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古玩鑒定與收藏的土專家就都不在少數。他們的理論水平甚至文化水平往往并不高,有的甚至還相當低下,有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認。但是,他們經驗豐富、眼光犀利、視角獨到、訣竅精妙、功力深厚、甄別精準、絕少例外。多少年來,他們因循口耳相傳的師承傳統,重實用和實戰,相對而言,對經驗的總結不夠,對材料的搜集、整理、補充、加工、提純等嚴重缺失,導致經驗主義至上和泛濫成災,幾乎所有的土專家都無可避免地重復著前人所走過的入門、吃藥、上當、辨識、精進、成才、帶人的老路。系統理論的缺乏造成了大量的人財物力的浪費,而且極不利于古玩鑒定知識、技能、方法、訣竅的傳播與推廣。
考古鑒定的側重點是明晰、確立和確定考古鑒定對象的名稱、年代、身世以及其歷史地位、人文價值和標識作用,而古玩鑒定的側重點則在于揭示鑒定對象本身真實的面目、身份、年齡、出處及價格。
清雍正十二生肖五彩故事罐是清雍正時期的清宮御用瓷器,現藏于江蘇無錫一位民間收藏家手中。高28cm,口徑12cm,足徑12.3cm。
正面
該件藏品為回流瓷器,據藏家介紹這件藏品一直藏于韓國釜山一位藏家手中,機緣巧合之下以重金購回。無蓋,口微斂,頸短,豐肩,肩部曲線修飾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閃黃,口、頸、肩、足部分別為十二生肖樣式,寓意吉祥富貴,腹部繪草地、溪流、垂柳臘梅、不老松。樹葉為釉下青花,采用洗染技法,能分出濃淡。十二只瑞獸排列整齊層次分明,采用釉下紅、綠、黃彩涂繪,栩栩如生,富有情趣。局部用同種顏色涂抹,以顯其層次感和厚重感。西洋畫法和傳統山水畫法相結合造就出一件傳世之寶.
放大照片
五彩瓷器分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兩種。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種彩,施彩多寡,要依據整體裝飾效果來確定。現掌握的實物資料證明,金代磁州窯系燒造的釉上紅、綠彩瓷器是***早的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經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繪畫,再入窯以700℃至800℃爐火燒制而成,工藝簡單。青花五彩瓷燒造工藝相對較復雜,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繪出一定的紋樣,罩上透明釉入窯燒制,再以紅、黃、綠、紫、赭等色彩在已燒成的瓷器上進行描繪,***后再入窯以700℃低溫燒成。目前所見***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時期燒制的,但數量極少。明嘉靖時期,青花五彩工藝開始流行,至萬歷朝發展到高峰,器型有盤、碗、罐、蓋盒、尊等。
萬歷時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鮮艷,造型多變,頗受世人喜愛,歐洲人、日本人更是對其情有獨鐘。市場上出現的萬歷五彩瓷器數量較多,但大多數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當迷惑性。因此,瓷器收藏愛好者尤其是初涉收藏的朋友應謹慎辨別。
此罐紅、綠、黃等彩穿插映襯,色釉濃艷,效果華麗。所繪枝葉風格滿密,求其形似,頗具意蘊。雙獅在花叢枝葉間嬉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失為萬歷時期民窯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
清代五彩瓷以柔和為貴,透視感較強,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一掃明代嘉靖、萬歷之重色彩而不細究形貌的粗劣畫風,施彩大部分較明代勻薄。花瓶圖案畫面生動逼真,題材豐富多樣,除一般的花卉、山水之外,大量采用以戲曲、小說為題材的人物故事畫。陶瓷精品紋飾多為人物、花卉、山水,用筆精細纖巧,構圖疏朗簡潔,是海內外文物愛好者的收藏熱點。
大家熟知的康熙五彩花鳥盤。也和清雍正十二生肖五彩故事罐有異曲同工之處。翻口,通體施白釉,盤內繪五彩花鳥圖,邊飾蓋血紅錦地紋花卉,上書“萬壽無疆”四字。底書“大清康熙年制”二行六字青花雙圈楷書款,斜削足墻。
盤內五彩花鳥繪得十分精致。五彩是紅、黃、綠、藍、紫、黑等色繪畫組成,其意是多種色彩,不局限于“五種”色彩,因此,每件器物用色多少不一,五彩是在燒好的白釉上施彩,后再行燒制而成。此盤畫面應為“喜報三元”圖,是清代流行的吉祥圖案。坐繪畫上看,此畫章法宋元,但融入了西洋畫法。瓷器的市場一直是不斷升溫,清三代瓷器交易市場炙手可熱,是資本投資的星新產業
清雍正十二生肖五彩故事罐哪有鑒定真假的地方為關鍵的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一把能夠涵蓋古今、舉世公認、屢試不爽的金科玉律式的尺子,可以準確無誤地來丈量、明辨、區分、標識和定性古玩的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
必須要品,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好的品相。例如瓷器,有句俗話:叫做瓷器一破,不值勤半個;瓷口起毛,不值分毫。意思是說瓷器沒有好的品相,就不值錢了,因此,瓷器收藏從開始買瓷片外,所收藏的東西要基本完整,不能有沖,炸,磕,崩,掉彩等明顯的毛病,否則,收藏的東西就不是藏品,而是破爛。曾經聽很多搞收藏的人在網上抱怨:哎,開始收了的破爛,現在出不了啦,當初不買那么多破爛,把錢集中起來買幾件完整無缺的東西多好!由此,藏友們不能再重復別人的老路,從一開始,就要把一般的有毛病的東西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