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挖財錢堂社區達人:怡心姐姐
前幾天怡心發了一篇月入8000,為什么存不下錢,很多讀者紛紛給我留言評論。
有的人評論說:“因為有房貸、車貸、別說月入8000了,我月入1.6萬也沒存到錢”。
有的人評論說:“月入8000,花錢的地方太多所以存不下錢“。
看了大伙兒的評論讓怡心有點哭笑不得,真不知道該說是因為自己從小對存錢就特別敏感,還是要說現在的你們趕時髦的超前意識比較強,怡心曾在月入3500的時候,都能存下1000多元,而且還有2000的房貸要還,每個月生活費500,也照樣可以過精致的生活,所以月入8000如果還是存不下錢,怡心認為以下幾個能幫你變有錢的公式需要了解一下。
一、支出=收入-儲蓄
很多人潛意識的認為:儲蓄=支出-收入,也就是每個月一發工資就開始花錢,等花完了,有剩的才會想起來存錢。
不可否認這一招對于理性消費者來說是完全可以存下錢,可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人是沖動消費者,對花錢并沒有什么計劃,也沒有什么存錢概念,這就導致了我們不管月入多少都存不下錢,所以應該把“儲蓄=支出-收入”換成“支出=收入-儲蓄”,強制存錢。
二、投資=50%保守+25%穩攻+25%強攻
為什么有的人越理財越窮,無非就是買基金虧了、炒股虧了,導致幸幸苦苦存下來的錢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投資講究的是分散投資,合理分配,細水長流。
可以拿50%的資金購買貨幣基金、國債、銀行理財、固定理財產品
25%的資金購買比較穩健的投資產品: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基金定投
25%的資金用來強攻股票基金、股票等高風險投資產品。
分配比例可因人而異,但切記一定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固定理財產品,因為它們是熊市里的避風港、定心丸。
三、流動性比率=3
意思就是說每個月必須留夠3-6個月的生活費,用來應付一些突發狀況,比如突然生病、發生意外急需用錢等等。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流動性資產是指能夠快速變現并且不會帶來損失的資產。
只有留夠了足夠的流動性資產,投資才更安心,不會因為突發狀況急用錢,把原本投資的錢大額贖回,導致虧損。
四、負債/總資產<50%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有人喜歡穩定無憂的生活,不屑于用杠桿的巧力;有人妄圖用杠桿撬動財富之路,但姿勢不正確,傷人傷己。
負債是把雙刃劍,它能給你帶來財富,也能把你送入地獄。
所以負債一定要合理,銀行規定每月的貸款還款額不能超過月收入的50%,最好是能夠控制在30%左右。
五、總資產/投資總額>50%
本金的多少與利息的多少息息相關,假如你有100萬,就算全部放在貨幣基金里,一年收益也有4萬,4萬的利息相當于在小縣城工作一年的工資了。
所以千萬不能讓自己手中的錢閑置,而是讓手中的每一分錢都為我們工作。
不要總是抱怨自己沒錢,存不下錢,其實搞懂這幾個公式,你一樣可以成為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