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本號所發方劑以上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的醫著為主。文中方劑僅限于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桃核承氣湯首載于《傷寒論》,由桃核、大黃、桂枝、甘草、芒硝五味藥物組成,具有瀉熱逐瘀之功,主治下焦蓄血,癥見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譫語煩渴,至夜發熱、甚則其人如狂等。
本方是在調胃承氣湯的基礎上加桃仁、桂枝而成,張仲景原為治療邪在太陽不解,隨經化熱入里,與血結于下焦所致的蓄血輕證。因下焦蓄血而非蓄水,故少腹急結而小便自利;熱在血分,上擾心神, 故譫語煩渴,至夜發熱,其人如狂。治當攻逐瘀血以瀉下焦結于血分之熱,故仲景桃核承氣湯以桃仁破血,大黃逐瘀泄熱。二藥合用,使瘀熱并泄,故共為君藥,桂枝通行血脈,并助桃仁破血祛瘀;芒硝瀉熱軟堅,助大黃下瘀泄熱,合為臣藥,甘草益氣和中,并緩諸藥峻烈之性而為佐使,五藥合用,共收行瘀瀉熱之效。
對運用桃核承氣湯的適應證,后世有所發展,如跌打損傷而致瘀血停留,癥見疼痛不能轉側,二便秘澀者;火旺而血郁于上而見頭痛頭脹、目赤齒痛者;血熱妄行而致鼻衄,或吐血色紫者,以及婦人血瘀經閉,或產后惡露不下,其人少腹堅痛, 喘脹欲死等癥,均可使用本方而取效。目前臨床對本方的應用已泛及內、外、婦各科多種疾病,凡需破血下瘀,引熱下行者,均取本方化裁使用。據臨床報道,使用本方治療急性壞死性腸炎、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習慣性便秘、血尿、癃閉、泌尿系結核、慢性腎功能衰竭、血卟啉病、糖尿病、高血脂癥、類風濕性關節炎、美尼爾氏癥、癲癇、破傷風、不孕癥、腰痛、白塞氏病、急腹癥、下肢靜脈癇、腰椎間盤突出癥、腦震蕩后遺癥、皮膚病等均可取得滿意疔效。
臨床應用本方須掌握如下辮證要點: (1 )疼痛固定不移,多呈刺痛、拒按;(2)排出的血液呈紫黑色、夾有血塊;(3)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4)脈沉澀或沉實有力。
此外,《溫病條辮》載有桃仁承氣湯(大黃、芒硝、桃仁、當歸、丹皮、芍藥),與本方在病因、病機、臨床證侯、治療原則以及方藥配伍等方面均有區別,不可混淆。
鄭衛群治療闌尾炎醫案
楊X X,女,30歲,于1983年3 月2日來診。自訴患慢性闌尾炎4年,每年發1一3次。此次因勞累過度,右下腹疼痛, 惡心嘔吐,不思飲食,便秘尿黃而入院治療。診患者右下履疼痛、發熱,右側下腹有明顯反跳痛。同時,足三里上巨虛之間有壓痛點,舌紅,苔黃白相兼,脈弦數。辨證為濕熱瘀血阻于腸道,宜瀉熱攻瘀。用桃核承氣湯加味治療。處方:桃仁10克,芒硝30克(另包沖服),大黃20克,桂枝5克,甘草5克,丹參15克,銀花15克,連翹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20克。3劑后癥狀顯著減輕。用原方稍作加減,繼服6劑,痊愈出院。至今未見復發。
按語
仲景創制桃核承氣湯一方,本為治療下焦熱瘀相結的蓄血輕癥而設。該例患者患慢性闌尾炎4年,屢治屢發,久痛入絡,必兼瘀血。現右下腹痛加劇,又且,便秘尿黃,舌紅、苔黃白相兼、其脈弦數,為淤熱搏結腸道,治宜瀉熱逐瘀,兼以清熱解毒,故在桃核承氣湯方中復增銀花、連翹、紅藤、敗醬草,乃使熱瀉瘀祛,病獲痊愈。
本案屬急肢癥,癥狀均見“小腹急結”(腹滿、疼痛)、發熱等癥,病機屬熱瘀相合,與《傷寒論》桃核承氣湯證相吻合,故臨床每以本方移治急腹癥而屢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