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針法,又稱“捏針法”、“拿針法”,是指捏拿毫針的方法。毫針操作時,一般將醫生持針的右手稱為刺手,按壓腧穴局部的左手稱為押(壓)手。刺手的主要作用是掌握毫針,進針時將臂、腕、指之力集于刺手,使針尖快速透人皮膚,然后行針。押手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腧穴皮膚,使針能準確地刺中腧穴,并使長針針身有所依靠,不致搖晃和彎曲。進針時,刺手與押手配合得當,動作協調,可以減輕痛感,行針順利,且能調整和加強針刺的感應,以提高治療效果。臨床施術時,刺手和押手常配合使用。進針時一邊按壓,一邊刺入,使針尖透入皮膚,然后依照需要采用各種手法,進行操作。《標幽賦》中說:“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說明針刺時左右手協作的重要性。常用的持針方法有以下幾種。
即用右手拇指、食指二指指腹夾持針柄,針身與拇指呈90°角(圖2-1)。
一般用于操持短毫針。
即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腹夾持針柄,針身與拇指呈90°角(圖2-2)。
一般用于操持較長毫針。
即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腹夾持針柄,并以無名指指腹抵住針身,針身與拇指呈90°角(圖2-3)。
小指指尖可抵于針旁皮膚,支持針身垂直。一般用于操持長毫針,可以防止長毫針彎曲。
即用右手拇指、中指二指指腹夾持針柄,食指抬起頂壓針尾,三指配合刺入,針身與拇指呈90角(圖2-4)。
一般用于短毫針速刺。
即用右手拇指、食指二指指腹夾持針身近針尖部分,或二指捏一棉球裹針身近針尖部分,對準腧穴,用力迅速刺入皮膚,針身與拇指呈90°角(圖2-5)。
一般用于毫針速刺。
即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腹夾持針柄,左手拇指、食指二指指腹夾持針尖(圖2-6),或左手二指捏一棉球夾持針尖。
用于操持長毫針、芒針,可以防止長毫針彎曲,減少疼痛。