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設計》
課題研究的幾點做法
開發區河西三家子小學
我們有幸參加了開發區教研室《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設計》課題的研究。本課題是以新課程實施為背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探索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設計的方法途徑,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走向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語文教學之路,真正促進教師的成長,學生的發展。自從參加此課題后,近一年來我們課題組成員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和課題研究的有關理論,擺正自己教師的位置,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實踐,把學到的新觀念,新理念帶進課堂,使課題實施越來越好,學生學的越來越好。在教學中構建民主、和諧的,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的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地學習,并樂于且有能力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同學展示,與同學交流,逐漸使教學走上優化之路。
在課題的研究實踐中, 我們努力培養學生自學和展示的能力。我們把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展做為研究重點,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步,自學展示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本領進行自學,初步理解文章內容,然后組織學生充分展示。具體做法:(1)激發興趣——即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習的主要任務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2)引導自學——即在學習時,我們首先著力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讓學生學會預習。葉圣陶先生說:“學生在預習階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頭頭是道,最要緊的還在讓他們自己動天君。他們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做比量長短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設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都有很高的價值。”從葉老的話可以看出預習課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我們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做到,查找閱讀有關資料,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章語言和寫法,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疑問。讓學生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作到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問有所獲,從而獲得更多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空間和主動權,并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善于收集和積累在以上過程中有價值的經驗信息,在適當的時候與大家分享。(3)學會展示——在學生充分自學后,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同學展示,與同學交流。教師要創設展示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使學生在展示交流探究的過程中,能力有所提升。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學生單獨展示,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展示。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開闊思路、各抒已見,使獲得的信息更全面、結論更準確。還可以全班集體探究:抓住中心問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關鍵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讓學生在展示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質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師只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第二步,探究提升 在學生初步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文本,通過學生展示,教師點撥,使其能力有所提升。具體做法:(1)深入探究 本環節要借助文本,抓住探究的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地自學。可以在文本上作批注,可以寫預習筆記,為展示提升做好準備。(2)展示提升 通過創設展示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再通過恰當的引領,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精心設計自學內容,創設輕松積極的展示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互動感悟理解,努力做到預習人人有成果,展示個個有話說,讓學生敢于展示,會展示。注重朗讀指導,引導學生讀出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把自己的閱讀感悟通過互動交流再現出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想像、合作創新能力。通過創設環境,引導學生學講普通話,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通過這一課題實踐研究,我們的教育理論知識得到了豐富和提升,語文科研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素質,發展了學生能力。我們將繼續進行"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設計"課題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