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PT課件幻燈片的制作原則和技巧 (2008-09-02 08:48:59)
標簽:
教育 分類:
Office技巧宏技術能用圖表就用圖表。所有的人都會先挑圖看。
所有人看到圖表,第一眼就是找最低的和最高的,然后找跟自己相關的。把這三個東西標出來,人家會覺得很省事。
別寫那么多字,沒人看,除非你打算照著念。
要想辦法讓人知道你的PPT還有多少,或者告訴人家你要說的條理和結構。這非常重要,對自己好也對觀眾好。
不要用超過3種的動畫效果,包括幻燈片切換。好的PPT不是靠效果堆砌出來的,樸素一點比花哨的更受歡迎。
多用口語,放在一些類似tips的地方,效果往往加倍。
PowerPoint是目前最常用的演示設計工具,由于它多媒體的功能強大而又簡單易學;所以很多教師都以地PowerPoint為工具制作課件。PowerPoint內容豐富的動畫、過渡效果和多種聲音效果,并有強大的超級鏈接功能,可以直接調用外部眾多文件,能夠滿足一般教學要求。
很多老師制作PPT課件時存在—些誤區,例如演示文槁的內容結構層次不清晰、幻燈片中加入很多與課程內容無關的圖片和動畫、選用了不恰當的模板和色彩搭配等等.以致很多學生起初覺得多媒體授課很花哨,但不久后就失去了興趣.開始懷念以前的黑板。
筆者認為.PPT課件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課講的制作和講授中,教師要緊緊把握幾個原則。
課件的結構要清晰明了
在黑板時代,一節45分鐘的課程,教師的板書一般是兩到三版,而相同的時間內PPT幻燈片要用到10-25張,PPT使課堂的信息量大大豐富了。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沒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巨大的信息量會讓學生暈頭轉向,記錄課堂筆記也有很困難。
要做到結構清晰,首先課件中的文字要用精煉,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闡述不必在課件中重復出現;即使要出現也盡量濃縮、以淺顯、精練的文字歸納出要點。其次,在課件中可多次重復目錄頁,每講完一個大問題,都重復播放目錄頁,使走神的學生也能追上課程的思路;還有就是整個課程的項目符號和編號要統一,并盡量與教材保持一致,以方便學生做筆記。
突出課程內容, 不要用無關的多媒體素材和動畫
很多老師制作課件的時候,喜歡把手頭搜集的圖片、動畫、聲音等,不管與課程內容有沒有關系,是不是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統統堆砌在課件中,甚至一些“獲獎’的課件是如此。
課件畢竟是為教學服務的,過于花哨的多媒體素材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在講解F一mail的傳送原理時,曾專門做過對比測試,兩個水平差不多的班級,A班這部分內容使用的是一幅樸實無華的簡單的圖片示例,B班使用的是一個“精彩”“flash動畫。上課結束后的隨堂測驗表明,A班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的掌握好于B班。對學生的訪談也表明很多學生只記得那個flash中的卡通人物和視覺效果,而真正重要的知識卻沒有留意太多。
在攝影作品中,構圖的基本原則是“減法”,即盡量把主題無關的元素從畫面中減去。課件的制作可以借鑒這個原則,先用“加法”把平時搜集的內容有相關的素材放到PPT中,然后再做“減法”把重復和相關性不大的素材摒除。
授課過程中注意把握節奏.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單張幻燈片中文字的字數以 30-60個漢字為宜,講的時間以3-5分忡為宜。如果一個問題或概念的內容比較多,一張幻燈片放不下就拆分為兩張,切忌強行把文字堆積在一張幻燈片上。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約在15——25分鐘之間,有經驗的老師在發現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往往會插入一個”包袱”,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課堂上來。要有意識的在學生容易走神的時間段,一段動畫、聲音或等能引發學生注意的素材。
模板與色彩搭配
和網頁的設計一樣。PPT也忌諱”五顏六色”,過多的顏色會見顯得雜亂,并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講,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種顏色。建議每個課件準備兩種色彩搭配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光線。第一種藍底白字,適合在環境光線比較強的情況下使用,這種色彩搭配既能讓學生看清文字,又不易產生視覺疲勞。第二種白底黑字,適合在較暗的環境下使用,因為白色的底版讓學生可以看清教師的“身體語言“。
PowerPoint自帶的幾十個模極可能大家己經用煩了,大家可以到無憂PPT(http://www.51ppt.com.cn)或PPT學習網(http://www.pptxx.com.)下載一些新的模版。
教學是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個過程,任何類型的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都只是一個輔助手段。PPT使教師能夠把一堂課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把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原理和過程用多媒體素材形象、直觀地演示出來。但課件不是一節課的全部,整個課程仍要
以教師為主導,所以,我們不必把課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應該由學生思考的問題那么輕易地展示出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通過課件的展示來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與思考.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