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瑞麗市林業和草原局信息公開專欄

瀏覽量:4979   作者:  日期:2022/5/25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適用范圍

本實施細則適用于云南省范圍內的用材林、防護林的幼中齡林撫育。其中天然起源的防護林中,地帶性森林(見附錄E)一般不作為撫育對象。

第二條 制定依據

《森林撫育規程》(GB/T15781-2015);

《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GB-T 18337.3);

《森林采伐作業規程》(LY/T 1646-2005);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和《森林撫育檢查驗收辦法》的通知(國家林業局林造發〔2014〕140號);

《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16);

《云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2013年修訂)。

第三條 森林撫育目標

改善森林的樹種組成、年齡和空間結構,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木生長量,促進森林、林木生長發育,豐富生物多樣性,維護森林健康,充分發揮森林多種功能,協調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第四條 森林撫育方式確定

根據森林發育階段、培育目標和森林生態系統生長發育與演替規律,應按照以下原則確定森林撫育方式:

(1)幼齡林階段由于林木差異還不顯著而難于區分個體間的優劣情況,不宜進行林木分類和分級,需要確定目的樹種和培育目標;

(2)幼齡林階段的天然林或混交林由于成分和結構復雜而適用于進行透光伐撫育,幼齡林階段的人工同齡純林(特別是針葉純林)由于基本沒有種間關系而適用于進行疏伐撫育,必要時進行補植;

(3)中齡林階段由于個體的優劣關系已經明確,可進行林木分類(或分級)的生長伐,必要時進行補植,促進形成混交林;

(4)對遭受自然災害顯著影響的森林進行衛生伐;

(5)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澆水、施肥等其他撫育措施;

確定森林撫育方式要有相應的設計方案,使每一個作業措施都能按照培育目標產生正面效應,避免無效工作或負面影響。

同一林分需要采用兩種及以上撫育方式時,要同時實施,避免分頭作業。

第五條 齡組和起源劃分

(一)齡組劃分

依據目的樹種劃分齡組,主要樹種(組)齡組與齡級劃分按照《云南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操作細則》(2013年修訂)的規定執行。

對于層次明顯的異齡林,可以分別層次劃分目的樹種和齡組。

(二)起源劃分

起源劃分為人工林、天然林。對于人工天然混生的林分,按照林分中的目的樹種確定其起源。

對于層次明顯的異齡林,可以分別層次劃分目的樹種和起源。

第六條 撫育采伐作業原則

(1)采劣留優、采弱留壯、采密留稀、強度合理、保護幼苗幼樹及兼顧林木分布均勻。

(2)撫育采伐作業要與具體的撫育采伐措施、林木分類(分級)要求相結合,避免對森林造成過度干擾。

(3)對于防護林,森林撫育要以促進正向演替、提高林分生態功能為原則。

 

第二章 相關術語和定義

 

第七條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于本實施細則

1、森林撫育(forest tending operations)

從幼林郁閉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據培育目標所采取的各種營林措施的總稱,包括撫育采伐、補植、修枝、澆水、施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以及視情況進行的割灌、割藤、除草等輔助作業活動。

2、目的樹種(objective tree species)

適合本地立地條件、能夠穩定生長、符合經營目標的樹種。

對于防護林而言,演替地位高或屬于當地地帶性森林的建群樹種,應作為目的樹種。

3、目標樹(goal tree)

①用材林:在目的樹種中,對林分穩定性和生產力發揮重要作用的長勢好、質量優、壽命長、價值高,需要長期保留直到達到目標直徑方可采伐利用的林木。

②防護林:在目的樹種中,防護性能好、抗逆性強、生長穩定對林分穩定性和生態功能起最大作用,與其他樹種組成優良林分結構的林木。

4、霸王樹(wolf tree)

位于目標樹上方、樹冠龐大,影響目標樹正常生長,需要移除的非目的樹種林木。主要是針對用材林。

5、撫育采伐(intermediate cutting)

根據林分發育、林木競爭和自然稀疏規律及森林培育目標,適時適量伐除部分林木,調整樹種組成和林分密度,優化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條件,促進保留木生長,縮短培育周期的營林措施。

撫育采伐又稱間伐,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長伐和衛生伐等四類。

(1)透光伐(release cutting)

在林分郁閉后的幼齡林階段,當目的樹種林木受上層或側方霸王樹、非目的樹種等壓抑,高生長受到明顯影響時進行的撫育采伐。

注:透光伐主要是伐除上層或側方遮蔭的劣質林木、霸王樹、萌芽條、大灌木、蔓藤等,間密留勻、去劣留優,調整林分樹種組成和空間結構,改善保留木的生長條件,促進林木高生長。

(2)疏伐(thinning cutting)

在林分郁閉后的幼齡林或中齡林階段,當林木間關系從互助互利生長開始向互抑互害競爭轉變后進行的撫育采伐。

注:疏伐主要針對同齡林進行。伐除密度過大、生長不良的林木,間密留勻、去劣留優,進一步調整林分樹種和空間結構,為目標樹或保留木留出適宜的營養空間。

(3)定株(singling)

在幼齡林中,同一穴中種植或萌生了多株幼樹時,按照合理密度伐除質量差、長勢弱的林木,保留質量好、長勢強的林木,為保留木保留適宜的營養空間的撫育方式。

(4)生長伐(accretion cutting)

在中齡林階段,當林分胸徑連年生長量明顯下降,目標樹或保留木生長受到明顯影響時進行的撫育采伐。

注:生長伐與疏伐的差別在于,進行生長伐需要確定目標樹或保留木的最終保留密度(終伐密度)。采用目標樹分類的,通過林木分類,選擇和標記目標樹,采伐干擾樹;采用林木分級的,保留Ⅰ、Ⅱ級木,采伐Ⅴ、Ⅳ級木,為目標樹或保留木保留適宜的營養空間,促進林木徑向生長。

(5)衛生伐(sanitation cutting)

在遭受自然災害的森林中以改善林分健康狀況為目標進行的撫育采伐。

注:衛生伐主要伐除已被危害、喪失培育前途、難以恢復或危及目標樹或保留木生長的林木。

6、采伐強度(thinning intensity)

采伐強度包括蓄積采伐強度、株數采伐強度,分別是采伐木的蓄積、株數和撫育采伐小班的總蓄積、總株數之比。

注:胸徑小于5厘米,未達檢尺的林分,采伐強度指采伐株數強度;胸徑大于5厘米的林分,其采伐強度包括蓄積采伐強度和株數采伐強度。合理的采伐強度取決于林分生長狀態、立地條件、經營目的和樹種生物學特性。一般根據不同立地條件、經營目的以及森林生長與林木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不同生長階段的合理密度、斷面積、最適株數、郁閉度。依據不同生長階段的合理密度、斷面積、最適株數、郁閉度等確定合理的采伐強度。

7、補植(enrichment planting)

在郁閉度低的林分,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等,或在缺少目的樹種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窗等處補植目的樹種,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地生產力和生態功能的撫育方式。

8、人工促進天然更新(artificial promoted natural regeneration)

通過松土除草、平茬或斷根復壯、補植或補播、除蘗間苗等措施促進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發育的撫育方式。

9、割灌除草(brush cutting and weeding)

清除妨礙林木、幼樹、幼苗生長的灌木、藤條和雜草的撫育方式。

10、修枝(branch pruning)

又稱人工整枝,人為地除掉林木下部枝條的撫育方式。主要用于培育天然整枝不良的大徑級用材林或珍貴樹種用材林。

11、澆水(irrigation)

補充自然降水量不足,以滿足林木生長發育對水分需求的撫育措施。

12、施肥(fertilization)

將肥料施于土壤中或林木上,以提供林木所需養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撫育方式。

13、地帶性森林(The zonal forest)

影響森林分布的自然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水文以及植物長期演變的結果。與分布區氣候等環境條件相互適應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森林,稱之為地帶性森林。森林植被的頂極群落一般是地帶性森林,如滇西北的云、冷杉原始林就是當地的地帶性森林;由頂級群落建群樹種組成的次生林,如滇中地區分布的次生滇青岡林,也是當地的地帶性森林。地帶性森林是最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森林植被。各組成物種占據著不同的空間,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環境資源,是分布地生態服務功能最強、生態質量最高的森林。

14、頂極群落(climax community)

頂極群落是生態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最穩定的群落階段。一般來說,當一個群落或一個演替系列演替到同環境處于平衡狀態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了。在這個平衡點上,群落中各主要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達到平衡,能量的輸入與輸出以及生產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達到平衡。

森林植被的頂極群落是植物群落經過一系列演替,最后發展形成與當地氣候條件高度適應,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能夠自我維持,成熟穩定的森林群落,即為該區域森林植被的頂極群落。

 

第三章 林木分類與分級

 

第八條 林木分類

1、適用對象

林木分類適用于所有林分。林木類型劃分為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和其它樹。

2、目標樹

(1)選擇目標樹的一般標準是:

a)屬于目的樹種;

b)生活力強;

c)干材質量好;

d)沒有(或至少根部沒有)損傷;

e)優先選擇實生起源的林木。

(2)選擇目標樹可以根據不同的森林情況靈活掌握。對于樹種價值差異不顯著的天然林,若是用材林,直接選擇生活力強、長勢好、樹干通直的林木個體作為目標樹。若是防護林,則根據有利于形成混交林,增強生態功能來確定目標樹個體;對于人工同齡純林可以不苛求實生萌生的區別,按照與周邊其他相鄰木相比具有最強的生活力的原則選擇目標樹。

3、輔助樹

又稱生態目標樹,是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物種、改善森林空間結構、保護和改良土壤等功能的林木。比如,能為鳥類或其他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的林木可選擇為輔助樹加以保護。

4、干擾樹

對目標樹生長直接產生不利影響、或顯著影響林分衛生條件、需要在近期采伐的林木。

5、其它樹

林分中除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以外的林木。

第九條 林木分級

1、適用對象

林木分級適用于單層同齡人工純林。林木級別分為5級。

2、Ⅰ級木

Ⅰ級木又稱優勢木,林木的直徑最大,樹高最高,樹冠處于林冠上部,占用空間最大,受光最多,幾乎不受擠壓。

3、Ⅱ級木

Ⅱ級木又稱亞優勢木,直徑、樹高僅次于優勢木,樹冠稍高于林冠層的平均高度,側方稍受擠壓。

4、Ⅲ級木

Ⅲ級木又稱中等木,直徑、樹高均為中等大小,樹冠構成林冠主體,側方受一定擠壓。

5、Ⅳ級木

Ⅳ級木又稱被壓木,樹干纖細,樹冠窄小且偏冠,樹冠處于林冠層平均高度以下,通常對光、營養的需求不足。

6、Ⅴ級木

Ⅴ級木又稱瀕死木、枯死木,處于林冠層以下,接受不到正常的光照,生長衰弱,接近死亡或已經死亡。

第十條 撫育采伐順序

按照森林撫育的目標、原則要求和森林撫育方式,撫育采伐按以下順序確定保留木、采伐木:

a)沒有進行林木分類或分級的幼齡林,保留木順序為:目的樹種林木、輔助樹種林木;

b)實行林木分類的,采伐木順序為:干擾樹、(必要時)其它樹;保留木順序為:目標樹、輔助樹、其他樹;

c)實行林木分級的,采伐木順序為:Ⅴ級木、Ⅳ級木、(必要時)Ⅲ級木;保留木順序為:Ⅰ級木、Ⅱ級木、Ⅲ級木。

 

第四章 各種撫育方式適用的條件

 

第十一條 透光伐

透光伐主要解決幼齡林階段目的樹種林木上方或側上方嚴重遮蔭問題。所謂嚴重遮蔭與樹種的喜光性有關。只有當上方或側上方遮蔭妨礙目的樹種高生長時才認為是嚴重遮蔭。通常滿足下述2個條件之一。

a)郁閉后目的樹種受壓制的林分;

b)上層林木已影響到下層目的樹種林木正常生長發育的復層林,需伐除上層的干擾木時。

第十二條 疏伐

疏伐主要解決同齡林密度過大問題。合理密度與樹種年齡、立地質量、樹種組成有關。在沒有最優密度控制表的地方,符合下述2個條件之一。

a)郁閉度0.8以上的中齡林和幼齡林;

b)天然、飛播、人工直播等起源的第一個齡級,林分郁閉度0.7以上,林木間對光、空間等開始產生比較激烈的競爭。

符合條件b)的,可采用定株為主的疏伐。

第十三條 生長伐

生長伐主要是調整中齡林的密度和樹種組成,促進目標樹或保留木徑向生長。在沒有最優密度控制表或目標樹終伐密度表的地方,符合下述3個條件之一。

a)立地條件良好、郁閉度0.8以上,進行林木分類或分級后,目標樹、輔助樹或I級木、II級木株數分布均勻的林分;

b)復層林上層郁閉度0.7以上,下層目的樹種株數較多、且分布均勻;

c)林木胸徑連年生長量顯著下降,枯死木、瀕死木數量超過林木總數15%的林分。

符合條件c)的,應與補植同時進行。

第十四條 衛生伐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采用衛生伐。

a)發生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

b)遭受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風倒雪壓等自然災害危害,受害株數占林木總株數10%以上。

第十五條 補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采用補植。

a)人工林郁閉成林后的第一個齡級,目的樹種、輔助樹種的幼苗幼樹保存率小于80%;

b)郁閉成林后的第二個齡級及以后各齡級,郁閉度小于0.5;

c)衛生伐后,郁閉度小于0.5的;

d)含有大于25m2林中空地的;

e)立地條件良好、符合經營目標的目的樹種株數稀少的有林地。

符合條件e)的,應結合生長伐進行補植。

第十六條 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在以封育為主要經營措施的復層林或近熟林中,目的樹種天然更新等級為中等以下、幼苗幼樹株數占林分幼苗幼樹總株數的50%以下,且依靠其自然生長發育難以達到成林標準的,可采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第十七條 修枝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用材林,可采用修枝。

a)珍貴樹種或培育大徑材的目標樹;

b)高大且其枝條妨礙目標樹生長的其他樹。

第十八條 割灌除草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采用割灌除草。

a)林分郁閉前,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受雜灌雜草、藤本植物等全面影響或上方、側方嚴重遮陰影響的人工林;

b)林分郁閉后,目的樹種幼樹高度低于周邊雜灌雜草、藤本植物等,生長發育受到顯著影響的。

特別注意:一般情況下,只需割除目的樹種幼苗幼樹周邊1米左右范圍的灌木雜草,避免全面割灌除草,同時進行培埂、擴穴,以促進幼苗幼樹的正常生長。割灌除草必須結合當地實際,綜合考慮防止水土流失、促進天然更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原則,科學設計撫育方式和強度,保護珍稀物種,保留天然更新目的樹種的幼苗和幼樹。

第十九條 澆水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采用澆水。

a)400毫米降水量以下地區的人工林;

b)400毫米降水量以上地區的人工林遭遇旱災時。

第二十條 施肥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采用施肥。

a)用材林的幼齡林;

b)短周期工業原料林;

c)珍貴樹種用材林。

 

第五章 控制指標

 

第二十一條 透光伐

采取透光伐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透光伐后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

b)在容易遭受風倒雪壓危害的地段,或第一次透光伐時,郁閉度降低不超過0.2;

c)更新層或演替層的林木沒有被上層林木嚴重遮陰;

d)目的樹種和輔助樹種的林木株數所占林分總株數的比例不減少;

e)目的樹種平均胸徑不低于采伐前平均胸徑;

f)林木株數不少于該森林類型、生長發育階段、立地條件的最低保留株數。

g)林木分布均勻,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等。

第二十二條 疏伐

采取疏伐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

b)在容易遭受風倒雪壓危害的地段,或第一次疏伐時,郁閉度降低不超過0.2;

c)目的樹種和輔助樹種的林木株數所占林分總株數的比例不減少;

d)目的樹種平均胸徑不低于采伐前平均胸徑;

e)林木分布均勻,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等;

f)采伐后保留株數應滿足第二十一條f)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生長伐

采取生長伐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

b)在容易遭受風倒雪壓危害的地段,或第一次生長伐時,郁閉度降低不超過0.2;

c)目標樹數量,或Ⅰ級木、Ⅱ級木數量不減少;

d)林分平均胸徑不低于采伐前平均胸徑;

e)林木分布均勻,不造成林窗、林中空地等。對于天然林,如果出現林窗或林中空地應進行補植;

f)生長伐后保留株數應滿足第二十一條f)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衛生伐

采取衛生伐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沒有受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林業補充檢疫性有害生物危害的林木;

b)蛀干類有蟲株率在20%(含)以下;

c)感病指數在50(含)以下。感病指數按GB/T 15776的規定執行;

d)除非嚴重受災,采伐后郁閉度應保持在0.5以上。采伐后郁閉度在0.5以下,或出現林窗的,要進行補植。

第二十五條 采伐剩余物處理

采伐剩余物處理應達到以下要求:

a)伐后要及時將可利用的木材運走,同時清理采伐剩余物,可采取運出,或平鋪在林內,或按一定間距均勻堆放在林內等方式處理;有條件時,可粉碎后堆放于目標樹根部魚鱗坑中。坡度較大情況下,可在目標樹根部做反坡向的水肥坑(魚鱗坑)并將采伐剩余物適當切碎堆埋于坑內。

b)對于感染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林業補充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林木、采伐剩余物等,要全株清理出林分,集中燒毀,或集中深埋。

第二十六條 補植

采取補植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選擇能與現有樹種互利生長或相容生長、并且其幼樹具備從林下生長到主林層的基本耐陰能力的目的樹種。對于人工用材林純林,要選擇材質好、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對于天然用材林,要優先補植材質好、經濟價值高、生長周期長的珍貴樹種或鄉土樹種;對于防護林,應選擇能在冠下生長、防護性能良好并能與主林層形成復層混交的樹種。

b)用材林和防護林經過補植后,林分內的目的樹種或目標樹株數不低于每公頃450株,分布均勻,并且整個林分中沒有半徑大于主林層平均高1/2的林窗;

c)不損害林分中原有的幼苗幼樹;

d)盡量不破壞原有的林下植被,盡可能減少對土壤的擾動;

e)補植點應配置在林窗、林中空地、林隙等處;

f)成活率應達到85%以上,三年保存率應達80%以上。

第二十七條 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采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達到天然更新中等以上等級;

b)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發育不受灌草干擾;

c)目的樹種幼苗幼樹占幼苗幼樹總株數的50%以上。

第二十八條 修枝

采取修枝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修去枯死枝和樹冠下部1~2輪活枝;

b)幼齡林階段修枝后保留冠長不低于樹高的2/3、枝樁盡量修平,剪口不能傷害樹干的韌皮部和木質部;

c)中齡林階段修枝后保留冠長不低于樹高的1/2、枝樁盡量修平,剪口不能傷害樹干的韌皮部和木質部。

第二十九條 割灌除草

采取割灌除草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影響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的雜灌雜草和藤本植物全部割除。提倡圍繞目的樹種幼苗幼樹進行局部割灌,避免全面割灌。

b)割灌除草施工要注重保護珍稀瀕危樹木、林窗處的幼樹幼苗及林下有生長潛力的幼樹幼苗。

第三十條 澆水

采取澆水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澆水采用穴澆、噴灌、滴灌,盡可能避免漫灌。提倡采用滴灌或噴灌等節水措施。

b)澆水后林木生長發育良好。

第三十一條 施肥

采取施肥撫育后的林分應達到以下要求:

a)追肥種類應為有機肥或復合肥;

b)追肥施于林木根系集中分布區,不超出樹冠覆蓋范圍,并用土蓋實,避免流失;

c)施肥應針對目的樹種、目標樹,或Ⅰ級木、Ⅱ級木、Ⅲ級木;

d)應經過施肥試驗,或進行測土配方施肥。

 

第六章 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三十二條 野生動物保護

森林撫育活動中,應采取以下措施保護野生動物:

a)樹冠上有鳥巢的林木,應作為輔助木保留;

b)樹干上有動物巢穴、隱蔽地的林木,應作為輔助木保留;

c)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動物廊道。撫育作業設計要考慮作業次序和作業區的連接與隔離,以便在作業時野生動物有躲避場所。

第三十三條 野生植物保護

森林撫育活動中,應采取以下措施保護野生植物:

a)國家或地方重點保護樹種,或列入珍稀瀕危植物名錄的樹種,要標記為輔助樹或目標樹保留;

b)在針葉純林中的當地鄉土樹種應作為輔助樹保留;

c)保留國家或地方重點保護的植物種類;

d)保留有觀賞和食用藥用價值的植物;

e)保留利用價值不大但不影響林分衛生條件和目標樹生長的林木。

第三十四條 其他保護措施

森林撫育活動中,應采取以下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

a)森林撫育作業時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護林下目的樹種及珍貴樹種幼苗、幼樹;

b)適當保留下木,凡不影響作業或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的林下灌木不得伐除;

c)要結合除草、修枝等撫育措施清除可燃物;

d)撫育采伐作業按照LY/T1646和LY/T1724的規定執行。

 

第七章 作業設計

 

第三十五條 設計總體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國有林區以國有林業(企業)局、國有林場或經營區為設計總體,集體林區以縣、鄉、林場為設計總體。

第三十六條 設計原則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應當遵循現場調查、現場設計的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增強森林多種功能、提高林分質量為宗旨,在充分考慮森林培育目標和林分發育階段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確定撫育作業的內容和措施。

第三十七條 區劃系統

以最新的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為基礎,根據管理要求確定區劃系統。

縣(市、區)-鄉(鎮、街道辦)-村委會(社區)-作業區-林班-小班。或:林業局-林場-營林區-林班-小班

第三十八條 小班調查

(一)作業設計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的小班為撫育作業設計小班或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區劃小班的基礎上,依據林分實際情況重新區劃森林撫育作業小班。

(二)小班面積應采用GPS繞測或羅盤儀導線測量或用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衛星影像圖)調繪。

(三)作業小班面積原則上不大于20公頃。對每個作業小班應當該實測3個GPS控制點,并繪制到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上(衛星影像圖),并且至少要拍攝4張反映林分現實狀況的數字照片備查。

(四)作業設計調查采用標準地調查法。根據小班樹種、林木分布與生長發育狀況,典型或機械布設樣地,標準地為0.067hm2(1畝)的方形樣地,標準地數量分別起源按照作業設計小班面積確定。人工林標準地總面積不小于作業設計小班面積的1%,天然林樣地總面積不小于作業設計小班面積的1.5%。每個小班應至少設置一塊標準地。

(五)調查標準地的環境因子(地形、立地、土壤、植被等),林分因子(權屬、林種、起源、郁閉度、平均年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株數、蓄積量、樹種組成、幼苗幼樹、災害情況等)。各林木樹高、平均樹高可采用實測或利用樹高生長方程計算。

(六)小班調查因子可按照《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的要求執行。

第三十九條 設計內容

撫育作業設計內容和深度應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要求。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樹種和林木分類與分級:采取目標樹經營作業體系的作業設計,應進行樹種和林木分類,明確小班的目的樹種、輔助樹種、其它樹種和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其它樹;采取常規人工林撫育作業體系的作業設計,應進行林木分級,明確小班的Ⅰ級木、Ⅱ級木、Ⅲ級木、Ⅳ級木、Ⅴ級木。

(二)撫育方式:明確采取的具體撫育方式和作業措施等。對于透光伐、疏伐、生長伐、衛生伐等撫育方式,應明確采伐木、保留木。

(三)撫育指標:明確小班的撫育面積、(澆水)用水量、(施肥)肥料種類與數量、(割灌除草)除草面積、(定株)定株穴數或株數。平均胸徑5厘米以上的小班應有撫育強度、采伐蓄積量、出材量等,以及相應的用工量、作業時間、費用概算等。

(四)輔助設施:包括必要的水渠、作業道、集材道、臨時楞場、臨時工棚等。其中,作業道路應能通到每個小班;400mm降水量以下地區,澆水(灌溉)設施應能覆蓋作業小班。

(五)作業設計圖:參照《林業地圖圖式》(LY/T 1821-2009),按林業專題圖的要求,用計算機制作。

a)撫育作業布局圖編制基本要素包括:以設計總體為單位,底圖內容要求繪制各類行政區界、居民地(涉及撫育的區域要標繪到自然村)、道路、水系、權屬界、各作業區范圍及名稱(作業區面積過小,無法用界線范圍表達時,可以用點表示)。比例尺以能布置于A4或A3幅面為宜合理確定,圖名、圖例、比例尺等整飾按《林業地圖圖式》要求執行。

b)撫育小班作業設計圖:以作業設計工作圖(地形圖或最新衛星影像圖)為底圖,將撫育設計要素:如小班位置、邊界、小班號、優勢目的樹種、面積、撫育方式、郁閉度等主要小班因子,以及輔助設施標繪于底圖上,并對圖名、圖例、接圖表、比例尺、調查者、調查日期、繪制日期、繪制依據等按《林業地圖圖式》進行整飾,《林業地圖圖式》上不明確的整飾內容,本著合理美觀為原則進行。比例尺不小于1:10000。沒有1:10000比例尺的地區,可采用1:50000放大到1:25000比例尺的地形圖或最新1:10000衛星影像圖。

第四十條 設計成果

撫育作業應包括以下文件:

(一)設計成果包括:作業設計說明書、附表、附圖等;

(二)作業設計說明書主要內容包括設計依據和原則、作業設計地區的基本情況、撫育技術措施、物資需要量、設施的修建、費用測算,以及撫育作業施工進度安排等;

(三)附表包括分別作業小班的現狀調查表、撫育技術設計表、工程量表、投資概算表等;

(四)附圖包括撫育作業布局圖、小班作業設計圖。

第四十一條 設計資格

撫育作業設計由獲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格的單位承擔或由縣林業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的基層林業工作站承擔。

第四十二條 作業設計文件審批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以縣(市、區)、州(市)屬森工局、國營林場為單位組織編制。由州(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第八章 作業施工與檢查驗收

 

第四十三條 撫育前公示及林木采伐許可證核發

撫育采伐前10天,林木所有者提交的申請和有關材料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符合條件的,對申請人、撫育地點、撫育時間、四至界線、林分起源、林種、樹種、權屬、林權證號、撫育方式、撫育強度、撫育面積、采伐蓄積(株數)、出材量、采伐期限等內容,在申請人所在的單位(或者住所)、撫育(伐區)所在地及周邊的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進行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應少于7日。

公示無異議的,林業主管部門在公示期滿后向申請人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

第四十四條 撫育作業施工

(一)施工前要完成輔助工程設施及生產與生活資料的準備,人員組織,并在現場統一操作方法。

(二)有采伐的撫育方式,撫育作業要按技術要求選擇采伐木,并在其胸高處和根徑處進行注記。林木采伐按《森林采伐作業規程》的規定執行。

(三)林地排灌時要防止土壤侵蝕和次生鹽堿化,施肥時不得污染環境。

第四十五條 撫育作業監督

作業質量檢查等日常管理工作由撫育作業單位負責。實施撫育作業的單位應派出現地質量監督員,在現地監督檢查作業設計的執行情況并指導撫育作業。質量監督員對發現違規作業行為,有權作出限期補救提示、限期補救警告和暫停作業處理,具體按附錄D的規定執行。作出暫停作業處理的,在繼續作業之前要進行進一步的實地檢查,以證實所有工作都按照要求的標準完成。

第四十六條 撫育作業檢查驗收

(一)檢查驗收依據與內容

檢查驗收依據為批準的作業設計文件、有關施工合同等;

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森林撫育作業數量與質量等作業設計執行情況與效果,以及森林采伐限額執行、信息檔案管理等情況。

(二)檢查驗收組織和檢查驗收時間

森林撫育檢查驗收實行省級核查、縣級自查的組織方式。

縣級自查在撫育作業后及時進行,省級核查在縣級自查的基礎上開展。

(三)檢查程序

森林撫育檢查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a)森林撫育作業單位應在完成作業后及時向撫育作業審批部門提出驗收申請,主管部門接到申請后,應及時組織開展對撫育作業的檢查驗收;

b)檢查驗收按作業設計小班進行現地核實;

c)檢查驗收時應有撫育作業單位代表陪同;

d)查驗收以作業設計小班為單位,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對抽取小班的標準地進行檢查。國家級抽查的面積不低于作業面積的1%,省級核查的面積不低于作業面積的2.5%,縣級自查對所有小班進行現地檢查;

e)檢查結束后,應由撫育作業單位代表在檢查單上簽字確認。

(四)檢查驗收標準

檢查驗收結果采取百分制,總分達到85分為合格,檢查驗收標準見附錄E。其中,出現無證采伐,或越界采伐,或改變撫育方式,或伐除2株及以上目標樹等現象的,即判定為不合格作業區。

 

第九章 檔案管理

 

第四十七條 檔案管理機構、人員與職責

各森林經營單位或林業主管部門,應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負責檔案資料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

第四十八條 檔案內容

(一)作業設計文檔

包括森林撫育作業區調查原始記錄和作業設計成果。設計成果包括說明書、表、圖,以及作業設計批復文件等。

(二)森林撫育作業文檔

包括施工合同、采伐許可證等文件,以及有關撫育作業過程中的用工和設備、材料等消耗資料。

(三)檢查驗收文檔

森林撫育作業的自查報告、檢查驗收報告等材料。

(四)其他相關文檔

包括工作總結、財務報表等文檔,以及撫育作業前后對比照片等材料。

第四十九條 檔案保存形式

森林撫育檔案應有紙介質文檔和電子文檔,紙介質文檔字跡應清晰,電子文檔應有備份。

第五十條 檔案管理

(一)歸檔與接收

森林撫育作業驗收結束后,有關單位和部門應立即完善相關檔案材料的歸類、整理與立卷。

(二)檔案入庫

檔案管理部門整理立卷和接收入庫的檔案應符合以下要求:

a)歸檔的文件材料齊全;

b)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規律,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

c)保管期限劃分準確;

d)案卷題名簡明確切;

e)卷內文件排列有序;

f)案卷應符合標準,每個案卷應填寫卷內文件目錄,備考表,編頁號或件號;

g)立卷單位或立卷人應編制案卷移交目錄一式三份,交接雙方依據移交目錄清點核對,并分別在移交清單上簽字。

(三)檔案管理

作業單位應有健全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人員應建立必須的登記和統計制度,對檔案的收進、移出、保管和利用情況進行精確的統計,檔案管理人員更換時應辦理移交工作。

 

第十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本操作細則由云南省林業廳負責解釋。

第五十二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森林撫育間伐講座
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
(最新)退化防護林修復技術規定(試行)
19234《造林學》.doc
低產用材林改造規程
林業基本知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尚志市| 肇源县| 康平县| 绥棱县| 青浦区| 满洲里市| 抚远县| 乌鲁木齐市| 志丹县| 铜陵市| 翁牛特旗| 安泽县| 同心县| 饶阳县| 哈尔滨市| 贵南县| 庐江县| 太仆寺旗| 铜陵市| 北海市| 阿拉善左旗| 万山特区| 乌拉特中旗| 阳山县| 武威市| 贵州省| 青海省| 禹州市| 枣庄市| 鱼台县| 怀集县| 夏邑县| 曲麻莱县| 中宁县| 汾阳市| 安远县| 阿克苏市| 曲沃县| 盐源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