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一個夢幻般的地方,最近幾年來湘西的旅游建設,讓各個景區是越來越美!二十四年前,我到張家界、鳳凰古城、芙蓉鎮,只是路過,那時的張家界市還是大庸市;八年前,我到張家界、鳳凰古城、芙蓉鎮,是旅游,被張家界的森林公園、天門山和鳳凰古城、芙蓉鎮的自然美景所拆服,所以總是心心念念想再次到湘西去看一次!
幾友相約,尋覓湘西,4月18日,八個人二臺車,從衡陽出發經懷化到鳳凰,看了鳳凰古城、南方長城和苗族風情,到十八洞村看精準扶貧和“亞洲第一奇洞”,到芙蓉看了瀑布和《芙蓉鎮》的拍攝地,到默戎鎮看苗族對歌、搶親,到矮寨看矮寨大橋和“開路先鋒”銅像。8日走來,有點累,不過看了許多美景和少數民族文化,也值!
一、北平遙、南鳳凰:鳳凰古城
我們第一站是鳳凰古城,4月18日,下午六點多到了鳳凰古城,這么晚了,也開了一天的車,我們就住下了。第二天我們起床吃早餐后,上午就先去看了南方長城,被它的壯闊宏偉所拆服,難以想到,在那個時代建這么大的工程,當時的人民是費了多少人力和財力,還有他們的聰明才智!
看完了南方長城,下午就到鳳凰古城,鳳凰古城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曾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2019年10月,入選首屆“小鎮美學榜樣”名單。
鳳凰古城,有古城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是中國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縣份。城內還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條。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璧輝門”,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曾是出城的唯一通道。
鳳凰古城的主要景點有:神鳳文化景區、田家祠堂、沈從文墓地、北門古城樓、陳斗南宅院、沱江吊腳樓、萬名塔、奇峰山、許愿亭、烏龍山風景區、沱江、虹橋、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朝陽宮、萬壽宮、奇梁洞、黃絲橋古城、書家堂古堡、沱江跳巖、關田山苗寨、西門峽漂流、苗族博物館等等。
二、十八洞村:亞洲第一奇洞
在鳳凰古城看了二天,4月20日晚上7點到了花垣縣十八洞村,4月21日,看了十八洞村一些景點:蓮臺山林場、黃馬巖、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等風景點,它們有婺源鄉村建筑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
特別是十八溶洞,只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里面有十八個大小不一的溶洞,是洞洞相連,洞內景觀奇特,神態各異,鬼斧神工,被譽為“亞洲第一奇洞”。轄區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峽谷遙相呼應。
十八洞村是由二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時二個自然村都想以本村的村名來命名,誰都不服誰,而二個自然村的會合處就是這十八溶洞,這個名好,有想象力,所以大家最終以十八洞來命名這個村!
十八洞村是首次提出“精準扶貧”之地,經過兩年多時間,十八洞村鋪上了瀝青路,修起了游道和護欄,村里的房屋修繕一新,脫貧265人,十八洞村開始換上一副新面貌。
三、芙蓉鎮: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
4月21日晚我們芙蓉鎮,4月22日看了電影《芙蓉鎮》的拍攝地,看了溪州銅柱,回蕩千年跫音;五里石板街,盡顯古鎮風情;芙蓉鎮大瀑布,締造瀑布上的千年古鎮;土司行宮(飛水寨),傳說中的吊腳樓群;土人居穴遺址,瀑布之下妙趣橫生等等。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也是一個山城,原名王村,位于酉水之陽,距縣城48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現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
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正像陳運和《芙蓉鎮》所說:“湘西口音滿背簍,猛洞河古老風韻流”。
1、溪州銅柱——回蕩千年跫音
公元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戰媾和,締結盟約,劃疆而冶,鑄5000斤銅柱為證。據史截:“后晉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與當時占據湖南的楚王馬希范發生溪州之戰。
2、五里石板街——盡顯古鎮風情
芙蓉鎮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鎮,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兩邊是板門店鋪、土家吊腳樓,一路蜿蜒而行,將人帶到酉水岸邊的渡船碼頭。從碼頭向左望,可見芙蓉鎮瀑布和其旁建在懸崖邊的飛水寨。
3、芙蓉鎮大瀑布——締造瀑布上的千年古鎮
瀑布是芙蓉鎮首屈一指的天然美景,任何到芙蓉鎮的人都必到瀑布。芙蓉鎮三面環水,瀑布穿鎮而過,別有洞天。這是湘西最大最壯觀的一道瀑布,高60米,寬40米,分兩級從懸崖上傾瀉而下,聲勢浩大,方圓十里都可聽見。
春夏水漲,急流直下,飛虹相映,五彩紛呈。“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由此得名。有詩贊曰:“動地驚天響如雷,憑空飛墜雪千堆,銀河浩瀚從天落,萬斛珍珠處處飛。”
4、土司行宮(飛水寨)——傳說中的吊腳樓群
在集鎮上有此瀑布者在全國并不多見,瀑布旁的“土王行宮”更是芙蓉鎮的一大亮點。這里是當年富甲一方的土王所選擇建造避暑山莊的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行宮側面是懸崖峭壁,宮前溪水長流,飛瀑直瀉,震耳欲聾,氣勢蓬勃。
5、土人居穴遺址——瀑布之下妙趣橫生
位于芙蓉鎮大瀑布下的入口,有一個石巖洞,這是早期土人居住的遺址。這個石巖洞很久以前能夠容納千人,后經千百年的水漲水落,被大量淤泥積壓成現今之樣。
據當地的王姓譜書記載,很久以前,有一批人為避秦朝戰亂,一路沿沅江涉水而上,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個石洞歇息,見洞內有一些長發赤腳,披獸發,發聲如鳥獸語的人。
四、有龍的地方:墨戎苗寨
4月22日晚到墨戎鎮,4月23日看了苗寨的邊邊場、四方鼓舞、趕秋節、接龍、巫儺絕技、稻花魚、苗家長龍宴等等。
“墨戎”為苗語,意為“有龍的地方”。墨戎苗寨的苗族風情、苗族文化藝術主要有:苗族服飾銀飾、苗族刺繡、苗族建筑、苗族趕秋、苗歌、四方鼓、蕩秋千、舞獅耍龍、上刀梯下火海、巫儺絕技等。
1、趕邊邊場
在吉首周邊和古丈一帶的苗族地區,苗族青年婚前戀愛十分自由。每逢鄉場趕集,各寨的男女青年就會結伴前來進行交友活動,尋覓意中人。俗稱“趕邊邊場”。
在熙熙攘攘的趕集人群中,小伙子只要看上某個姑娘,就會悄悄拉一下她的衣袖,偷偷踩一下她的腳,或者輕輕撞她一下,以試探對方的心意。
要是姑娘看上了某個小伙子,也會一樣行事。互生好感的雙方則會在回家的路上結伴而行,以歌傳情,作進一步的溝通交流,以期締結良緣。
2、四方鼓舞
古丈縣墨戎苗寨是全國著名的苗鼓之鄉,國務院授予的民俗文化藝術之鄉,苗鼓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苗鼓節奏明快,動作舒展大方,鼓者雙手交替擊鼓,全身閃轉騰挪,擊鼓與舞蹈結合在一起,極富觀賞性。
《猴兒鼓舞》風趣詼諧,表演者邊敲鼓邊模仿猴子的動作,挑逗戲耍;《花鼓舞》鼓點節奏歡快,表演者動作輕盈,姿勢曼妙。
墨戎四方鼓舞的國家級傳承人向紅霞女士,觀察墨戎一帶苗族人的生產生活,在傳統苗鼓的基礎上結合采茶、揉茶、炒茶等工序編創了一套“四方鼓舞”。鼓者舞袖相連,左旋右轉,步伐靈活多變,把苗族人們的生活場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鼓舞的表演之中,鼓聲時而柔慢,時而激越,柔時充滿了生活美好氣息,激越時則滿是戰場的喧囂,讓人激動不已。
3、接龍
接龍是苗族最主要的圖騰之一。認為龍神在冥冥中主宰人們的命運。一戶人家或者一個村寨的興衰禍福都與龍神的護佑與否有關。因此,苗家人時常舉行接龍活動,以求避災去邪、人財興旺。
苗家接龍舞可分為大型的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一般要選3女2男象征東西南北中五方龍神,端坐于堂屋中。苗巫師則身穿法袍,手搖銅鈴,作法誦經,先祭龍、問龍,然后巫師帶領眾人到有水井處取水接龍,最后安龍。
“寨龍”一般安在寨子背后,“家龍”則安在主人家的堂屋里,即在堂屋中央挖一個小洞,在洞里放置一個小土罐或一個小瓶子,瓶內放一點朱砂,灌滿水后用石板蓋上,安龍儀式就結束了。把“龍”接回了家里或寨中,此后便可保佑全家或村寨無災無難、年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4、巫儺絕技
湘西苗族延續至今的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形式,直接反映了巫教的宗教內涵。苗族人從大遷徙開始到定居湘西,長期生活在民族斗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之中,民族的生死存亡時刻威脅著他們,人仇鬼恨交織在一起,聽不見天神的福音,得不到天子的恩賜。
他們除了崇拜祖先、信仰民族鬼魂外,就只有繼續信仰萬物有靈了,他們把一切的自然物都想象成有感覺、有意志、有思維的生命體,能像人那樣進行有意識、有感情的活動,具有人一樣的社會關系,使自然人格化,與人平等相處,使人們得到一種精神安慰。墨戎一帶的巫術,就是這種信仰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
苗族儺技淵遠流長,獨具特色,享譽海內外,其絕技絕活既驚、奇、險,又神秘莫測,讓人匪夷所思。在至今仍保留著“踩鏵口”、“撈油鍋”、“上刀梯”、“吃火”等絕技絕活。墨戎苗寨的“秤桿提米”、“仙人合竹”等巫儺絕技的表演令人嘆為觀止。
5、苗家長龍宴
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通常用于接親嫁女、滿月酒、以及本村寨其他重大喜慶節日的宴飲活動。左邊是主人座位,右邊是客人座位。
主客相對,主人勸飲并對酒高歌,如若客人對不上主人的歌,那主人是不會輕易地給客人筷子的。其過程充滿了苗家所特有的喜慶和歡樂,為苗寨所必不可少的一次經歷。
五、再到矮寨鎮看矮寨大橋
4月23日在矮寨鎮住,4月24日看了矮寨大橋,雄奇壯麗的公路奇觀,風情萬種的武陵峒河,古樸濃郁的苗家山寨,聞名遐邇的地質公園,神奇罕見的流紗瀑布,“開路先鋒”銅像,玻璃箋道等等。
1、雄奇壯麗的公路奇觀
公路奇觀位于矮寨北坡,人稱“矮寨天險”,為湘川公路上最險的關卡,其地勢之險、工程設計之巧妙居全國公路之冠。這原是一條為適應抗日戰爭而修的道路。1935年日本侵華,蔣介石親自抓湘川公路的選線和修建,1935年9月全線竣工。由于矮寨段工程艱險,先后死難筑路員工200余人,便在公路奇觀矮寨坡天橋上方山崖上,塑造“開路先鋒”銅像,以慰先輩,勉勵后人。
這段公路在水平不到100米內,垂直高度就有440米,坡度約70-90度。車行公路上,如行云霧中,一會兒繞著“8”字攀緣,一會兒穿過天橋飛行,曲曲折折,繞來繞去,盤旋而上,如登天梯。從坡頂到坡下共轉折十三道大彎,路面結構也獨特奇巧。
2012年3月底,位于湘西矮寨鎮、創4項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懸索橋正式通車。懸索橋高330米,跨1188米,都是我國橋梁建設史無前例的,是亞洲垂直距離最高的橋梁,宛如一道彩虹,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德夯民俗風情園遙相呼應。
2、風情萬種的武陵峒河
峒河生態觀光區,掩藏于吉首、鳳凰、花垣三地交界的大山之中,峒河綿延20公里的源頭就在矮寨境內,這是一條規模大、山勢險、植被茂、動物多、峽谷幽、河水清、景觀奇、景色美,保持著原始古樸風韻的神秘大峽谷。
奇,20公里長的大峽谷,折折疊疊,兩岸對峙,高壁森森;崖畔石筍鐘乳,形態各異,妙不可言。龐大的牛麻藤群落與珍貴紅豆杉相依為伴,高大的桂花樹,真指藍天。谷內奇花異草叢生,名貴中草藥俯拾皆是。
秀,20公里綿延竹海,青翠欲滴,綠浪翻滾,溪流潺潺,清澈見底,魚鱗點點。綠潭如鏡,水映山色,色彩繽紛。高崖飛瀑直掛,銀珠落盤。野鴨戲水,百鳥鬧林,巖燕翻飛,彩蝶翩翩。
幽,20公里峽谷,崖高百丈,青山綠水,人在其間宛若隔世。
險,岸邊高壁,刀斬斧削,鳥跡難達,魚洞險灘,亂石橫空,行人攀巖越澗,驚險刺激。
3、古樸濃郁的苗家山寨
矮寨鎮是一個集苗街、苗歌、苗寨、苗鼓、苗文化習俗、苗鄉自然風光于一體的民族風情旅游景區。這是吉首苗族聚居最多,苗寨保存最完整,苗族習俗最濃郁的山鎮。生活在這里的苗民,他們行苗禮,習苗人過節,穿苗衣,唱苗歌,跳苗舞。
著名的苗歌曲調《苗鄉明月》以其自然、奔放的氣勢,優美動聽的旋律而廣為流傳。2002年國家民委將德夯村命名為“中國西南第一苗寨”。苗族舞蹈《先鋒舞》、《苗家樂》、《綹巾舞》、《舞牛》等也源自于此。
德夯民俗風情園,是鑲嵌在武陵山區眾多旅游景點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到這里觀光旅游,可以探訪一個古老民族的諸多奧秘;可以品味苗山、苗嶺、苗民居厚重的歷史文化;可以體驗苗寨獨特的民族風情;可以攀盤古峰、走流沙、游天問臺、逛九龍溪等景點,盡情嬉戲于苗鄉奇異的自然山水之間。
4、聞名遐邇的地質公園
境內的德夯屬省級地質公園,是云貴高原與武陵山脈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峽谷的中段,是湘西自治州第一大天然地質公園。
歷經億萬年風吹雨打之后,今天德夯依然保存了完整的生態遺址。實地考察后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她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德夯不僅科考價值難得,而且自然風光極富魅力。
盤古峰的原始次森林、海螺峰的九龍門、孔雀展屏的九龍溪、燕子峽的瀑布群、天問臺、觀音洞等景點,林木蔥郁、環境幽適。德夯四周秀峰環列,植被蒼翠,使德夯宛若一顆鑲嵌在深山之中的“明珠”。
5、神奇罕見的流紗瀑布
九龍溪源頭的流紗瀑布高216米,是全國落差最大的瀑布。豐水期,滾滾流水從懸崖上飛入深潭,猶如九龍翻波,吞云吐霧,聲若巨雷,震撼山谷,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枯水期,流水飄下懸崖,時而如輕紗拂面,時而如珠簾懸掛,宛如白紗蕩滌綠潭,漾起層層漣漪,婀娜多姿,溫柔秀雅。從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從云端飛流直下,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
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像是美猴王鉆進了水簾洞。從瀑布背后觀瀑布,只看見瀑布是從一個半圓形的“月亮巖”上飛瀉下來的。瀑布在飄、舞、進、退,如浪、如波、如紗、如練。
由于峽谷風大,使得瀑布如流紗,左右前后,飄舞搖擺無定姿,顯得變幻莫測。當陽光照射時,瀑布上空便生出七彩長虹。
六、回家
4月24日在矮寨看完這些風景后,已是下午五點多了,我們不想在鎮上住,就開車到鳳凰古城住了一晚,這些天來雖然是游玩,但時間安排的緊看的地方又多,的確是該好好地休息一晚了!
休息一晚,到4月25日八點大家才起床,大家的精神的確好多了,吃過早餐,大家就到街上準備買了一些禮品,畢竟出來游玩一次,家里的老人孩子帶一些小禮物給他們,他們也是很開心!
我們在街上選了一上午,各自買了不少禮物,有大人的、有小孩的、也有老婆的,禮物買了,大家的心愿基本上都達到了,我們就回家吧,到了晚上六點時,我們回到了家中,這次旅游還算圓滿!
從4月18日到4月25日,我們共計花了8日,圓了我們多年的夢,湘西的確是個好地方,比起八年前的變化是太大了,讓我是想象不到,有許多景點還是后來才有的,真是眼花撩亂,心曠神貽!
寫于湘南千年水鄉古鎮大浦
2021.4.2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