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要選擇歷史悠久的唐卡。又以清宮御制或收藏的唐卡最 佳。在清朝時期,康熙、雍正及乾隆分別冊封過班禪和達 賴,確立了對西藏的統治地位,尤其是雍正皇帝,更是尊崇藏傳佛教。清代宮廷制作了大量的唐卡,主要由中正殿畫佛喇嘛繪畫,同時讓宮廷漢族和西洋畫師參與繪制,這就使得宮廷唐卡風格多樣,并具有一種漢藏合璧的藝術風格,是唐卡工藝的巔 峰體現。第 二,選擇題材獨特的唐卡。唐卡表現的題材十分豐富,目前,市面上多數唐卡的內容都是和宗教有關,例如釋迦牟尼佛、白度母、宗喀巴大師,且都是單獨的一幅。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少見又非常獨特的內容,如繪制著天文歷算、藏醫藥學或者幾幅唐卡串聯成一個故事的作品相對罕見,更具收藏價值。第三,選擇刺繡和緙絲唐卡。刺繡和緙絲唐卡不僅材質珍貴,而且制作難度極大、保存不易,因此,清代流傳下來的非常稀 少,在宮廷唐卡中也極及罕見。
唐卡一般系以礦物原料彩繪,以刺繡制作唐卡在時代的當時已非常稀 少,因制作成本昂貴,一般由皇 室或官方制造而供于大寺院,元明清時期藏傳佛教與皇 室的信仰密不可分。興盛了藏傳佛教文物的經典。
在西藏早期唐卡藝術中,一種內容和形式的唐卡出現了如此復雜的變化,令人不可思議,也讓筆者大感意外,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于西藏早期佛教藝術的固有看法。過去我們以為西藏早期佛教藝術主要是因循外來藝術,或出于自身的能力不足而一味地模仿外來藝術模式,或出于宗教崇拜與禁忌墨守外來成規,而沒有或較少表現藏民族自身的審美情感和獨立創作。現在這幾幅唐卡無疑給了我們十分明確的啟示:在藏傳佛教后弘初期,西藏社會和佛教界充滿著自 由開放的文化藝術氣氛,一些精于工巧明的藝術大師們在描繪佛國世界及諸神形象的同時,也在探尋一種源于內心深處和周遭生活的民族精神、情感及審美情趣;這種探尋體現了民族意識的自覺與自信,正是這種可貴的探尋較早地開啟了西藏佛教藝術民族化的歷史進程。
從前聽人說,去青藏高原一定要看一樣藏族人的寶貝——唐卡,它是藏族一種著 名的傳統手工藝術,家家信奉,寺院里也收藏。
唐卡作為西藏特有的藝術繪畫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首先他認為唐卡是一種做工極為精細的藝術品。唐卡中的一筆一畫,都能體現出畫師們高超的技藝和對藏傳佛教崇敬的態度。其次唐卡的宗教用途很大,作為最方便攜帶和供奉的佛像,受到很多信徒的青睞。
唐卡,是一種裝裱在錦緞織物上的工藝特殊的藝術品,廣泛流行于以西藏為主的喜馬拉雅文化圈地區,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西藏藝術的精粹。唐卡的題材與內容極為豐富,早期唐卡多以宗教題材為主,后隨佛教的發展,各教派的產生及社會的需求而賦予唐卡更多的生命,除各類佛教題材占主導地位外,還出現了很多歷史人物、傳記故事、建筑古跡及與命運相關的祈福禳災、祭祀還愿及天文歷算、藏醫藥唐卡。其內容涉及宗教、歷史、政治、人文、科技等方方面面,從而構成一個龐大、完整的藏傳文化體系,成為用宗教理論和繪畫藝術來詮釋世間萬物的“百科全書”。
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年代,雖然很多地方的唐卡對古老的傳統都已經不那么嚴格遵守了,但尼泊爾唐卡直到現在,都一板一眼遵循著傳統的制式,比如畫布的制作,仍然是用牛皮熬制的膠以及石頭粉涂在粗棉布上,然后用鵝卵石奮力打磨、晾干,如此往復5-6遍,才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