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73.7×2302.5px。紐約現代藝術館。
梵高的“表現主義”在《星空》(Starry Night)中體現得十分明顯。1889年,也就是他自殺的前一年,梵高完全了這幅繪畫。當時,梵高生活在圣雷米的圣保羅精神療養院里,后來在那里自殺。
在這幅畫中,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已經完全消失不見,在這里,只有宇宙的宏大與空曠,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星和地球,以及聚集在地上的茫茫眾生。位于村落中心的教堂,或許可以視為梵高試圖調和其宗教矛盾心理的努力。雖然《星空》表現的是十分個性化的情感,但是經過多方面證實——畫中的柏樹和星座的位置都與梵高精神病院房間望出去所看到的景色一致。我們可以想象下,抑郁的梵高躺在星空下的病床上看著窗外,景色宜人,他拿起手中的相機哦不…畫筆將這一幕畫了下來。
梵高決定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深藍色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深沉的藍給我人一種安靜卻又消沉的感覺,反應了當時作者的心境——這一點從梵高給弟弟的書信中也可以看出來:“或許死亡并不是一個畫家生命中最難的事情……看著天上的星星總讓人做夢,就像我夢見地圖上代表村莊和城鎮的黑點一樣,我問自己為什么天空中閃爍的黑點不像地圖上的黑點那樣觸手可及呢?我們可以坐火車到達特拉森和盧昂,但只有死亡才能接觸到星星?!?div id="vcubc6p" class='img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