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答案。”
各位讀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興見到各位。
我開通了喜馬拉雅,以前文章的音頻,我會補錄,搜索villike就行。
開始正文前,提醒沒看過下面這篇文章的讀者,先去看他,因為對你我都很重要。
這篇文章,是我“從0開始”分析洋河股份的第8篇文章,也是洋河這一系列,最后一篇文章了,不知不覺,我們又看完了一家公司。
感受留到最后講,我們先把正文看完。
在上一篇中(首發于微信公眾號:villike的財務自由筆記),我提到:
這最后一篇文章,我將完成對洋河“濕雪長坡”的分析,并給出我對投資洋河的判斷。
01
—
大勢所趨
看了這么多,我們再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
該怎么看待,擺在洋河面前的長坡?
前面我用了大量的文章,給讀者們科普知識、了解行業、橫向對比。
總結起來,我對于白酒行業未來的判斷,正如前文所說:
在一個擠壓式萎縮的行業中,如果你不能踩到行業發展的方向,你就會遭受到雙重打擊:
來自行業萎縮的打擊,和來自高端擠壓的打擊。
寫到這里,作者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事情:
面對行業消費升級的主線,洋河其實并沒有搭上這輛車。
沒有搭上,不是洋河不想搭,前面所做的一切——收購、擴張產能——都是為了提升優質基酒的數量。
可惜的是,對于濃香型的白酒來說,窖池這個命門,始終是繞不開的。
按照行業說法,一口窖池,沒有20-30年時間,真正高端基酒的出酒率,是非常低的。
五糧液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產能,是因為在王國春主權的時代,大概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時,大量擴張產能,號稱3萬噸普五產能(就是在市面上最常見的,玻璃瓶52°五糧液)。
歷經20年之后,五糧液大概在90年代,才有了濃香霸主的地位,而更早的濃香霸主瀘州老窖,也因為一個“名酒變民酒”的傻策略,從此“沒落”多年。
按照洋河2010-2012這3年擴張的產能,最快也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有大量的高端產能釋放。
從當下,到這個時間的10年間,洋河將面臨一個斷檔期,并經受一場行業大勢的挑戰。
在這段時期內,擁有知名高端產品,以及充足高端產能的白酒企業——最典型的就是茅臺和五糧液——將獲得無與倫比的機會。
而對于洋河,這段時期將面臨白酒行業整體萎縮(喝酒變少)的擠壓,以及高端白酒對中低端白酒的擠壓。
說到這里,可能有讀者會提到夢之藍,這是洋河目前藍色經典里,最接近高端白酒的產品了。
其余的,包括手工班,包括2011年開發的“超高端綿柔白酒綠蘇”(后來再無下文),因為動靜不大,就不說了。
夢之藍的營收占比,洋河在年報里沒有披露,究竟有多大比例不好說。
但料想到,如果高端白酒出現了重大突破,沒理由不說出來自豪一番,估計是占比不高的。
還有一個細節,夢之藍的營收增速,公司也曾經很自豪地在年報里討論過:
2009年,夢之藍增長145%;
2010年,夢之藍增長214%;
2011年,夢之藍增長188%。
可惜,從2012年開始,夢之藍的增長速度,在年報中,再也沒有出現過。
所以,除了高端基酒以外,另一個大問題,是高端產品的設計和培育,這又是一個大難題。
更麻煩的是,就算有一天,洋河做出了真正的高端產品,還有一個麻煩橫亙在洋河面前。
這個麻煩,涉及到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出來的,白酒行業一個經久不衰、也很有意思的話題:
有多少人,能喝得出白酒的好壞?
02
—
微妙關系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由于工作關系,我接觸過不少企業高管,大多數人,說起茅臺,就會條件反射般說好,但也有少部分人,堅持說,茅臺其實還不如XX、XX。
后來,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這其實是個“錯誤的問題”,在此分享我的看法。
去除掉少部分的老酒客(他們還是能喝出好壞的),剩下的有兩種人:
一種是“以為自己能喝出來的人”,一種是像我一樣喝不出來的人。
后一種人就不用說了,大部分人屬于這種,大部分人,對白酒的印象就是“辣”、“嗆”。
前一種人,我觀察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不止一次有人跟我說,他做了個盲測實驗,實驗對象說某種白酒好喝的比例,遠大于說茅臺好喝的比例。
這里的“某種”,有不同的版本,但核心都是一個意思:茅臺本身,沒有說得那么好。
我不是老酒客,喝不出好壞,但從專家的視角來看,這實驗結果,搞不好是真的。
以洋河為例,我們看看公司怎么說:
“1984年,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55度羊禾牌洋河大曲的品評得分,居全國參評的148種白酒之冠。”
我們假設,他們得出的是真相:茅臺確實不比其他白酒好。
但關鍵問題是:一桌酒席上喝什么,并不是某個人說了算的。
如果前面這位實驗者,想要影響大家,把本來要喝的茅臺,換成其他酒,會發生什么?
有兩種情形:
如果這個人,不是餐桌主位,他根本沒有這樣的影響力,別人上什么,他就喝什么。
如果他是餐桌主位,想把本來可以喝的茅臺,換成其他酒,其他人會怎么想?
主位:“你信我!茅臺真的不如XX酒,我做過盲測的!”
其他人:“對對對,我也覺得茅臺是智商稅”(同時內心OS:忽悠誰啊,不舍得給我們喝好酒就直說,搞這么多小心思。)
所以,我的看法是,白酒的好壞,大多數人是喝不出來的。
但是,白酒的消費主要場景,是送禮+聚餐,這兩種場景,都是“面子拉動”的。
什么能帶來“面子”?
品牌。
如果大家都說好,那這個東西到底好不好,真的有那么重要?
“茅臺你都看不上,你要上天啊?”
仔細想想,為什么茅臺的銷售費用低?因為茅臺幾乎不需要廣告、促銷,每一個人,都是茅臺的營銷專員。
所以,高端白酒的終極關鍵,在于強大的品牌,好基酒,只是第一步,好產品是第二步,好品牌是第三步。
而洋河的現狀是:
第一步是硬傷,第二步“雷聲大雨點小”,第三步“空有其表”,知名度是足夠了,但要說高端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3
—
我的看法
說到最后,洋河的未來會如何?
一方面,洋河擁有的競爭優勢,如前文分析,雖然有了明顯裂縫,但身處好行業、開創性品類和產品定位、直控終端模式這三點,清晰可見,未來也大概率可以維持。
另一方面,如前文分析,至少在接下來這10年間,恐怕洋河都將面臨“擠壓式萎縮”行業大勢的壓力。
所以,就像一開始我告訴讀者的觀點:最終到底哪一方勝利,依然是不清晰的。
同時,考慮到洋河過去引以為豪的渠道模式,將來的作用未知,以及被破壞得很明顯的管理團隊優勢,目前可以得出的結論很遺憾:
洋河的未來,是一個不那么清晰明亮的未來。
總的來說,洋河的濕雪已經出現了裂痕,長坡方面是比較微妙的局面,原有的長坡正在悄然切換,而洋河是否還能在新的跑道上,繼續高速奔跑,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對于我來說,暫時不會考慮買入洋河,除非我有一些新的思考。
04
—
兩點補充
關于洋河的分析,我還有兩個點,想跟讀者分享:
第一個點,盡管前面分析了很多洋河的短板,但這家公司,無疑是過去這10年中,中國最頂尖的消費品公司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
放眼未來,洋河將依然是一家值得學習的公司,藍色經典系列,將會是商學院、尤其是營銷課程上生動的案例。
但是,作為一名投資者,需要的是邏輯上就能想通的確定性,如果邏輯上都不通,那就只能歸為想象,正如我在華夏幸福的分析文章寫到的:
過于樂觀的想象,是成功投資的大敵。
第二個點,讀者們會發現,我分析洋河,是有自己的一套框架的,事實上,我分析任何公司,都有一套框架。
所有的論據,都是用來支撐我的論點的,這些論據有可能是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應的結論也要改變,但是,我一直關注的,是自己的論證邏輯,沒有方向性錯誤。
這也是我反復向讀者傳遞的理念:
投資分析,最重要的是一套邏輯自洽的方法論,以及盡量嚴謹、客觀的論證過程,而不是點狀地提出觀點,例如:
我身邊的很多人,都在喝洋河啊?
05
—
樂趣
洋河的這一系列分析文章,是我在過年期間完成的,平時工作太忙,只能擠在過年期間“創作”。
讀者們看到這一篇的時候,不出意外,應該是一個月之后的事情,相信這一個月的閱讀,能給你們帶來一些收獲。
對于我來說,“從0開始”分析一家公司,是類似于教學的文章,我希望讀者們收獲的,不是最終的結論,而是這個分析的過程,和一些我對于公司和投資的思考、看法。
洋河這家公司,其實早在我買第一只股票瀘州老窖的時候,也就是2013年,就曾經看過,當時市場上對于這家公司的贊美,不絕于耳。
為什么我當時沒有選擇這家公司?
其實僅僅是因為上市未滿5年,這也再次印證了,這一系列文章開始時,我告訴各位的建議:
盡量不要買上市5年以內的公司,如果買,一定要清楚,你是在給自己加難度。
2013年,我買了瀘州老窖,在后面幾年,市場一直對洋河是一種仰視的態度,瀘州老窖永遠是那個差生,而洋河,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當年,我一直告訴別人,好的消費品公司的公式,是“不差的產品+優秀的營銷”,舉的例子就是洋河。
但這句話,當時我還說了下一半,“但是消費品企業,最終比拼的,還是產品”。
這么多年過去,當年我的思考,在銳澳雞尾酒、洋河、六個核桃身上一一應驗,也加深了我對消費品行業投資的思考。
這個過程,充滿了不解、困惑、受挫,但是比起7年賺20倍的收獲來說,是值得的。
如果比起“對消費品行業投資理解的加深,以及多年以后的觀點驗證”,前面那些付出,就更值得。
好了,我對洋河“從0開始”的分析,到這一篇告一段落,有一些話,我還是想跟你們聊聊。
我知道,我的讀者中,有人持有洋河,也有人認為,洋河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或者你們在其他投資者那里,聽到過關于買入洋河的種種原因。
我很理解你們的感受,持有洋河的投資者中,也有一些是我尊重的人。
但是,投資很重要的部分,是“獨立分析,說服自己”,我把我的思考過程和依據展現出來,就是為了讓讀者看到,我是怎么分析這家公司、怎么得出最終結論的。
這是我的結論,也是我的選擇,她不一定是對的,但這是我經過認真分析得出的結論,你們可以有自己的結論,但一定確保分析過程,是經得住推敲的。
另外也要記得,并不是每一家公司,分析完以后,都能得出“可以買入”的結論的,這是投資分析的遺憾,也是投資分析的樂趣之一,不到想清楚那一刻,你不會知道答案。
最后,感謝你們,有讀者們的陪伴,讓我這個過程少了許多枯燥和“不值得”的感覺。
我最近做了一些關鍵詞設置,以后你們想看某家公司的分析,就可以在公眾號后臺,輸入你想了解的公司的名字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