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上墳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上墳是對已經(jīng)失去的長輩的追思、懷念。對于上墳這種祭祀活動是有很多講究和禁忌的。有這么一句老人常說的話“清明上墳帶四樣,祖宗保佑財運旺”,你知道這4樣是指什么嗎?下面跟著小丹一起了解下吧。
1、敬畏之心
上墳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通常我們上墳都是長輩帶著晚輩一起上墳,上墳的時候都是按照輩分先后祭祀的,而且需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中華民族文化中,尊敬長輩是一種光榮傳統(tǒng),對祖先的尊敬,也是對自己將來的尊敬。雖然他們已經(jīng)逝去,但是我們的內(nèi)心對待祖先,必須秉承“尊卑有序”的老傳統(tǒng)。
如果在上墳過程中嬉笑打鬧,特別是帶小朋友,需要注意看管好小孩,盡量不要在上墳的時候嬉笑打鬧,這是對長輩的“不尊敬”。同時上墳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衣著得體,不要穿鮮艷衣服,不要濃妝艷抹,不要隨意亂說話,更不能說臟話,在逝去長輩面前必須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2、感恩之心
上墳的時候需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祖先給予我們美好的生活,感恩祖先對我們家庭的照顧。在古代上墳是特別講究這個“感恩”的,因為在古代,人們通常對祖先懷有一顆感恩之心,認為他們的美好生活是祖先給予他們的,是祖先在一直保佑著他們。
感恩之心也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恩老師給予我們知識,感恩祖國給予我們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上墳祭祀這種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上墳者需要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去上墳。
3、悲痛之心
上墳祭祀是一種追思活動,是對已經(jīng)逝去的人思念活動,當你去上墳的時候,都是懷著一種悲痛的心情,懷念著自己的已經(jīng)逝去的長輩對自己的照顧,懷念著老人對自己愛護。當你上墳的時候懷著一顆悲痛之心,已經(jīng)逝去先輩,也會被你所感動,會保佑你將來家庭身體健康和生活富足。
4、供奉之心
不管是古代祭祀活動,還是現(xiàn)代人們祭祀活動,祭祀是需要帶著“供奉之心”去祭祀,需要準備常見的祭祀用品之外,還需要帶一些先輩生前喜歡吃的東西,喜歡穿的東西,喜歡玩的東西。這樣讓逝去的先輩看到自己的孝心,先輩才能一直在天上保佑著你和你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