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y 諾年
《貧窮的本質》
書名:《貧窮的本質》
背景介紹:此書由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與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所著,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讀書筆記框架
一、窮人之所以窮的三大原因
1.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舉個例子,關于養老。你不要以為窮人都是不思考的,他們也會思考年紀大了之后,養老要怎么辦,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多生幾個孩子。他們認為,生的孩子越多,將來這些孩子中會贍養自己的人就更多,從基數上保證概率。這一點,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非常流行。但實際情況是,這些孩子,或因為夭折、或因為自己也很窮,或因為跟父母關系不好,依然不愿意贍養父母,也就是說,從基數保障概率的角度,是靠不住的。而且,因為要養育更多的孩子,他們的經濟負擔更重。所以,靠“多生孩子”并不能有效解決養老問題。
2.喜歡做短期就有收獲的事情
要說服窮人花錢在孩子的教育上特別難,因為教育是個長期投入成本才能看見成效的事情,而窮人的孩子往往很多,他們并不確定哪個會給自己養老。所以,與其把錢壓在遙遙無期的未來上,不如花錢買點糧食,改善伙食,這才是短期可感知得到的“收獲”。
窮人會做大量的兼職,而不愿意在一項工作上專注。他們認為,我現在太窮了,我必須要抓緊時間賺錢,而成為行業專家之后再掙錢,是太過遙遠的事情,而且非常有可能我做不了專家,所以不如做兼職,只要你出去工作就有收入,立竿見影。
3.對未知事物存有執拗的偏見
窮人會在健康上花大量的錢,但是他們的花銷并不科學。他們認為,花小錢在健康的預防上特別沒必要,但一旦健康出了大問題,他們就是向高利貸借錢也要治療。他們還認為,口服的藥,就是沒有比注射進血液中的藥有效,所以他們非常喜歡打抗生素。
窮人也不相信疫苗。他們認為,沒打疫苗的人也沒有生病,所以打了疫苗根本沒用。再者,接種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并不能預付所有。所以如果只打了一種疫苗,最終還是傳染了疾病,家長就會感覺受騙,更加相信,疫苗根本沒用,都是醫生忽悠人的。
窮人之所以窮的三大原因
二、我們離窮人的思維有多遠?
1.總是用無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場景1:鬧鐘響起第5遍的時候,你猛然發現離上班只有30分鐘了,迅速跳起來穿衣、洗漱,此時坐公交顯然要來不及了,那就打車吧。結果的士在路上堵了20分鐘,最終達到公司還是遲到了。你覺得今天真倒霉啊,都打車了,居然還是遲到了。
場景2:一進辦公室,領導就說,我想要一個關于XXX的分析報告。你說好,我馬上就做。中午你把整理好的資料提交給領導看,結果領導大聲叱責說,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東西!你覺得特別委屈,心想,我怎么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但你不敢問,你繼續按照自己的框架,修改細枝末節,以為細節修改好了,領導就會覺得不一樣了,是他想要的東西了。
2.不斷用更短的時間來“滿足”自己
場景3:下午3點,你看著工作清單上的“大頭”發愁,心想,這幾項工作都要耗費我好幾天的時間啊,太麻煩了,等我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再做吧,先做這幾件事情,嗯,給XX部門打電話確認XX事情,嗯,更換下XX培訓課程PPT的母版,嗯,把這兩天的文件資料歸下檔存放好……等到下班的時候,你再次看任務清單,發現紅勾勾上又多完成了3件事情,瞬間覺得今天好充實啊,心滿意足地下班了。
場景4:回到家,感覺腰酸背痛,減肥健身計劃要不暫緩一天吧,前天新到的書今天也不想看,還是看會電視劇吧,看了一段,覺得進展好慢啊,好浪費時間,還是看綜藝節目吧,你吃著薯片喝著飲料,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手上還不忘用手機刷著淘寶,看看今日推薦的新款都有哪些,要知道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收快遞了。
3.對事實的真相毫不關心卻愛大談特論
場景5:晚上11點10分,你提醒自己還是早點睡吧,但躺在床上好無聊啊,要不刷會新聞吧,娛樂頭條,明星XX和XX離婚了,XX和XX鬧出軌緋聞,唉,我就知道,娛樂圈沒有真愛。
場景6:下一條新聞,XX醫院又鬧出了醫患糾紛,現在的醫生怎么都這么黑心啊,怪不得我上次去醫院,醫生給我開了好幾種藥,就是想坑我的錢。
我們離窮人的思維有多遠
三、如何跳出窮人思維的陷阱
1.做最有價值、最能對結果產生作用的事情。
回到窮人規避養老風險的做法,為什么多生孩子這個方法沒有效果。因為他沒有對目標(結果)進行定義,要實現以孩子養老,有三個必備要素:第一,孩子活著。第二,孩子有能力(經濟基礎)。第三,孩子有意愿。窮人靠多生孩子的方法,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存活率提高了,但對后兩個要素的達成,并無實際效果。
再回到報告被領導批的場景,最有價值的事情其實是提前跟領導溝通清楚,做報告的目的是什么,用于什么場合,想達成的效果是什么?沒有目標指向的行為一定是盲目且無效的。
下一次,你再拿到一個任務,或者遇到一個問題時,先問自己,這件事情中最有效的、最能對結果產生作用的部分是哪部分?先做它們。
2.做半衰期長、收益價值高的事情。
所謂半衰期,通俗理解就是興奮刺激的持久性。游戲、淘寶、追劇、看綜藝節目,這些興奮和刺激來的快,去的也快。可是當你跟團隊伙伴通宵奮戰拿下一個項目,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也許在幾個月之后,你還記得很清晰。
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少選擇半衰期短的事情。把時間放在半衰期長、收益價值高的事情上,比如閱讀、健身、學習。盡量減少被動式的刺激,用主動投入的方式進行狀態,這樣的滿足感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3.凡事保持開放、理解、包容的心態。
我很喜歡音頻中的一句話:我們和窮人唯一的區別是,我們出生在一個體系完善、自動運轉的世界。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我們周圍的世界按部就班的運作,不需要我們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而窮人生活在一個體系缺失的世界里,他們要努力地克服自身的局限,克服周遭一切帶給他的阻力。
其實窮人沒有遠見,并不僅僅是思維問題,還有身體原因。有調查研究顯示,長期處于生存壓力下的人,皮質醇水平會很高,這會影響大腦的部分區域如前額皮質、類扁桃體——這些都是認知、自控功能的重要區域。所以,在長期壓力下,窮人也不太可能做出理智的、長遠的決策。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許應該以一個開放、理解、包容的心態來看待窮人這個群體,而不僅僅是用“懶”或“笨”來概括它們的遭遇。——你看,對窮人“懶”和“笨”的印象也是一種偏見呢。
如何跳出窮人思維的陷阱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謝謝你的閱讀,你們的喜歡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