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跟可可一樣,平時工作忙,就想趁著周末跟朋友聚聚餐吃吃飯嘮嘮嗑,結果沒想到:身邊一不到30歲的小伙伴居然在聚餐后痛風了……
如今,高尿酸血癥已然成了繼“三高”后的“第四高”,我國患病人數約有1.5~1.8億,已遠超糖尿病人群。
“尿酸一高傷全身”,它不止會引起痛風;還可以導致血壓升高、胰島素抵抗,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腦血管風險;還可以損傷腎臟,引發間質性腎炎、腎結石甚至腎衰……
好端端的,血尿酸水平為什么會升高?原因也許就藏在你的日常飲食中。
血尿酸升高與這兩方面相關
但大多是吃出來的
正常情況下,每天新生成的尿酸與排泄的尿酸大致相等,體內尿酸水平始終處于平衡狀態。
如果尿酸排泄減少或產生過多,導致尿酸平衡被打破,就會引發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等一系列危害。
約2/3的尿酸需要經過腎臟排出,如果腎臟功能受損,就會造成腎臟排出代謝廢物的能力下降,誘發血尿酸升高。
如果發生酸中毒,體內乳酸或酮酸濃度升高,會搶占腎臟尿酸排泄通道,造成尿酸排泄減少,引起血尿酸升高。
此外,部分藥物,如:阿司匹林、某些利尿劑、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等可抑制尿酸排泄,導致尿酸沉積,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尿酸是由嘌呤代謝產生的,而嘌呤有內源性嘌呤和外源性嘌呤之分。
◎內源性嘌呤: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細胞中核酸的氧化分解,占體內總嘌呤的80%。核酸代謝過于旺盛、細胞大量破壞(如:燒傷、外傷等),都可能釋放出過多的嘌呤,導致血液尿酸升高。
◎外源性嘌呤:主要來源于食物,約占人體總嘌呤的20%。如果長期攝入大量富含嘌呤的食物,就可能導致血尿酸增加。
一般來說,內源性嘌呤代謝紊亂對血尿酸影響更大,但外源性嘌呤攝入過多,是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的主要病因。換句話說,大多高尿酸血癥都是吃出來的。
高尿酸血癥的5大“幫兇”
千萬別多吃
既然高尿酸血癥大多是吃出來的,那么哪些食物需要警惕呢?生活中,以下幾類常見食物,就可能是高尿酸血癥的“幫兇”。
水果雖然營養豐富,但如果長期大量攝入,一方面,人體大量代謝果糖會使單磷酸腺苷(尿酸的前體物質)產生增多,從而導致尿酸生成增多;另一方面,果糖會使尿酸的排泄過程受損,使尿酸排泄降低9.8%左右。
綜合兩方面,尿酸生成增加,但排泄減少,就會導致體內尿酸堆積,增加高尿酸風險。
與之類似的還有甜飲料——很多甜飲料都含有果葡糖漿,它屬于人造果糖,進入人體后也會增加高尿酸風險。
所以,水果每日吃200~350g即可,甜飲料則最好不喝。可適當吃點小酸櫻桃,有研究顯示,酸櫻桃汁與尿酸降低有一定關系,還能降低痛風風險
一到夏天,冰鎮啤酒就大受歡迎,但酒精進入人體后,經過代謝產生的乳酸,會抑制尿酸排出,從而增加高尿酸風險。
權威的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的研究顯示:每天飲用2聽以上的啤酒,可顯著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
最好不要喝酒,如果實在難以避免,盡量選擇紅酒,并少量飲用。
動物內臟的嘌呤含量普遍都很高,有的甚至是啤酒的幾十倍(啤酒嘌呤含量約25mg/瓶),比如:
①鵝肝:每百克的嘌呤含量為408mg,約相當于16瓶啤酒;
②鴨腸:每百克的嘌呤含量為346mg,是啤酒的70倍,約相當于14瓶啤酒;
③肥腸:每百克的嘌呤含量為296mg,是啤酒的60倍,約相當于12瓶啤酒……
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很高,約218mg/百克,如果是新鮮毛豆、黃豆等,在食用時就要注意控制量,不宜一次性吃得過多。豆芽的嘌呤含量也很高,約50mg/百克,像炒豆芽、豆芽湯要適當少吃,尤其是痛風急性發作期。
但如果是干品浸泡后做成的豆制品,比如豆漿、豆腐等,即便是高尿酸血癥患者也可以適量食用,因為干豆在浸泡過程中,部分嘌呤會溶于水。
吃火鍋時很少會有人選擇清湯,大多是骨湯鍋底、海鮮鍋底、菌菇鍋底等,而這些火鍋湯中都含有大量嘌呤,而且隨著煮火鍋時間的延長,嘌呤的含量在6~10分鐘時會顯著升高,在30分鐘左右達到頂峰。
如果燙火鍋時還大量攝入動物內臟、啤酒、飲料等,高尿酸風險將進一步增加。
三大癥狀可能提示尿酸升高
但降尿酸也要看時機
正常情況下,男性血尿酸水平應低于420umol/L,女性應低于360umol/L。如果指標升高,就要多加注意。
①關節疼痛:膝蓋、腳趾、手關節等部位隱隱作痛,后期逐漸加重,可能是尿酸升高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引發了痛風。
②經常口渴:尿酸高的人,腎臟功能都不大好,再加上體內尿酸鹽含量高,就容易導致口渴。
③排尿異常:體內尿酸升高,多余的尿酸無法正常排出,可能沉積在腎小管、輸尿管等部位,造成排尿不通暢、排尿次數及尿量改變,尿液顏色也可能加深。
尿酸升高危害大,因此很多人降尿酸的愿望特別迫切,尤其是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恨不得馬上將尿酸降到正常水平,但這是不對的。
痛風急性發作時,如果盲目使用降尿酸藥物,造成血尿酸水平大幅度下降,會使尿酸溶解度增加,促使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出大量炎性因子,反而會加重炎癥反應和疼痛癥狀。
因此,痛風急性期不能急著降尿酸,首先需要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等進行止痛。在急性期2周后,病情穩定時再遵醫囑降尿酸。
日常3招
幫你把高尿酸“吃回去”
控制血液尿酸水平,除了遵醫囑用藥,關鍵還得調節日常飲食,并長期堅持。此外,一些小妙招,也能幫你降低尿酸水平。
夏季出汗較多,大量的汗液被蒸發,而人體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容易引起血液濃縮,使血尿酸升高;另外還會使得尿量較其他季節減少,尿酸排泄不足,從而升高尿酸。
所以,夏季尤其要注意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每天的飲水量以2000ml左右為宜,白開水、淡茶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適當食用堿性食物,也就是經燃燒后,殘留物中含有鉀、鈉、鈣、鎂等元素的食物,能中和尿酸,輔助降低尿酸水平。常見的堿性食物有各類蔬菜、水果、奶類、無糖蘇打水,以及杏仁、栗子等。
夏季正是玉米上市的季節,也可用玉米須煮水喝,中醫稱為龍須茶,能輔助降尿酸。
菊苣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梔子果實富含梔子苷,兩者搭配泡茶,可促進尿酸排泄,輔助降低血尿酸。但不要盲目替代藥物,由于個人體質差異,具體用法用量請遵醫囑。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把大醫生公眾號設為星標吧~
???
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