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浮喜動檐楹,鳥鵲于人亦有情。
小雨初收風潑潑,亂飛叢竹送歡聲。
——明 文徵明 《畫鵲》
一、認識喜鵲
喜鵲,腹部白色,從頭部、頸部,直到尾部均為黑色,尾巴很長。喜鵲的適應能力比較強,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等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屬于雜食性鳥類,既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種子等。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喜鵲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喜鵲的叫聲“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農村喜慶婚禮時最樂于用剪貼“喜鵲登枝頭”來裝飾新房。“喜鵲登梅”亦是國畫中常見的題材,它還經常出現在中國傳統詩歌、對聯中。↓↓↓
二、喜鵲的畫法
步驟一:小筆蘸墨勾畫出喜鵲的嘴和眼。重墨↓↓↓
步驟二:大筆重墨畫頭和頸部,頭的形狀不可太實,頭頂適當方些,眼的周圍可留些空白。↓↓↓
步驟三:大筆重墨畫背羽,同時畫出胸部黑色羽毛。↓↓↓
步驟四:重墨畫翅膀復羽。↓↓↓
步驟五:重墨畫翅膀飛羽。↓↓↓
步驟六:重墨畫喜鵲尾羽。↓↓↓
步驟七:淡墨勾畫胸腹部線條,并點出腿部。↓↓↓
步驟八:濃墨勾爪。↓↓↓
步驟九:淡墨染翅和尾黑色部分,嘴用淡墨或花青染,淡赭染眼,干后焦墨點睛。腹部染白粉。↓↓↓
三、喜鵲的多種姿態↓↓↓
四、創作參考↓↓↓
五、名家作品欣賞
齊白石 喜上梅梢▲
“喜上梅梢”是中國民間文化中喜聞樂見的題材。古人以喜鵲作為喜的象征,“梅”與“眉”同音,故有“喜上眉梢”,而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這件作品是白石老人應囑而作,借用諧音以寓意上款人。
齊白石此類題材畫得非常多,多以紅梅與喜鵲組合成畫,而此幅白梅雙喜則別有一番意境和情趣。紅梅取意吉祥喜慶,而白梅則寓意高潔淡雅。疏筆淡墨寫梅花,遒勁其枝,峰回路轉,曲盡梅態。一雙喜鵲亦是此作精妙之所在:一上一下,俯仰有致;一鳴一聽,鳴者仰頸高歌,聽者顧盼生情。喜鵲肢體、動態、毛羽既筆墨精練,又惟妙惟肖,雖是大刀闊斧的寫意筆法,又是何等的氣定神閑!
齊白石 喜上梅梢▲
齊白石 喜上梅梢▲
齊白石 壽石喜鵲▲
胡?璋 喜鵲松樹▲
劉繼卣 喜鵲登梅▲
徐悲鴻 柳蔭喜鵲▲
徐悲鴻 喜鵲▲
江寒汀 石榴雙鵲▲
江寒汀 梅鵲圖▲
王雪濤 喜鵲登梅▲
孫其峰 喜鵲登梅▲
意猶未盡?請繼續跟隨徐湛老師的視頻學畫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