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20H1凈利潤63億元-72億元,同比下降48%-54%。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空調行業終端市場銷售、安裝活動受限,終端消費需求減弱。
近日,雪球人氣用戶@villike 做客新華財經-雪球直播節,與大家分享對格力中報業績的解讀,空調行業'下半場'該怎么看?以下為直播實錄:
第一部分 對中報業績預告的看法
格力出了業績預告以后,網上褒貶不一,數據結果如下表:
我對這份中報業績預告的看法有幾個:
第一個,這只是一份中報預告,作為一名投資者,要找的公司不是那種會瞬息萬變的公司,不要說一份中報預高,就算是一份中報,甚至是一份年報不好看,都不應該成為判斷的重要依據,一家真正值得投資的公司,至少應該把時間拉長到2-3年,才能給出“已經變味”的判斷。
總的來說,一份中報預報,說明不了太多問題的,我們可以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動作,但放輕松點就好。
第二個,從表象來看,有三個很清晰的內容:
1、一季度、二季度、半年營業總收入、凈利潤都是下滑的,這個我想是大多數人預想中的事,畢竟空調不同于其他產品,他是要安裝的,新冠直接封死了這一點,另外也有降價促銷的影響。
2、但是,二季度下滑幅度已經大幅縮減,上面這張表很清楚,二季度營業總收入、歸母凈利潤的同比下滑比例,對比一季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3、利潤率明顯回升,但還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第三個,數據的背后,可能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三個:
1. 收入結構改變(生活電器、智能裝備等),會影響利潤率。由于空調賣不動,其他產品的占比提升,而這些產品的毛利率是低于空調的,所以必然會影響利潤率。
2.讓利促銷,導致營收和利潤率雙下滑,實際銷量有可能已經恢復正常水平。促銷造成了單價下降,而且從感覺上看,二季度的促銷力度還不小,所以如果拍腦袋毛估估,實際空調的銷量,可能跟去年同期水平相差不遠了。
這里插一條我的觀點,做進一步的解釋。
你會發現我是毛估估,并沒有去網上找“格力空調降價多少”這樣的數據去驗證,二季度的銷量是否恢復。
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認為找不齊全這樣的數據,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回到我前面講得內容,我認為分析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不是盯著一時一地的得失,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大方向更重要,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3.董明珠“直播帶貨”模式,大概率已經動搖了龐大的經銷商體系,可能是格力史上繼取消應收賬款和創立區域銷售公司之后,最大的一場管理模式變革。具體原因下一部分談。
最后,忘了我上面扯的東西,回到那個基本觀點:如果一個公司一份中報就能讓投資者改變看法,那要么是投資者的觀點不夠成熟,要么是這家公司瞬息萬變,不值得投資。
第二部分 對格力后續發展的看法
大家都喜歡看短期預測,我就昧著良心講一講,但這一兩段我建議真正的投資者跳過,原因前面講了兩三遍了。
短期來看,空調旺季在七八月,預計還會繼續維持大力促銷,同時推動渠道轉型,業績大幅增長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促銷力度很難降低。
但是,就算業績大幅增長,也不值得開心,因為這并沒有解決最大的問題。
接下來是重點,講講格力中期會面臨的最大風險。
我認為,格力最大的風險,是渠道變革失敗,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第一,格力過去的成功,來自于“優秀的產品+優秀的營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品牌價值(溢價、重復購買)。
前者來自于對“可靠性”的重視(技術和質控都要體現到這里來),這一點我反復講過,“可靠性”才是空調質量的根本落腳點。
后者來自于根基穩固的經銷商網絡,一方面體現在產品可得性,這是對消費者而言的,另一方面從公司角度看,最直接容易理解的就是,通過預收款和返利這種無息負債,拉高了公司的ROE。
第二,線上渠道崛起已經成為格力必須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為什么呢?
線上渠道崛起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2019年,空調的線上銷量占比已經達到39%,即線上:線下=39:61,僅僅1年,就拉開10個百分點,去年可是35:65,按照這個趨勢下去,要不了幾年,線上線下就會平分秋色。
然后,線上渠道讓格力過往的經銷商體系處于尷尬境地,因為原油的經銷商雄踞一方的格局被打破,經銷商很難再有差異的策略,另外從廠家角度說,直營(網上多是直營)和線下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第三,格力已經開始探索,事實上,董明珠說“幾年前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效果還很難說。
格力現在已經開始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比如嘗試直播帶貨,但線上線下融合,是截至目前為止少有商家解決的難題,因為這天然違背了線下的區域性政策,和線上的“信息無邊界”的沖突。
這場探索,以董明珠的直播帶貨拉開大序幕,具體舉措我們可以交給更專業的管理層,但有一點,我認為,經銷商帶貨是個偽命題,因為,帶貨是需要IP的,而像董明珠這樣的IP是稀缺資源。
關于這個關鍵的問題,也就是格力的渠道變革問題,我的總體看法是:我認為,格力的渠道變革至少不會是完全的失敗(完全的失敗標志是:經銷商大量退出、產品動銷出現大問題、營收利潤暴跌),原因有幾個:
原因一,沒有賣不出的好產品,只有賣不出的價格。格力的好產品在那里擺著,這個經銷商不愿意賣,自然有其他渠道賣,無非就是價格問題。
原因二,董明珠過往十幾年的表現,清晰證明了她有能力、有意愿管好渠道。看過董明珠自傳的人都清楚,這位鐵娘子雖然嘴炮、讓有些人不喜歡,但說起管理,尤其是管理營銷、渠道,放眼望去,空調行業沒幾個比她強。
原因三,退一步講,就算渠道改革受挫,經過一段調整、回歸,ROE也就是友商的收益水平。
另外,關于空調是否到頂,以及其他業務能否做起來這兩個“老生常談”,我也重申了我的看法,因為之前我已經講過好幾次了。
關于空調是否到頂,已經爭論多年,沒必要太認真,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遠沒有到頂,尤其是質量好的空調,原因可以參見我之前寫格力的文章。
其他業務能否做起來,我從來沒報什么希望,做起來是彩蛋,做不起來高瓴和董明珠比我們操心。
第三部分 投資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格力隔三差五出岔子,但這家公司已經是中國少有的、讓人放心的公司了,面對宏觀經濟波動、企業出幺蛾子這樣的事情(萬科又被3.15曝光了,下次講萬科的時候我再聊聊這個話題),我們應該如何“心如止水”?
我有三個建議和一套心法,分享給有緣人。
第一個建議,找到那些很難被徹底顛覆的公司,例如消費品,反面的例子比如AI算法公司,這一點,可以保證你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加深對公司的認識,從而提高你的賠率。
第二個建議,歷史數據是我們最能依仗的東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不管你有沒有理解,長久的結果一定有背后的理由,例如,格力能常年維持30%以上的ROE,背后是有理由的,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或者能不能理解。
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寧肯相信自己的推測和想象,也不相信過往的數據,我也一樣,這是人性的弱點,是我們做投資盡量要去克服的。
所以,找到歷史數據背后的東西,盡量去理解這些東西,就是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從過往數據好的公司中,更容易發現未來繼續好公司的原因。
第三個建議,好的價格是面對不確定性的第三道防線,好的價格就是一層安全氣墊,給了你一道防火墻,讓你有更從容的心情去騰挪,關于價格的問題,在后面的直播里,我會再找個時間專門給各位分享。
最后,最重要的是一套心法,也就是謙卑、敬畏的心態,承認自己水平有限,才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成就。
因為我們都是人,是人就會有認知盲區,很多事情我們不知道,是人也會有情緒,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情緒還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我們很多時候的決策是“屁股決定腦袋”,并不一定是理智的。
我一直都認為:投資是對人性優劣的獎懲。
作者:villike 來源:雪球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