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收到期待的《巴芒演義》,為了老唐那句「價值超前三本書之和」,很認真的看了幾遍。
事后心里一直惦念著寫點什么,可卻遲遲沒有動筆。
一來,期間老婆動了個小手術,二來,看了王冠亞的巴芒七重價值,其中引經據典,確有些讓人自慚形穢。
腦袋里想到的是幾月前疫情在武漢爆發,網上流傳的說法:別人都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日月同天」,而你就會「武漢加油」。
看了王的年齡,剛三十,好嘞,比自己還小八歲,年輕有想法,將來也會是大牛。牛人們的共同點都是想得的早,看的遠。
巴菲特10歲就懂看投資書籍并知道了復利,26歲就看清了自己的「錢途」并開始焦慮以后過多的財產該如何處理,會不會坑害下一代了。
作者老唐,17歲憧憬「賦閑」,19歲就娶「小寶貝」,30歲就已經歷過林林總總,閱書無數,如愿隱退江湖做宅男。
老唐自學,本著「日拱一卒,不期而至」的精神,層層精進。一個非金融科班出生的人盡然連續出了四本讓科班人士也奉為圭臬的佳作。
實在不可思議,可謂滴水穿石,鐵杵成針。他為我們廣大普通人立了燈塔,鼓了勇氣,建了信心。
想想我自己,到二十多歲那時,顯然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騷年,看似道貌岸然,其實裝模作樣。
不懂得在最美的年華談一場真正的愛情,也不懂去多讀幾本關于理想和遠方的書。
裝進記憶里的多是高中逃課時學校旁邊的臺球館和籃球場,還有就是大學旁邊的小餐館,就著便宜的下酒菜,啤酒罐到深夜,閑談瞎扯,海闊天空到老板趕人后才帶著踉蹌爬圍欄回宿舍。。。
就那樣揮霍著青春,渴望著畢業,仿佛學校是一個想要掙脫的牢籠,盼望著外面的自由。
畢業出來奔波探索了幾年后,很快就快到而立之年,恍惚中結婚生子。接著忙忙碌碌。。
那些年,除了工作上的事,已然把學習和看書都拋過后腦勺了。
人生是場馬拉松,一開始,大家都結伴開跑,跑著跑著就散了,有人停下,有人中途放棄。
那些跑出去遠遠的人,或許是有多了一點先天稟賦,但更多更可貴的其實是「持續」。
多少人自從學校畢業以后就不再學習?你刷手機、操控電視遙控不停換臺的時候,別人已經看完一本書,完成一篇創作,歷過另一片風景。
而你我每個人都一樣,一天都是一樣的24小時,同時都要吃飯睡覺。為什么別人可以著書、立說,而且又工作,生活面面俱到?
優秀真是一種習慣!一種持續保持奔跑的習慣。馬拉松比的不是一時半會的沖刺,比的是誰更持久、跑得更遠。而投資更是如此。
我喜歡看看別人在自己同樣的年齡里都做了些什么。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有了傷害或許才會痛徹明白自己的無知與落后,知道世界有多大,別人有多精彩。
看《巴芒》時,我標注上各路大神在各幕里的年齡,而后本想按年齡把主要大神的經歷串一遍做個編年體,然后對照自己已經經歷或即將經歷的年齡看看品品。
但是發現做這件事情其實并不容易,將眾多的內容從不同的章節按年份重新整理歸類比想象的繁瑣,特別是某些復雜年份里,老唐讓大神們穿插散落在不同的章節里做了不同的事。
得反復翻來翻去,讀熟了先。想來這還只是從一本書中來摘錄,不講交叉參考其他任何書。
小小舉動得以窺見像老唐這樣將72本書自己讀透,揉碎,再選擇不同的人物,時間,事件重新整理編排后再呈現給觀眾,同時還要力求故事說的生動有意思,連貫遞進知因果,讓觀眾看了有所悟、有所得,這實非易事。
老唐這工作其實也是一個導演編劇啊。他安排著劇中人物誰先出場、何時出場、經歷什么事件,一幕幕給我們編排推演了一場關于華爾街,關于投資的好戲。
話說《巴芒演義》,一共42回。劇幕拉開,華爾街的大神們圍著金融投資這個主題逐個粉墨登場,你方唱罷我登臺。
他們盤根錯節,交叉關聯,但是同時又各自個性鮮明,自成一體。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天資聰穎,天生印堂高亮,許多人剛出場就技驚四座。
他們各有各的一套投資拳法,各有各的成長歷程。從他們各自鮮活的投資和人生里我們可以學習和品位出很多!
《巴芒》里面品人生
《巴芒》里面的人物個個是大神,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精彩絕倫,任意一個都會讓你驚嘆。
就我愚見,我將他們分為這么幾種:專注型,平衡型,缺憾型,學術奇人型和享受型。
專注型人生的代表首推巴菲特和他的同門師兄施洛斯。
劇中巴神6歲登場。年僅6歲便開始打雜賺錢,凌晨四點去送報,幾年如一日(包括節假日),10歲宣布計劃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
高中畢業就已經賺到5000美元(約等于2019年的40萬人民幣);18歲回鄉從零售轉帶團隊,每天大約有50個報童像他匯報;
26歲有了14萬美金(約2019的900萬RMB,按房價推算約2019的2500萬RMB)并獨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短短5年,巴神便提前實現了「35歲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37歲,他的合伙基金規模超7000萬美金,巴菲特個人所有資金近1000萬刀(約2019的5.26億RMB);
39歲,巴神解散合伙基金開啟人生的更大的征程。1969-2000,這是巴神事業逐步走向巔峰,最精彩輝煌的一段。
期間雖偶有挫折痛苦、險象和掙扎,但總體來說巴神扛著人品,仗著人脈一路劈荊斬刺,架著他錯誤揀來的戰車-伯克希爾,將其修補,移魂換骨后一路滾滾向前,打下了投資界無可企及的江山。
一路來,可以看見巴神對于賺錢塑造金融帝國可謂始終如一,專注得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但事業豐收,江山牢固的同時,巴神的生活讓人看來卻味同嚼蠟。住,一套平房住一生;吃,永遠一杯可樂就牛排;
穿著不修邊幅,出行老馬破車;家中妻兒無暇顧及,孩子靠著自己的基金聊表體面;最可悲的是人到中年老婆還與他人雙燕雙飛。
或許就這就是登頂江山的代價吧,想要能在三尺高臺上讓萬人敬仰,臺下付出的犧牲只能自己知曉。
巴神如此專注換來的一生,除了三生三世都花不完的金錢,其他似乎沒什么讓人艷羨。
同是專注型人生,巴神的同門師兄施洛斯看起來更像一股清流。
施神一生謹遵恩師教誨,躬身揀煙蒂,與事無爭,幾十年如一日!即使眼見著自己的同門師弟平步青云,漸漸已經登上云端,高到自己遙不可攀,他卻依舊躬身堅守自我。
人貴在自知,明白了自己,不艷羨他人。堅持著弱水三千,我只取屬于自己的一瓢飲的自知品格實在難能可貴。
心不動則風不動,世間一切本都是浮塵。這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掃地僧啊,身懷絕世武功,卻把自己像樹葉一樣隱藏在森林里。無為的求道、無名的存在其實更需要智慧和膽量。
平衡型,芒格算是《巴芒》里面筆墨頗多,人格最健全的人了。
縱觀全劇,平衡型的人生非他莫數。芒神一生雖伴有坎坷:29歲離婚,31歲喪子;59歲白內障手術動瞎了一只眼睛。
然而他前后兩次婚姻給他帶來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一生開過工廠,建過房;律師做到傲視群雄,投資做到巴神也頂禮膜拜。
大家庭里,兒女們個個培養的優秀,爭奇斗艷。事業有成,受人尊敬,興趣廣泛,廣結良緣,學富五車。
雖不是劇中主角更勝主角。光芒不必太過耀眼,惠及他人更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芒神似乎都能做到。這是中國的傳統智者大儒啊。
缺憾型,首推神奇「中國佬」蔡志勇。
作為中國人,看《巴芒》全劇,最感痛心的就是這菜神了。
買辦富裕家庭出生,步入華爾街開門就紅,紅到自己就是趨勢,紅到狗仔跟蹤窺探日常。
然而卻是一手好牌看是得意,實際步步作死打到爛。印證了那句老話,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蔡一生起起落落當然也算是傳奇,運氣和能力都多次站到了他那一邊,然而他卻最終搞到「耗盡人品黯然神傷,慈善八卦聊度余生」!
狗血到最后快落幕了,還為了一枚送出去的戒指要和人吵到公堂。實在讓人唏噓!
一生賺過,見過那么多錢,錢真的就還那么重要嗎?人富,一日不過三餐,房多,睡覺不過一床。
試想,如果菜神也多些人品和自知,那么他成長成為華爾街一個東方面孔的「巴菲特」也不無可能啊。那將是什么樣的情形?
他將成為我們國人心中的驕傲和榜樣,甚至中美關系的潤滑劑,兩國人民所共同追捧膜拜的大神?。?/span>
何必最后只留個被嘲諷的名頭--「中國佬」,高開低走,讓中國觀眾空歡喜,徒添了一份臉紅,可惜了。
米爾肯也算是個缺憾,24歲帶著曠工安全帽在公交車上閱讀,為垃圾債付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終于身成名就,雄霸一方,成為一個「無論說什么,市場里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會相信」的人。
多么勵志的故事!然而,垃圾債王最后卻以踉蹌入獄收尾。讓人慨然。勤奮很重要,奔跑的方向也很重要,但或許也只是命運罷了。
學術奇人型,我把《巴芒》里客串投資界,有傳世巨著的人都歸入這學術奇人型里。
在《巴芒》里面,此類人物眾多,精彩紛呈,劇中某些人物雖只是來客串走場,但卻已讓人管中窺豹,嘆為觀止。
一代宗師格雷厄姆就是個奇人。以《證券分析》奠定投資領域宗師地位,投資領域的成就自不必多說,看看從他那里派生出來的眾多人物就已知道。
然而此人才華橫溢,竟然還創作并于百老匯上演了歌劇《似是而非》,
引領組建了今天全球認可的特許金融師協會(CFA),
出版了經濟專著《儲備與穩定》,《世界商品與世界貨幣》;
向羅斯??偨y提出了一套金融改革計劃,與一群經濟學家一起成立美國經濟穩定委員會并擔任主席。
WTF,這是什么都行啊。
賭神索普,以《擊敗莊家》,《戰勝市場》聞名,追隨者眾。
賭神天生學霸,從小開掛,14歲就能成功自制炸藥和強效染料,然后什么物理競賽,西屋科學獎大賽都如探囊取物。
24歲拿下物理學碩士后需要破解轉盤賭,隨便惡補數學兩年便拿到了數學博士學位。
雖說賭神在投資領域的戰績也是逆天,但贏錢對于他來說不只是游戲嗎?他為證明學術理論的而賭,后來卻藏著推導出來的期權定價模式而錯過了諾貝爾獎,這孰輕孰重?
大名如雷貫耳,一本《經濟學》影響全世界的薩繆爾森。他的投資可謂一舉兩得,無懈可擊。
做學術得了諾貝爾獎,又把錢放伯克希爾讓巴神替他理財,對沖了有效市場理論,順便發了大財。一根甘蔗兩頭甜。
文藝復興以來無人能及,信息論的創立者,數字計算機和數字電路設計理論的奠基人,偉大的數學家,密碼學家,麻省理工終身教授克勞德-香農也來客串了一幕。
賭博投資對他來說都是小兒科啦,《巴芒》里面眾大神噼里啪啦鬧騰撈魚的這整個池子或許才是他研究的對象。
當別人在研究如何在海里多打幾條魚的時候,他想研究的是大海。
可惜上帝不會放過誰,神一樣的香農照樣犯老年癡呆!
35歲做大英帝國財政部首席代表參加巴黎和會,后來寫出經濟學巨著《通論》,同時搞得來男人也搞得來女人,人稱宏觀經濟學鼻祖,外號「鋼鐵交配機」的凱恩斯也來了。
凱恩斯夢幻開掛的一生,著實和他的性取向一樣令人不可思議。《通論》我沒讀過,據說像我這樣的,估計想看也看不懂。
奇人啊,只是奇人性生活上的重口味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最有意思的是馬克吐溫這個大文豪帶著他的經典幽默也來客串了一幕。
他投機輸光了所有資產欠下一屁股債務后化債務為動力,一部部經典著作在還債壓力下誕生。
誠如《巴芒》里說的:幸虧他投機破產,否則世上只會多一個舉止輕浮的暴發富,卻少一位「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傳世作家。。真是人生如戲。
還有一個戲份很少的人物,馬克-伯恩的兄弟帕特里克-伯恩。
此人是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的創始人兼CEO,精通漢語,翻譯并出版了英文版《道德經》,還是位職業拳擊手.....
這跨界跨到讓人目瞪口呆,幾秒鐘的龍套戲份就讓人印象深刻。
不知把他歸哪里好,姑且就把他記在這學術型人生里吧。
最后來看看享受型,或曰:花花公子享受型。
巴芒二神的共同朋友-古瑞德。一生豐富多彩,養育五女兩男共7個孩子,63還老來得幼子。
酷愛運動,游泳,棒球,飛行,跳傘,滑雪,賽車,馬拉松樣樣精通。
喜歡女明星,花錢投資過不少電影,1986年為捧紅一位女演員,砸百萬美金,結果電影拍完,女明星和電影里的搭檔私奔了。。
哈哈,精彩如花花公子的人生誰不羨慕。屌絲們就羨慕羨慕流流口水好了。
。。。。。。
人生千百態。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透過《巴芒》這出劇里看人生,諸位大神你更喜歡誰?
看戲看累了,光當娛樂無用,這也非導演老唐之本意啊。還是和諸大神學個一星半點的投資方法吧。
想從股市賺錢,觀摩觀摩大神們都是如何賺錢,拿什么賺錢的。他們在前面給我們趟路吃西瓜,我們跟著后面學習盼望著能揀些芝麻。
別動不動想著超越大神,創立門派。你如果也如上面那些大神們一樣,或家財萬貫輸得起、或天資聰穎印堂高亮那另當別論。
凡人如我就認慫了,好好觀摩做筆記:
《巴芒》里面學投資
一,一攬子「煙蒂」模式。
大師兄施洛斯幾十年如一日,詮釋如何「揀煙蒂」。
他告訴我們這得認得清自己,耐得住寂寞,死死盯住自己的能力圈,自我約束不膨脹也不艷羨他人的成就。
他從來不持有現金,總是滿倉,承認沒有能力知道何時進場何時離場,只關注超值的股票,不關注市場怎么走。
47年,年化收益20.1% 超巴神。
揀煙蒂的缺點:可容納資金有限。
格雷厄姆的教誨:「煙蒂畢竟是臟的,花時間去檢驗每一個煙蒂的成色是沒有必要的」,通過分散,保證這些煙蒂大多數還能免費吸一口就好。
芒格總結「煙蒂股」的買賣體驗:「買它就像一個人買游艇,一共有兩個高興日子,買的那天和賣的那天」。。。。。
二,低費率指數基金模式。
約翰-博格上臺,創立先鋒SP500指數基金一鳴驚人。
1984-1994,10年有7年收益率超過一半以上的股票基金,整個10年期超過78%的股票基金。到1995年,平均費率低至0.31%,同期行業平均1%。
巴神1998年被市場胖揍以后轉挺指數基金,2006年公開設賭局100萬美金挑戰所有基金管理人,10年后巴神大獲全勝并興致勃勃解釋了其背后的邏輯,這是巴神花重金和口水為咱們廣大散戶背書了。
三,確定機會的套利。
格雷厄姆G公司、可可豆公司套利。期間杰伊順帶教了拆分避稅的方法,后來巴菲特又在鄧普斯,華盛頓郵報中親測實用有效。
索普以經典套利案例AT&T公司及美國汽車公司(AMC)為我們展示市場無效,他以基金20年沒有一年虧損,年化19.9%為我們背書站臺。
-----這些套利,咱們屌絲散戶估計也用不到。
四,陪伴優質企業成長。
芒格親歷變壓器工廠經營困難后,意識到沒有前景的企業是令人多么痛苦和浪費時光。
他說「好企業和差企業的區別在于,在好企業里,你會做出一個接一個的輕松決定,而差企業的決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間做選擇?!?;
巴神貼上伯克希爾這張狗皮膏藥后掙扎著告訴我們:行業競爭的特性決定了無論管理層如何努力都無法挽救頹勢,賽道很重要。
芒格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人一樣,因為優秀所以更優秀,反而經常挑戰成就的上限。
投資者買下優秀的企業后,往往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坐著享受優秀者努力的成果就好,同時,還能接觸到優秀人身邊那些同樣優秀的人和企業;
以喜斯糖果,可口可樂等經典案例為代表,巴菲特以1972-2000年,28年實戰,伯克希爾賬面凈資產增654倍,年化26.1%,股價年化26.5%, 同期標普500 只有年化14%的戰績,給我們證明了此路的寬廣。
同時,成長股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也告訴我們「如果買入了正確的企業,賣出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投資要小心的幾點:
一,杠杠的危險。
杠桿資金不管你的股票是低估還是高估,只要賬面上有借來的錢,命運就不由自己掌控,而且杠桿會帶來金融市場「反身性」。
1929年格雷厄姆錯過股市逃頂,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利用杠桿交易的非專業人士都應該認識到,事實上自己是在投機,或者說是在賭博」。
只要使用杠桿,就相當于將命運交給了市場上最瘋和最蠢的人。
二,不要做空。
美國無線電從1921的2.5美元漲到1929大奔潰前的574美元,戴維森在300-400美元某處做空爆倉,而后股票崩盤竟然暴跌98%。
戴維森的案例展現出:「市場先生是瘋的,他的出價只能被利用,無法預測」。
而且請注意:一旦如果陷入泥潭,不要急著掙扎,放棄歷史成本干擾,按照一筆新交易重新思考。
巴神也親測過做空后對我們說:「判斷高價股票「注定」會走向災難并不難,但想依靠這個認識掙錢,太難了」;
「泡沫是人類本性造成的。沒有人知道泡沫何時破滅,或者破滅前能漲多高?!?/span>
三,趨勢投資不可信。
趨勢鼻祖利弗莫爾,1934年第N次也是最后一次破產后,經歷了幾年窮困潦倒的掙扎于1940年留下「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紙條,飲彈自殺。
蔡志勇從「趨勢的創造者」到飛豬現原型;以趨勢投資大師聞名的歐奈爾,本身卻沒有任何可信的投資記錄;
香農說:「那些耗費很大精力研究價格圖表,頭肩頂,V字反轉的技術人員,無非在做一種重要數據干擾重現的工作,意義不大?!梗?/span>
索普認為愛德華茲寫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提供了「否定性幫助」沒必要在技術分析上面浪費時間。
四,宏觀是廢紙,周期賺錢有難度。
凱恩斯可能是當時全世界掌握經濟數據最全面的人,他幾乎掌握一切外匯及相關商品的相關細節。
如此牛逼的凱恩斯1920年將賬戶虧成負數,1929再次失去了超過80%財產后被打服了,他回顧了自己基于宏觀經濟的投機活動,發現自己嫻熟的信貸周期投資理論對自己的投資似乎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他無法證明在不同經濟經濟周期里,借助市場的系統波動買賣股票可以獲利。
在將近20年時間里,凱恩斯在5個不同的投資組合里嘗試過這種投資策略,卻從未成功。
1934年,51歲的他說隨著時間流逝,我越來越堅信,正確的投資之道是將大筆資金,投到你了解并且你對它的管理層有信心的企業當中。
五,量化模型要小心。
薩繆爾森提醒:小概率不等于不存在,大概率不等于必然,均值不等于現實。優勢明顯不等于必勝。
香農閱讀了能擺滿圖書館三個書架的股市相關書籍,試圖知道他的信息論是否可以幫助解析市場的隨機變化。
香農在技術分析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他甚至發明了一臺電力設備,用以模擬股市資金流動情況。經過徹底研究,香農最終放棄。
夢幻豪華陣容長期資本帶領諾獎得主墨頓、舒爾茨和美聯儲主席一起建模給我們表演了一場菜籃子打水一場空,留下爛攤給巴笑的鬧劇。
2008年梅利韋瑟及其他天才合伙人又成立JMW,以再次以踩中1/10N小概率事件清盤為代價,為我們背書證明此路不通。
六,投資保險要小心。
蓋可保險衰弱前,格雷厄姆沒有從財務報表上發現蛛絲馬跡,投資大師戴維斯,多德教授,前任CEO戴維森都沒有提前發現蓋可保險的衰落。
這個事實足以提醒我們:保險業相對復雜,單純從財務數據上很難分析未來。
巴神用通用再保的遺毒痛苦為教訓說「衍生品就像地獄,進去容易出來難?!?008年巴神再次用黃段子闡述了衍生品的難點。
最后,股市里有個規律,但凡事情好得不像真的,它很可能確實不是真的。
本人讀書不多,幸識老唐這樣閱書無數的大牛,他把那些林林總總的關于華爾街,關于投資類的書籍都替俺們給讀了,然后揉碎分拆,以這種更有趣味性,我們普通人更能接受的股市劇展現給我們。
我可謂走了條老唐開辟的捷徑,踩在老唐搭起的梯子上得以窺視投資殿堂里的眾大神都在搞些什么。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其然,更應知其所以然。以后可以從容點了,讀過《巴芒》,關于華爾街的其他書籍應該可以不用那么著急趕著讀,可以慢慢閑讀。
《巴芒》里面悟老唐
讀完《巴芒》,感覺似乎更懂老唐了。
原來老唐的那一套太祖長拳打法,幾乎處處有淵源,招招有出處。
而且其邏輯,招式都是有各路神仙背書驗證過的。
想想為什么老唐總說:遠離杠桿,股市投資為什么是看三五年,投資要用起碼三五年不動的資金,如何面對波動,為什么是定50倍PE才賣而且會賣,為什么沒買平安,。。。等等,都能從《巴芒》里窺見一斑,找到影子。
甚至其閱讀,真誠坦然認錯為什么也和巴芒有些相像?呵呵。。
公眾號里老唐已有「別愁傻子-瞅地」的六字真言,是其核心五篇里的排頭兵。
現在欣賞完《巴芒》最后一幕,再看老唐對巴神關于農地案例的解讀。突然讓我想到《三體》里,云天明從三體世界傳回來的幾個「童話」。
經情報解讀處的人們層層剝繭以后,「童話」其中的深意得以展現,讓人類在黑暗森林里有了希望。
老巴的農地隱喻確實精妙,但相信不少初入股市的人對它也是蜻蜓點水不解其深。
就像看云天明傳回的童話一樣,普通人只會看到一個王子弒父篡位的精彩故事。
有了老唐這樣的情報解讀員,我們輕松多了。向無私分享的唐導致敬!
總覺得人有三種,其一,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并徹悟的人,這類人通過讀書,觀察,學習就能避免碰壁并走上事半功倍的道路;
其二,總是要自己摸索碰壁后才能領悟,付出代價才能恍然大悟:哦,原來真的是這樣,胡子長的未我欺也;
其三,反復碰壁卻不領悟,摸不著頭腦,渾渾噩噩,懊惱神傷,得過且過,常常感慨人生,怪罪境遇。
如果你忙得忘記停下來思考,停下來看看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做什么,想什么,那或許是很悲哀并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比如說我就曾在股市里自以為是地瞎摸瞎搞,為此付出過超級昂貴的學費。
如果早點多讀書,懂得見賢思齊,知道去從別人的經歷中吸取經驗,那不僅省下的是高昂學費成本,更是寶貴的復利時間成本。
看完《巴芒》,對投資各個門派,打法都有了一些概覽了解并做了筆記,顯然是進步了。
今日自我表揚,自我勉勵一下,我覺得我在從第二種人慢慢向第一種人靠近中,oh 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