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帶下異味,下身瘙癢,身上沒勁,臉上長痘,嘴干口苦,頭也懵的,舌苔又黃又厚,這是怎么回事?”
其實,這就是濕熱的表現。 "濕"與"熱"是中醫最常見的致病因素,其產生途徑有:一為感受外邪,二為臟腑內生。濕熱內生多由勞倦失常,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所致。婦科諸病中也多有因房勞,抑郁導致肝腎損傷,濕熱蘊蒸而成,可以說,濕熱是導致帶下、月經不調、崩漏、陰癢等病癥的重要因素之一。西醫的盆腔炎、陰道炎、尿道炎等也多可從濕熱辨治。
中醫治療濕熱之婦科病,總以清熱利濕為則。常用方藥較多,止帶湯、二妙丸、龍膽瀉肝湯、八正散、康婦炎膠囊、婦科千金片,等等,可辨證使用。另外,一些外用洗劑和栓劑對婦科炎癥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推薦一個我常開的煎水代茶方:
金銀花12g,綠豆衣12g,陳皮9g,荷葉9g,車前草12g,烏梅6g,山楂6g。
一日一副,煎水隨飲。另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冰糖適量。功可清熱消暑,利濕行氣。還有減肥功效哦!
@微頭條健康聯盟 @頭條健康 #【中醫入門】發現中醫之美# #醫生微頭條運營秘籍# #婦產科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