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談一談水草日常維護淺談
先說一下個人見解,水草的養殖一定是沒有絕對怎么做的,因為每個缸都不一樣,缸尺寸、種植的植物、養殖的條件、養殖人的個人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別人養的好,照著做,但是有時候卻達不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也是正常的。而且理論一定要結合實際來判斷,比如我們有時候看到說某個水草喜歡強光、高二氧,那么很多草友缸剛開缸就6-8小時光照,超標的二氧供應。最后只會水草轉水困難,導致融葉嚴重或者爆藻出現。
養殖水草還是重在學習原理,通過自己的觀察,考慮自己的養殖實際狀況,水草的狀態來配合原理進行分析,最終才能得出正確的做法。而且現在網上的鍵盤俠真的很多,身邊很多草友都深受其害,所以自己一定要判斷一下,其分享的知識到底對不對再去做,不然學費是慘痛的。還有想養好草,一定不要瞎折騰,養草是個耐心活,要給它足夠的耐心,不論什么狀況,用盡自己的辦法做調整,最后沒有辦法再翻缸,千萬別融葉翻缸,爆藻翻缸,水草怎么不長,拔出來看看。這樣本身能養好的,結果耗盡你的財力物力還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來說第一點:工具、水草轉水。
說到水草日常維護肯定是離不開工具的,這里給大家說一下水草常用的工具:刮藻刀、鑷子、剪子。
這些工具分很多種,直鑷、彎鑷、直剪、彎剪、波浪剪等等。那么我們都要備齊一套嗎?
如果是土豪的話,請隨意嘍~但是想經濟一些,只買有用的,那我就推薦一套如下:
1、一把27的小直鑷子,用于打理細節,種植。
2、如果是60以上的大缸,建議再來一把48的大彎頭鑷子,用于平時捏一些雜物,整理底床等等,可以手不入水。
3、一把波浪剪,因為波浪剪的修剪角度更小,比彎剪和直剪好用。
4、一把刮藻刀。
5、底床肥液注射器。
好了這些就足夠水草日常打理維護了。其他的都可以省下來錢,用不到的。
這里有草友會說刮藻刀也是多余的,我都是用抹布或者牙刷甚至百潔布就搞定了。我想說的是,刮藻刀清除的更徹底,可以延緩藻類上壁。膜布和牙刷只能擦掉一部分,是去不了根的,你可以擦完用手摸一摸就能摸出來,和外面玻璃表面是不一樣的,還是有藻類存在,雖然看不到。而且對于較為頑強的綠斑藻這些,擦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來回擦拭還會讓水體變渾濁。百潔布就更不推薦了....缸壁時間久了,那劃痕,就只能換缸了。所以專業的事還是專業的工具來解決吧。刮藻刀請一定配一把。
關于水草轉水,就要先談談什么是轉水,可不是水上葉轉水下葉才叫轉水,只要水草換了生長環境,從這個缸換到另外一個缸,這也叫轉水哦!除非是在原缸里打頭密植,才沒有轉水的過程。
轉水期間水草都會表現出狀態不佳,生長緩慢,光合作用低下的表現。是因為水草在適應水質以及你給的生長條件來調節自身生長需要。在轉水的過程中可能還會伴隨著小面積的融葉,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但是融葉過程是緩慢的,如果快速大量的融葉,那是養殖環境有問題了,要找原因抓緊時間改善,需要關注的點是溫度、水質監測、以及水草生根情況。具體的數值我在下一篇水草發色中細細說明。
那如何讓水草快速轉水?這里有需要注意的點。
1、轉水期的水草最好要適當降低和減少光照一周左右的時間,這樣可以給水草更加舒適的恢復環境,也可以避免因水草光合作用低導致的爆藻。
2、轉水期可以適當的增加換水頻率,所有的水草都喜歡換水,換水可以增加其光合的效果,快速回復狀態。兩天一換是最高頻率,再勤了一天一換也會導致水質波動哦!不建議!
3、適當的增加鉀肥,鉀肥可以提高水草光合作用,達到促進生根生長的作用。也對于轉水有很好的幫助,可以每兩天加一次,以100ml為例,一周用量一般是10ml,一周打三次左右,前期開缸不建議100%用量,所以可以每次用2ml,然后抽魚缸內水在針管里稀釋,稀釋完每株草下靠近根部打,總共打針管的50%量。剩下的50%打到水里。詳細的液肥使用可以參照我之前的帖子【液肥經驗淺談】
在轉水初期建議不要加綜合肥,因為水草光合作用低的情況下對養分需求并不高,所以最好等一周轉水完成再適當加綜合,以免出現水肥引發蛋白蟲、油膜、爆藻這些問題。
轉水成功的表現就是頂出新葉!
轉水的快慢與你買的草形式也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現在網上很多的坨草,坨草種植簡單,而且基本是有根定水的水草,所以轉水的過程要比買的散水草轉水要快,但是缺點是后期想要打頭密植,坨草基本不可能,因為底床基本被坨草的那一大坨占滿了。很難達到造型的需要。但是可以買坨草回來直接去掉坨根變成散裝草再栽種。但是坨草比散裝草貴,所以現在草商基本都是坨草了。
其次就是水上葉,水上葉是指在陸上培養的水草。水上葉轉水會比水下葉要緩慢的多,并且水上葉的葉子都會融掉,再發新芽,往往還會伴隨著爛頸、氣根、側芽、黑頭縮頂等問題的出現,所以,如果新手經驗不足,最好不要買水上葉轉水,最好買商家轉水完畢的水下葉更保險。
說了這么多我還是最推薦的是散裝的水下葉是最好的,新草回來,不要整枝直接插里面,最好是能截取合適的長度進行種植,因為轉水的過程剛剛提到會有小面積融葉,如果直接整枝種,除了生長空間小以外,融葉也會導致整體美觀度不佳,最后還是要打頭再植。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勞動量,所以建議直接種植前就做好預備工作,直接打頭種植,這樣生根生長的水草,后期打理起來更容易,也有更多的生長空間給你去打頭密植和調整造型。
如何打頭種植,我簡單畫了一個圖,一般是在二分之一處或者三分之一處打頭,具體長度根據你的需要和泥的厚度來決定,如果泥比較薄是5cm左右,就打三分之一處更好,如果泥比較厚在10cm左右,就建議打在二分之一處。剪得時候最好在上一個莖節的下方,就是紅圈的位置,不然剪得靠下,也是多余,都會腐爛。
打完之后,要去掉不好的葉子,之后把扎在土里的部分的葉子也要去掉,以免葉子腐爛影響生根速度或造成爛莖的出現。打掉這些葉子能使水草更快速的生根也方便栽種。
具體栽種的手法這些放在最后打頭密植里面細細講解吧。
其次新草在栽種前可以簡單的做個檢疫。除了莫斯以外都可以用52來進行檢疫。一般是用小盆然后加入52,比例一般我是20升水用5ml-10ml的用量。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帶入藻類孢子,還有寄生螺之類的,因為在高濃度的52里,螺都會縮回去,就會掉到盆底。一般浸泡5分鐘左右就OK,但是此方法只能相對檢疫,不能100%避免藻類哦~因為藻類無處不在,但是螺基本可以避免。另外我覺得藻類和植物其實是可以并存的,這是我的綠藻背景,正面可能看起來不太明顯,側面還是毛茸茸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