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風投們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上帝欲使其瘋狂,必先使其嘚瑟。
▌一、風投最好的時代
中國不知道何時,才有風投這個概念,但相比其他行業,他們自誕生之日起,便注定是不囿于閨閣之輩。
中國的風投如火如荼的發展了這些年,最近幾年,突然爆發,中國的'獨角獸'企業這幾年突飛猛進的增長,到了今年,全世界新增'獨角獸'企業中,美國占了41%,中國排第二,居然達到了36%。
此消彼長,中國正威脅號稱創新大國美國的'獨角獸'主導地位,這成績,可與日月爭輝。
2017年世界獨角獸企業分布
此外,2016年,中國在各關鍵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額均排前三。
中國對于風投的熱情擁抱,注定了這是一個最好時代。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政府、學校等等所有的機構都鼓勵創業,鼓勵創新、談論創新。過去我們沒有資金去推動創新,風投一度是'洋人'的專屬,如今,我們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我們支持各類創新模式,想把它們轉化為社會廣泛的踐行模式。
在中國首次史無前例的,我們能夠利用風投的資金去實現中國夢。
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基金募資規模從3470億美元降至3360億美元,而同期在人民幣基金募資劇增的推動下,中國市場募資金額大幅攀升至725.1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49%。
2016年,中國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主導的并購交易總金額在全球交易總額較去年下降38%的背景下,同期增長了22.5%,達到2230億美元,占全球交易總金額比例高達73%,創歷史新高。其中,私募股權基金主導的并購交易在2016年再次刷新紀錄,交易量增加66%,交易金額增至2229億美元。風險投資者的投資亦越來越活躍,如今其活躍度是四五年前的6倍。
2017年,預計中國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還將創歷史新高。
▌二、嘚瑟的滴滴
這幾天,最風光的獨角獸企業,莫過于滴滴了——前幾日,全球領先的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40億什么概念?這意味著,加上今年4月,滴滴官方宣布的超55億美元融資,僅今年融資額已超95億美元。而據相關報告顯示,在科技領域,2017年赴美IPO共37起,融資額總計99億美元。這就是說滴滴在本年度的總融資額接近赴美上市科技企業的IPO總額。
此外,據稱該輪融資完成后滴滴估值近600億美元——此前超過這一估值的互聯網企業只有兩家——螞蟻金服的750億美元,以及Uber最高時達到的680億美元。而據相關報道,Uber估值折價30%至480億美元。截至目前,滴滴的估值已超過Uber。
祝賀滴滴以及后面的風投們,也不得不佩服滴滴前無古人的融資記錄和融資規模。
根據私募通數據和網絡公開信息統計,截至目前滴滴已完成了16輪融資,累計資本超240億美元,擁有100多家投資者。
無疑,滴滴創紀錄的估值,背后最大的贏家是其投資方,尤其是早期投資方,一個個似乎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我很好奇,一個估值600億美元的公司居然融了240億美元,到了給投資者帶來了怎樣的回報?一個公司不創造經營性現金流卻依賴強大的融資能力到底是個什么游戲,看過這么多牛逼的給投資者創造回報的公司,靠融資融出來的,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這其實是不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智商稅?
所以,滴滴到底值不值600億?我無法判斷,我只知道打車越來越貴。
▌三、嘚瑟的風投們
有投資人掙了錢就嘚瑟,結果把行業嘚瑟沒了。
周鴻祎雖然早已不是過去那個紅衣教主,不過,拿起了保溫杯的他,現在說話更有味道了。
12月15日,在創業黑馬年會'產業進化論'上,他向易凱資本創始人兼CEO王冉提了個特別有意思的建議——你應該呼吁投資人,讓投資人別胡說八道,我們看到有的投資人稍微掙了點錢就到處嘚瑟,嘚瑟來、嘚瑟去,最后把行業給嘚瑟沒了。
的確,現在是風投最好的時代,但也不能太嘚瑟了,雖然是以賺錢為原則,可你要明白,你每一分錢是怎么掙的,如果這個都不明白,那下場可想可知。
(本圖片為網絡截圖,與正文無關)
而最近,有人覺得,更嘚瑟的是下面這位——這是病,得治。
朱總到底有沒有病?我們不知道,但他這下半年可是夠忙的。
年中,認為ofo數據好,為ofo站臺,與馬化騰'互懟':
幾個月后,在今年9月份的第三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又首次公開對外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格局已定,摩拜和ofo已經占據了共享單車95%的市場份額。兩家企業每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只有兩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這一百八十度轉彎的態度,令人始料未及,但也情有可原。在共享單車這場'凡爾登絞肉機'戰役中,摩拜雖具有先發優勢,但ofo投入更快更狠,年中時竟然后來居上。
不過,ofo大規模擴張是以犧牲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為代價的,這種辦法終究不可長久,且風險很大,于是我們看到,下半年,摩拜的DAU又反超ofo。
朱嘯虎的投資理念是什么?他曾說過一句話,'不看那么遠,只看6個月',這導致了對創業者的模式化二分法,速成的心態甚至超過了創業者。有人將朱嘯虎的風格總結為:糙、快、猛,非常形象。他看上一個項目,即使這個項目是個小生意,但他敢于砸上重金,硬生生地將小生意,催熟成一個大生意。
的確,朱總按照自己的理念,為滴滴站臺,最后滴滴成了600億美元的獨角獸,誰說沒有他的功勞?
朱總當然可以嘚瑟,他投資80、90后,投出了一個滴滴,接下來,ofo和摩拜合并似乎也是在預期之中,他用自己的打法把ofo'催熟',短期有些風險怕什么?不怕,合并后又是一樁驚天動地的大功績。
▌四、風投圈病了
可風投圈終究是病了,而且病入膏肓。
從滴滴到ofo,現在的創業邏輯,早已異化為資本的游戲—瘋狂的燒錢—最快速度擠死所有對手—壟斷市場—自拍自賣,短期內瘋狂推高估值—引誘市場買單。資本所經之處,全成焦土,寸草不生,原本定位為創業天使的風投資本,已淪為扼殺絕大多數創業空間的魔鬼。
他們的方式簡單、粗暴:看到一個機會,投入巨資,然后通過用戶的極速擴張,將對手甩開;或者自己身先士卒,越位創業者,簡單粗暴地去和競爭對手撕、懟。
他們的目的異常明確:天天追風口,用資本催生出一個巨嬰來,早已忘卻踏踏實實地做好產品和提升用戶體驗,這個互聯網創業的原始法則。
沒錯,他們創造了新的玩法,篡改了約定俗成的規則。
正如天使投資人龔虹嘉說朱嘯虎,說他投資風格如同其名,'就是呼嘯而來兇惡的老虎。'他開玩笑地說,'只要他看重哪個項目他就砸大錢,往往他一砸大錢長則一年結束戰斗,短則幾個月結束戰斗,我們都得花十幾二十年才能結個果,你就整兩三年。'
這樣'速成'玩法的惡果是什么?
是普通創業者的焦慮,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
是風投圈的浮躁,因為以收益率為準則的他們,被裹挾進這樣一種旋渦。
然而,更可怕的是什么?
共享單車墓地
是無休止的資源浪費;
是被卷入旋渦的公共服務;
是不得不為此買單的國家資本和普羅大眾。
共享單車,竟不經意間成為兩千年前的'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單車以令天下'。然而,潮水終將褪去,瘋狂過后,總得有人買單?誰買單?
中國的創業模式,經歷了2 B→2 C→2B2C→2VC和2G(government)等各種嘗試,那么2VC、2G之后怎么辦?
2SB。這種玩法最大的惡果是,將直接毀掉社會的財富創造機制:在讓你無限風光和瘋狂之后,然后在眨眼間讓你多年的積累消失殆盡。 這種瘋狂玩法,再不改弦更張,會毀了企業,毀了行業,毀了社會,最終也會毀了風投自身——勿謂言之不預也。
▌尾聲
正像有位自媒體人所說,現在的風投圈,與其說想投資未來,不如說是想多制造幾個泡沫,他們不是投技術,不是投資歷,而是搞眼球效應,這種跪舔90后的姿態,不是真正的未來。
風投圈曾經有很多大智慧,知深淺,道德專業雙優的大師,但隨著這些年的造富游戲,圈子也開始越來越魚龍混雜,明明一猥瑣的狐貍,不知天高地厚,插根蔥就開始裝大象,令整個行業生態越來越烏煙瘴氣——這對整個風投圈,對中國新經濟,對中國整體經濟脆弱的轉型與逃生,都絕非福音,因為風投已很大程度肩負著中國新經濟輸血,資源調配的核心渠道之一。
中國的新經濟,不是靠泡沫堆出來的。當投資者一門心思的往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扎堆時,別忘了,實體經濟才是這些互聯網經濟的基礎——離開制造業的互聯網經濟只是空中樓閣。80、90后創業者的成功,是站在60、70后創業者的肩膀上的。
而這些60后、70后創業者往往都是在制造業等實業經濟創業的,他們的成功都是用時間、用汗水澆灌的,他們是中國制造的真正功臣。要是沒有任正非的華為,沒有董小姐的格力,沒有張瑞敏的海爾,現在還有我們自豪的中國制造嗎?
中國的創投圈,早已是'病人投病人'的行業。
也許哪天,當它真的回歸商業、技術、產品、用戶體驗的本質,不以年齡論成敗、不以2C、2B劃分界限,不以擊鼓傳花為手段時,那才是中國創業的黃金時代!
我們都走的太快,靈魂跟不上腳步。這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