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1912年,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晚清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入侵進一步深化,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同時伴隨著列強在華設廠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
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
同時,晚清時期的文化可發生了轉變,開始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向西方學習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于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
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并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
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后,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修路
上海的巷子
球童
搬運工搬運一袋貨物領一個簽子
西洋鏡
賣稱的店鋪
鞋匠
歇腳抽旱煙的男人
路邊書攤
小吃攤
街口剃頭
放風箏
一家四口出行
店鋪前的雇員
賣草鞋的小販
等拉貨的車夫
買糖果的三個孩子
香港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