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入市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
在市場里摔打得多了,就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于我自己而言,能在大致的低位買入,和大致的高位賣出,就知足了。
和大多數人想,一把在高位清倉不同,我自己的賣出體系,通常分為兩步:當達到合理估值上沿時,會先賣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倉位;剩余的倉位,等到極度高估,并且泡沫出現破滅信號時,才會賣出。
之所以分兩步,是因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市場是漲到合理估值上沿,就見頂,類似于2018年初;還是漲到合理估值上沿,才是剛剛開始拉升,比如2007年、2015年。
股市見頂前的泡沫階段,風險最大,但賺錢效率也最高。
在平常,漲50%,可能需要兩到三年;在股市見頂前的泡沫階段,一兩周就有可能實現。
我自己雖然不追求賺市場的錢,但當市場來送錢時,從來都是果斷抓住,絕不客氣。
我的賣出方法,是一個中庸的賣出方法,不會犯大錯,如果出現2018年那樣的漫漫陰跌,也有反手之力;遇到2007年、2015年那樣的極度泡沫,也不會踏空太多。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只能針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好相應的方案,無論買入,還是賣出,都是如此。
投資中,預案永遠比預測重要。
6月份時,我賣出了一半倉位的中概互聯。過程詳見:關于賣出與暫停買入的說明
當時,整個全球的互聯網行業已經足夠熱了,也達到了我能接受的合理估值的上沿,因此,我減去了一半的倉位。
今天,騰訊、阿里巴巴又一次大漲,這一次全球互聯網行業的估值,能瘋狂到什么程度?沒有人能知道。
我能做到的就是,拿好剩余中概互聯的持倉,等待泡沫破滅的信號。
6月初,我本人的股票賬戶,賣出騰訊和Facebook后,騰訊便開始大漲。幸運的是,我賣出騰訊后換倉買入的套利股X表現也不錯,這哥倆兒就像是在賽跑,開始套利股X領先,這幾天,騰訊又領先幾個點。
當然,如果再考慮到關于晨光轉債的交易,6月份的換倉,確實比繼續持有騰訊和FB更劃算。
至于未來會如何,還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