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青花瓷文物,收藏家們馬上想到宣德青花,元青花。特別是元青花文物,這十幾年來大火,知名度極高,甚至有超過青花老大宣德青花文物的意思。
"大明成化年制"六子雙行雙圈楷書款,在盤、碗、瓶、罐底部為多,有少部分書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大多在黃地青花盤外口和高足杯內使用。
成化青花器的代表作,胎輕釉潤,光潔無瑕,如脂似玉。紋飾線條纖細柔和,飄逸瀟灑,乃受當時宮廷審美趣味的影響。瓷畫在空間處理上疏密得當,明快疏朗,富于清新典雅的藝術效果,是存世不多的成化青花罐中之佼佼者。
成化瓷多胎釉皆粉,呈一種油油的狀態。施釉較厚,絕少開片,應是在永宣甜白釉的基礎上加入油乳類物質以改進,青花在釉中有種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感覺。這種釉質有永宣甜白釉的特型,極硬,很高的透度,但又較乳濁而油,有些產品有綜合亮清與乳濁五五分的那種感覺。雍正瓷有一定的粉油性,但釉質沒有那么硬。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并存。 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后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成化瓷器造型唯重纖巧,如最享負盛名的斗彩花鳥高足杯、雞缸杯、高足杯、三秋杯、天字罐等,都是輕秀異常的代表作。若能諳熟成化時期典型器的造型,并悉心領會其風度神韻,對于鑒定工作無疑是最 大的幫助。
青花綠彩器是在青花紋飾中填加綠彩,效果猶如斗彩器。特點是青花和綠彩色調淡雅和諧,綠彩泛黃,玻璃質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