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象雜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2005-2015年之間,抑郁癥患者人數增加了18%,全球各個年齡段約有3.22億人患有抑郁癥,占全球人口的4%以上。
抑 郁 癥目前位于世界 150 種常見疾病的第4位,世衛組織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從社會第三大疾病負擔上升為第二位,僅次于冠心病。
現實生活抑郁癥要么被忽視為無病呻吟,甚至媒體也沒能正常引導社會去正確對待。
有人把它稱為“好人病”,意思是想做好人,又沒有能力做到。
在心理學里面有一種說法,得抑郁癥的都是好人。
它的意思是,因為一個人不懂得攻擊別人,沒有發泄負面情緒的渠道,因而“好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將攻擊矛頭轉向自己。
心理學中,關于人心理功能的防御方式有很多種,大部分人都是用防御別人來讓自己感覺良好,但是“好人”運用的防御是,自我攻擊和自毀。
目前為止我接觸的所有抑郁癥患者,都是寧愿傷害自己,也不愿意傷害別人,無比溫暖又善良的好人。
造成抑郁癥的成分比我們一般人對它的理解要更復雜得多,雖然對外多表現為傷心、難過,但它的深層的成分則是一種隱含的憤怒。
受到沉重的打擊,卻又無力反抗,便只能無可奈何地陷入抑郁,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絕望。
抑郁癥是一種病,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重感冒也再恰當不過了,他們時刻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做任何事都不能產生快樂因子。
所以遇到抑郁癥患者不要覺得對方是無痛呻吟,她們是真的很痛苦。
抑郁癥一般分為三個等級,即輕度,中度,重度。
輕中度患者根據情況,可以先進行心理疏導。
但是,重度抑郁癥患者必須配合藥物治療。
抑郁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強烈的自我否定。
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一無是處,充滿負能量。
和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抑郁帶來的并不是對世界的厭惡,而是強烈的自我厭惡。
所以安慰他們再多次“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多看看世界好的一面”
都沒有用,因為他們覺得他們自己一無是處、糟糕透頂,這世界上沒有他們或許會更好。
為什么產生“自我貶低”想法?
1,生物學,目前在抑郁癥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
說幾個點:研究證明與遺傳有關;發現與當事人的“應激反應系統”的功能失調有關;
與大腦中傳遞“喜悅”的激素有關(抑郁癥的藥物與此有關),調節著腦細胞之間的溝通;
2,環境中的負性刺激,如頻繁遇到的那些“壓力”事件。
例如:一個孩子被責罵,他可能會做無意識的“自我貶低”:我很差。
我們容易總是在關系中、在別人的評價中,給自己做出以偏概全的非理性決定。
抑郁者的表現,通常內心會有很多的沖突,而這些沖突就其根本上而言,是“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的沖突。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可謂是用盡一生在摸索究竟如何可以活得更好,而看到現實、接受現實,恰恰是里面最關鍵的滑門。
這就是為什么流淚通常是化解抑郁情緒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的原因,因為悲傷就是接受負面現實之后最直接的心理反應,流淚就打開了排遣抑郁的滑門。
從許多抑郁癥的例子可以看出,患者不僅是壓抑了正常情感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壓抑了受委屈或受傷害之后的憤怒,以及表達憤怒的需要。
因此,對抑郁者去壓抑的辦法是通過分析而澄明:當下的抑郁是對過去情感克制的后續反應,包括敵意情感的克制;
因而抑郁的出路,必然是使其對情感情欲望的真實而直接的表達。
它(抑郁)就那樣出現了,不分場合,沒有來由。
每當它出現,整個世界都變灰了,持續的低落、疲憊、哀傷、焦慮、自責,日子變得看不到前方,一切都慢了下來。
對外界的興趣消失了,哪兒都不想去,偶爾還會想到死亡。
你是否有過以上經歷?它們是我對抑郁癥的感受。
從不抑郁到抑郁癥一般要經歷以下幾步:
開始是無能為力,然后感到倦怠,想用力用不上。
比如司機開車,前邊堵車,然后紅燈,然后一直堵、堵、堵。
開始是等待,無能為力地等待。后來想罵人,最后也不罵了,哀莫大于心死,這就是倦怠。
千百次的倦怠就形成了無力感,感覺沒意思。
倦怠往前走就是習慣性無助。
最后就是自己堅定地相信:無論我怎么努力,命運都無法改變。
抑郁的黑狗在哪里?—— 在我們心里。
無能為力 —— 倦怠 —— 無助 —— 抑郁情緒 ——抑郁癥
把一個好人變成抑郁癥,就是這樣五步。
當我們感覺自己即將陷入抑郁的泥沼中時,我們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不要疑神疑鬼,給自己憑空造病。
當你覺得無法支撐下去時,告訴你的家人,抑郁癥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同時一定要尋找專業醫生、心理咨詢師尋求支持!
▲ 即使情緒再洶涌,也不能以自我傷害/傷害別人的方式去表達;
▲ 即使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也要去表達,起碼情緒能被看到和釋放。
在不舒服的時候,能站出來說,合理地爭取權益,或平靜地接受客觀存在的不可得。
這可比簡單的壓抑和懂事,要健康多了。
如果你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請你從現在開始:不再向內傷害自己。
允許自己,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活出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