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隨筆:抑郁癥中醫治療方法
太白中醫
?
我們熟悉的抑郁癥治療方法有很多-西醫的藥物治療、音樂療法,甚至近年新興的寵物醫生治療。那么,中醫又如何治療郁證呢?
在治療方面,郁證會因其病人是實證或虛證有所不同。實證,首當理氣開郁,并應根據是否兼有血瘀、痰結、濕滯、食積等而分別采活血、降火、祛痰、化濕、消食等法。至于虛證,則應根據損及的臟腑及氣血陰精虧虛的不同情況而補之,或養心安神,或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虛實夾雜者,又當視虛實的偏重而虛實兼顧。
郁證以氣郁為主要病變,中醫在治療時會辨六郁。一般來說,氣郁、血郁、火郁主要關系于肝;食郁、濕郁、痰郁主要關系于脾;而虛證則與心的關系最為密切。從體質因素解釋:原本肝旺,或者體質素虛,復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飲食漸減,生化乏源,日久必氣血不足,心脾失養,或郁火暗耗營血,陰虛火旺。心病及腎,而致心腎陰虛。
《證治匯補.郁證》中提出:「郁病雖多,皆因氣不調,法當順氣為先。」所以,治療按證候分別采用養心安神、補益心脾、滋補肝腎等法則。著名的中藥方劑有: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甘麥大棗湯等;而我們常用中草藥均有抗抑郁的作用,例如:貫葉連翹、石菖蒲、刺五加、巴戟天、積雪草、檳榔、柴胡、黃芪等。
開放心靈尋求協助
除了靠中藥疏肝健脾、理氣和血外,有云心病還需心藥醫,醫師透過望聞問切對病人了解病發的本因,同時亦可使病人面對最根本的問題,可謂一種另類的心理治療。始終,郁證的病因源于負面情緒長期滯留于身體內,久郁成病,懂得適當地溝通和宣泄,令壓力得以釋放,免堵塞在身體,并建議針灸、穴位按摩、多進行戶外運動、多主動尋求家人朋友的協助,擴闊生活圈子等生活節奏的改變,亦可使病人向郁證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