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俊精山水,工花鳥,且兩者均自成一派。其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渾大氣,又具南宗山水的秀潤雅逸,而花鳥畫則素麗清雅,厚重大氣。
無論是花鳥畫還是山水畫,他均能從大處著眼,細處入手,在長期的錘煉中形成個人獨到的面貌。
周逢俊
安徽巢湖人
現(xiàn)居北京
以山水、花鳥畫知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教授
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顧問
關工委教育中心顧問
長城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周逢俊美術館館長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周逢俊1955年出生于安徽巢湖銀屏山下一個清貧的農家。他父親曾上過私塾,雅愛讀書,母親是城里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禮,遺傳給他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
他從小在山野間打柴耕牧,親近自然山水,同時他酷愛文學,背誦過許多詩詞、古文,跟隨一位曾任大學中文教師的表舅學習作文,寫詩填詞。
他也酷愛并自學繪畫,較早顯露了繪畫的天分,在家鄉(xiāng)地區(qū)小有畫名,“文革”后期兩次報考安徽省藝術院校均因為“家庭出身問題”而未被錄取。
盡管遭受歧視和打擊,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詩詞與繪畫創(chuàng)作,懷才不遇的逆境反而激發(fā)了他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成功的渴求。
1980年底,他離家遠游,浪跡江南,鬻畫謀生,備嘗艱辛。90年代初起,他在黃山各大賓館當了五年住店畫家,自稱“黃山七十二峰客”、“松韻堂主”,但仍舊壯志難酬,知音難覓。“欲步前賢承氣骨,遙知伯樂在京城。”
1995年夏,他開始闖蕩京城,相繼在北京畫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龍瑞工作室進修結業(yè),憑借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實力,在歷屆全國性美術展覽中屢次獲獎。
經過十幾年艱苦拼搏,他終于在高手云集的北京畫壇立足,被京城的“伯樂”們賞識,成為“北漂”畫家中的少數(shù)成功者之一。
周逢俊的畫以山水為主,即便畫花鳥,他說也以山水之畫對待,青藤、八大是其所愛。周逢俊說,他的畫取宋人構架及元明清人的筆墨。南與北、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在他的畫作中相融相合,卻不露痕跡,自成一體。
王鏞評價說:周逢俊的花鳥畫屬于大寫意花鳥,主要從徐渭、八大山人中脫化而來,其筆墨技法和藝術造詣不亞于他的山水畫,甚至可以說超越了當今不少徒有虛名的寫意花鳥畫名家的水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