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小孩肺炎相對成人肺炎來講比較難治療,劉燦康醫生運用涼膈散加減治療小兒肺炎,療效很好,值得一讀。
作者/劉燦康
涼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書,其方由大黃、樸硝、山梔、薄荷葉、黃芩、連翹、竹葉、甘草組合而成,有瀉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以治上中二焦熱邪熾盛之證。
筆者臨癥運用此方加減治療衛氣同病,邪熱壅肺、腸腑躁熱之小兒肺炎癥,每獲良效?,F舉驗案一例介紹如下。
李XX,男,10歲,1982年4月5日初診。
患者發熱、少汗不解,咳嗽氣喘,口渴煩躁,大便秘結,小便色赤,舌紅苔黃,脈洪數。
體溫:39.4°C,X線胸透提示右肺見有片狀陰影。
血檢:白細胞總數18500/mm8,嗜中性80%。
證屬衛氣同病,邪熱壅肺,痰熱內蘊,腸腑躁結。治以辛涼解表,清熱瀉肺,通腑泄熱。
薄荷葉(后下)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竹葉10克、黃芩10克、生山梔10克、杏仁10克、大貝母10克、葶藶子10克、生大黃(后下)6克、生甘草5克。二劑。
二診:
藥后大便轉溏而熱度下降,測體溫37.8°C,咳嗽亦減,肺熱有從大腸下泄之趨,表邪已解,原方去薄荷、竹葉加瓜蔞皮10克、桑白皮10克,生大黃4克與諸藥同煎,續服三劑。
三劑服完,熱清咳喘平而病愈。經X光胸透復查:肺部陰影消失。
按:
小兒肺炎,一般在氣分或衛氣同病者較多,且肺與大腸相表里,治臟不忘通腑,通腑意在瀉肺。故用涼膈散加減治療而取清上泄下之功。
方中薄荷、銀花、連翹、黃芩、山梔疏解清熱于上,大黃瀉火通便以清肺熱于下,又用大貝母、葶藶子、杏仁清化痰熱而止咳喘。諸藥協力,而使肺熱清,咳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