30分鐘內靜脈滴注完畢。
2. 瑞替普酶
用法用量:18mg瑞替普酶溶于5~10ml無菌注射用水,靜脈注射時間>2分鐘,30分鐘后重復上述劑量。
3. 替奈普酶
ESC(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南推薦:30~50mg替奈普酶溶于1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如體重<60kg,劑量為30mg;體重每增加10kg,劑量增加5mg,最大劑量為50mg,患者年齡>75歲,劑量減半)。
我國自主研發的替奈普酶使用說明建議:將16mg替奈普酶以3mg無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在5~10秒內靜脈注射完畢。
4. 阿替普酶
全身給藥法:靜脈注射阿替普酶15mg,隨后以0.75mg/kg在30分鐘內持續靜脈滴注(最大劑量不超過50mg),繼之以0.5mg/kg于60分鐘持續靜脈滴注(最大劑量不超過35mg),總劑量不超過100mg。
半量給藥法:50mg阿替普酶溶于50ml專用溶劑,首先靜脈注射8mg,之后將42mg于90分鐘內靜脈滴注完畢。
5. 尿激酶
只在無非特異性纖溶酶原激活劑時使用。用法用量:尿激酶150萬U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以2.2萬U/kg于30分鐘內靜脈滴注。
需注意的是,溶栓必須在靜脈肝素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確診STEMI后應該即刻肝素化:靜脈注射普通肝素4000U(50~70U/kg),繼以12U/kg·h靜脈滴注。
特異性纖溶酶溶栓后繼續維持肝素靜脈滴注,應監測APTT或ACT至對照值的1.5~2.0倍(APTT為50~70秒),通常需維持48小時左右。
而尿酸酶溶栓結后6~12小時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天。
溶栓效果怎么評估?
溶栓開始后應該評估胸痛程度,動態觀察心電圖ST-T、心率及節律變化,并測定心肌壞死標志物以評價血管再通效果。
溶栓血管再通成功的臨床評價指標包括:
1. 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2. cTn峰值提前至發病12小時內,CK-MB峰值提前至14小時內。
3. 胸痛癥狀明顯緩解,癥狀不典型者可能難以判斷。
4. 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顫動、房室傳導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現一過性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伴或不伴低血壓。
5. 冠狀動脈造影是判斷溶栓是否成功的金標準:TIMI血流分級Ⅱ級或Ⅲ級,其中TIMI血流分級Ⅲ級為完全性血管再通。失敗的定義為溶栓后90分鐘造影時梗死相關血管的持續性閉塞(TIMI血流分級0~Ⅰ級)。
應當強調,判斷溶栓再通效果的間接指標需要與STEMI患者心電圖ST段自然回落和癥狀自然緩解過程相鑒別。通常上述多項指標同時或先后出現者,再通可能性較大。
并發癥怎么處理?
溶栓治療的主要風險是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和內臟器官出血。
應用肝素時規范監測APTT/ACT,選用橈動脈入路,聯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均可降低出血風險。
一旦發現顱內出血,應立即停止溶栓、抗栓、抗凝治療。
顱內高壓者應用甘露醇降顱壓。
4小時內使用過普通肝素的患者,推薦用魚精蛋白中和(1mg魚精蛋白可中和100U普通肝素)。
對于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建議使用泮托拉唑,與氯吡格雷聯用不增加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
其他臟器出血者,應減量或停用抗凝、抗栓藥物及輸血等必要的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協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1):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